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01 9998元的定价冲击波和近3 亿元新融资
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仍在 数万元的价格带 激烈博弈时,一个足以改写行业认知的新基准出现了。 10月23日晚8点,松延动力的“Bumi小布米”人形机器人悄然上架,定价9998元。
市场的热烈反响几乎是瞬时的:官方数据显示,一小时内订单突破100台, 2天内首批500台宣告售罄 。而就在产品引爆市场的同时,松延动力紧接着抛出了另一重磅消息: 公司已完成近3亿元Pre-B轮融资,由方广资本领投,祥峰投资、中车转型升级基金、聚合资本、东方嘉富、央视融媒体基金、嘉道资本、宽桥恒松等一众知名机构跟投。
一边是市场的真金白银,一边是资本的鼎力加持,松延动力用双重战绩为这场“普及风暴”拉开了序幕。
这款机器人高94cm、重约12kg,拥有超过21个自由度,能灵活实现行走、奔跑和舞蹈等复杂动作,并集成了流畅的语音交互与零门槛的图形化编程功能。据官方介绍,小布米被定位为一个提供情绪价值与教育启蒙的家庭伙伴,旨在陪伴儿童成长、激发创造力,并成为连接两代人情感的科技媒介。
02 9998元是如何炼成的?
“人形机器人本质是塑料、铝、铁、铜线、磁铁加芯片,它本身不该那么贵。”在近期的媒体沟通会上,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的这番话,听起来像是对马斯克“第一性原理”的直接致敬。他甚至给出了一个更严苛的工程师准则:“一个产品把每一个材料的毛重和期货单价乘加,算出理论最低成本,实际成本跟这个成本的 比值,马斯克称之为 Idiot Index(傻瓜指数),如果一个产品的傻瓜指数过高,那一定有很大的降本空间。”
这并非一句公关说辞,而是松延动力成本控制哲学的内核。将“小布米”的成本压缩至万元以内,这家公司动用了三板斧,每一斧都砍向了行业成本的要害。
首先,是提高零部件自研比例。 “松延动力将会持续努力去做垂直整合。“姜哲源坦言,“不同于其他机器人公司在采购计算开发板或核心板,我们在主控电路层面是直接采购的计算芯片,自己做核心板。”这种垂直整合的模式一旦成熟,便能最大程度地将成本内化,避免外部采购的层层溢价,并保证软硬件的深度协同优化,从而榨干每一分性能。
其次,是材料与结构的彻底革命。 传统人形机器人为追求高动态性能,普遍采用昂贵的航空铝甚至钛合金作为机身材料,这直接推高了成本。“小布米”则反其道而行之,大量使用复合材料。这并非简单的“塑料化”降级,而是基于深刻的工程理解进行的“彻底革新”。姜哲源解释,团队对结构设计进行了全面优化,“部分部位用金属加强,其他用复合材料”,在保证核心强度的前提下,实现了12kg的极致轻量化。重量的降低,能进一步带动成本的降低,这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最后,是供应链的“中国功夫”。 当被问及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时,姜哲源给出了一个答案:“几乎百分之百”。从电机、芯片到精密结构件,松延得以利用本土供应链的成本优势、快速响应和高度协同能力,实现对供应链的深度重塑。以“大脑”芯片为例,松延此前的产品选用了国产的瑞芯微RK3588S,理由清晰而务实:成本可控(单片数十美金)、生态成熟(RKNN推理框架和文档齐全)、性能足够(四核A76+四核A55的CPU及6TOPS的AI算力)。“小布米”沿用了这一思路,选择了另一款RK系芯片。这种务实的选型,与动辄采用昂贵进口芯片的路线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其“成本重构”的决心。这不仅是采购成本的降低,更是将产业链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03 场景的“精准引爆”——为什么是小尺寸?为什么是“准消费级”?
如果说成本控制是“术”,那么场景选择则是“道”。“小布米”94cm的身高和亲和的设计,并非设计师的灵光一现,而是一次深刻市场洞察的产物。
姜哲源分享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故事。国庆期间,他带着公司另一款中小尺寸机器人N2在巴黎街头进行快闪,“只要机器人下车,五分钟内一定会聚集100人以上围观。”他发现,成年人会觉得机器人很酷、很可爱,会上前握手、摸头。但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孩子身上:“小朋友遇到N2会感兴趣,可机器人跑近就害怕,往父母身后躲。”
原因很简单:对于身高一米左右的儿童,一个与自己相仿甚至更高的机器人,天然带有一种压迫感和威胁感。这种源自物理尺寸的“恐怖谷”效应,是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的隐形障碍。“小布米”的小巧尺寸,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威胁”转化为了“亲和”。
这一定位,精准地指向了当前最具可行性的两大市场:教育与家庭娱乐。松延动力清醒地认识到,让机器人端茶倒水、洗衣做饭的“终极C端场景”仍需时日,核心瓶颈在于模型的泛化能力和物理交互的安全性。姜哲源直言:“如果机器人没办法完成这些工作,就先给人带来情绪价值。”
因此,“小布米”的战略卡位极其聪明——它不做“全能保姆”,而是做“科技玩伴”和“编程教具”。这是一个站在消费与非消费中间地带的“准消费级”产品。对于家庭,它是一个可以激发孩子编程兴趣、陪伴运动的高科技玩具;对于教育机构和创客空间,它是极具性价比的套件和开发平台。此举意在“突出教育+具身开始发力”,这正是其抢占用户心智、完成市场教育的第一步。
更深远的布局在于生态。通过开放的图形化编程接口与二次开发能力,“小布米”不再是一个功能固化的封闭硬件,而是一个开放的创造平台。接入京东Joy Inside 2.0,更意味着它将融入更广阔的智能物联生态。松延卖的不仅是机器人,更是一个“机器人胚子”,它在赌一个由海量用户和开发者共同创造的未来。
04 打响第一枪之后:量产保障与弹药库已就位
据官方最新数据,“小布米”上线京东平台 一小时百台售出, 2天内首批500台售罄。 订单火爆的背后,松延动力已经为交付做好了充足的量产保障准备。 姜哲源强调,“从拿到客户意向、收到定金,到把机器人交给客户、客户支付尾款,要把这个过程闭环才算真正的商业化交付。”
对此,松延已有明确规划:北京工厂单月交付能力已超200台,常州工厂一期预计在2025年12月达成单月300台的交付能力。这意味着到年底,其月交付能力将达到500台。这还不是全部,一个规划产能500台/月的三号工厂也在筹备中。届时合计交付能力将超1000台/月。 这一数字,在当前的人形机器人行业堪称“巨量”,也是其敢于进入消费级市场的核心底气。
当然,量产之路从不平坦。姜哲源坦言,交付中最大的困难来自供应链,“一部分零部件依赖外采,外采供应商供货压力大。”同时,他也将99%的交付问题归结为设计问题,通过优化产线设计,让“任何人来都不用怎么学、不用特别仔细,上来就能装”,将压力留在设计端。这种对生产细节的极致追求,恰恰是规模化制造的关键。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用真金白银投出了信任票。就在产品发布之际,松延动力宣布完成近3亿元Pre-B轮融资。投资方阵容堪称豪华:由方广资本领投,祥峰投资、中车转型升级基金、聚合资本、东方嘉富、央视融媒体基金、嘉道资本、宽桥恒松等一众知名机构跟投。这其中既有深耕硬科技的VC,也有国家队背景的产业基金和媒体基金,显示了资本市场对其战略的高度共识。
领投方方广资本的观点极具代表性: “松延动力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同时做对了三件事:技术上,运动控制和交互能力足够前沿;产品上,用万元级定价一举击穿市场;商业上,借此形成了“市场收入驱动技术迭代”的快速闭环。” 资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低价产品,更是一个已经验证了“技术-产品-市场”闭环的商业模型。它不再是烧钱讲故事,而是用市场收入和用户反馈来驱动技术迭代,形成健康的自我造血能力。
回到最初的问题。“小布米”的发布,并非要与谁进行存量搏杀的“价格战”,而是要用一个极具冲击力的价格,去激活一个全新的增量市场。它赌的是,通过极致性价比快速催熟市场、教育用户、完善供应链,从而在未来真正的“具身智能”终局之战中,抢占最有利的战略高地。
人形机器人的“iPhone时刻”尚未到来,但通往那一刻的平价高速公路,已由松延动力铺下了第一块坚实的路基。正如姜哲源所言,具身智能是十年周期的产业,不必关心短期情绪涨跌。这场由松延动力发起的 价格革命 ,或许将深刻改变行业的竞争维度,让赛跑的终点,从 “谁更酷”转向“谁能率先走进千家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