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网上一则视频引发关注:在黑龙江省五常市的一栋民居前,地面上散落着数十只燕子。
视频的拍摄者表示这些燕子因为天气太冷已经无法飞到南方越冬,它们的生命可能将终结于此。
10月21日,黑龙江五常一位居民拍下的滞留未南飞的燕子。图源:大象新闻
五常市林业和草原局的工作人员表示,视频显示的是几天前的状况,21日当天早上去现场查看时,燕子都已经飞走了,“燕子本来秋天都飞走的,这阵子气温骤降,小燕崽没能飞走冻死了,大燕子都飞了”。
不止东北,再往南边断崖式降温的地区,燕子也有同样的遭遇。
10月21日,湖南永州一位观鸟者拍到一批停留在水泥地面上的金腰燕和家燕,表示经20日断崖式降温超10度后,当天温度只有12度,致使这批燕子南迁受阻。22日她再度查看时,发现已有个体失去生命体征。
滞留燕子是什么品种?
“视频里的物种主要是金腰燕,可能还混杂有少量家燕,根据以往研究,比如在长白山,它们在9月到10月初就会迁徙离开,少量个体会到10月末。”广东岭南师范学院生物学副教授,北师大生态学博士田丽长期研究燕子迁徙,黑龙江燕子受冻的视频也刷屏了她的主页。
在我国东北以及其他大部分地区,金腰燕和家燕都是夏候鸟,春天来繁殖,秋天离开去越冬地。
与一些抗寒能力较强的鸟类相比,燕子的体羽并不厚实,因此抵御寒冷的能力较弱。春季迁徙时,家燕向北迁徙所抵达的范围通常与14℃等温线同步,而金腰燕则会更晚一些。
金腰燕的越冬地主要在东南亚,甚至延伸到澳大利亚北部。我国东北家燕的越冬地也同样主要是在东南亚地区:在 2020 至 2022 年期间,研究人员在中国东北地区(辽宁盘锦)利用光敏定位仪对家燕的迁徙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家燕的秋季迁徙路线向西南方向,越冬地多在泰国。
燕子为何无法迁徙?
燕子在迁徙过程中,通常会选择在温度较高时活跃迁飞。当气温突然降低时,燕子的活动能力会随之下降,它们会努力寻找温度更高的停歇地。
而天气节律被打乱,低温导致昆虫的飞行高度降低,燕子也不得不在更低的高度捕食。依赖飞虫的燕子找不到食物、体力透支,于是出现集体滞留甚至死亡。
在极端寒冷的天气里,燕子会集群栖息以保暖,但如果天气持续恶劣,它们可能会因无法恢复活力而长眠不醒。这次黑龙江的燕子被困,正是因为“断崖式”的气温下降,使它们无法继续迁徙。
北京雨燕的飞行路径(图源:北京科技中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宇说,气温的突然下降导致燕子受困这一自然现象时有发生。例如2022年10月10日,大连北部突然大幅度降温,有200余只家燕滞留大连,飞入普兰店一家企业的职工宿舍,是一次典型的大规模滞留。
国外也有类似事件。2019年春季,一股反季节寒流袭击欧洲西部,导致上千只燕子因为缺乏食物而死亡。202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暴风雪致几千只蜂鸟死亡。
“这个秋天气候极其异常”
“这个秋天气候极其异常。”10月中旬,“中气爱怎么说”(中国气象爱好者)账号发布视频如此概述北方破纪录连月阴雨、南方多地国庆后连续十几天超37度高温以及十几个台风轮番轰炸的乱套场面。
中气爱联合创始人王路澄表示,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偏强是今年秋天混乱短暂最直接的原因。
“副热带高压每年会有周期性移动,一般来说3-4月份在华南地区,5-6月份在东南地区,7-8月份在长江中下游及华北平原一带,9月份后逐渐南撤。”常年10月,副热带高压本来要南撤到华南地区,并进一步退入南海,但今年副高非但不南退,还跟盛夏一样北上,偏离正常轨道1000多公里,稳定在长江中下游至黄淮平原一带,相当于常年7-8月的位置。
稳定的副高也堵住了本应在9月南下的冷空气的去路,使其只能困在西伯利亚不断堆积变冷。台风的吸引增大了高压(冷空气)与低压(台风)间的气压梯度,促使冷空气在十月中下旬猛烈南下,带来剧烈冷暖转换,中部城市如长沙、武汉、重庆、南京降温格外迅疾,北方跳过秋高气爽直接入冬,南方也在冷空气和台风降水的混合中迅速进入深秋,燕子随之遭殃。
10月以来,北方多地秋雨连连,陕西中南部和华北南部、黄淮等地大部地区累计雨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图源:中国天气网
燕子因为“断崖式”的气温降低被困于原地,只能寄希望于天气回暖帮助它们恢复活力、重新踏上迁徙之旅。气温的突然下降导致燕子受困这一自然现象时有发生,这并不新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趋势下,此类事件发生的频率可能正在不断升高。
需要迁徙的鸟类本来就是在“玩命”,每年两次的迁徙,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更需要很多的运气。迁不走的燕子,是运气不好吗?或许是大自然给我们敲响的警钟。
来源:综合科普中国、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
(来源:湖北日报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