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9|回复: 0

[科技新闻] 蔡昉:AI正在对“一老一小”劳动者形成显著冲击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3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webp


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蔡昉 

文|白雪
编辑|刘鹏
10月23日,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蔡昉,在2025年外滩年会上表示:人工智能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无论各国政府、企业还是资本都在涌向这一方向,我们无法阻止,只能积极应对。从当前劳动力市场的表现看,AI正在对“一老一小”两端劳动者形成显著冲击,这种冲击将对中国现有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产生乘数效应。
蔡昉指出,面对人工智能浪潮,讨论悲观还是乐观意义不大。“人工智能发展方向,无论是各国政府还是企业、大科技公司,还是钱、货币,都走向这个方向,没有人能阻止,所以你只能去应对。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我想是两条,一是可以看到一些表面现象和初步印象,但是没有确定的方向。我们对现在的信息了解还不够充分,还有就是未来人工智能模型的发展方向也不确定。”
在蔡昉看来,AI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首先体现在入门级劳动力身上。他解释道,过去年轻人进入一个行业,往往是从学徒做起,给高级人员做辅助性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但现在这些辅助性工作正在被人工智能大量替代,导致年轻劳动者一入职就被要求独立胜任工作,不再有学徒期缓冲。还有一部分是大龄劳动力,数字鸿沟、技术鸿沟,或人工智能鸿沟,不能适应新的、和人工智能一起工作的环境,因此也会遭遇困难。
具体来说,在中国,这两种现象叫做劳动力市场的“一老一小”。小的指青年劳动者。老的指大龄劳动者, “一老一小”也是结构性就业矛盾的主要表现。 
统计显示,按年龄划分的就业率会呈现明显的“倒U”曲线:从25岁开始,就业率逐渐上升,在40岁左右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50岁以后就业率明显降低。这条曲线的两端,恰恰就是就业困难的"一老一小"群体。
蔡昉表示:“青年劳动者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数据上青年失业率通常高些,这也表现出他们初级水平的人力资本受到挑战。对大龄劳动者来说,低就业率主要不是失业,主要表现为退出劳动力市场。当他遇到就业不景气或者遭遇挫折的时候,理所当然认为这个年龄也许就不要找工作了。”在传统劳动经济学上被称之为“沮丧工人效应”。
蔡昉将这种表现总结为构成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我们未来将要应对的人工智能冲击,最好的思路就是从当前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出发,预计到未来的人工智能会产生一个乘数效应,把现在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倍。”
释义:
沮丧工人效应:用于描述失业人群因长期求职困难而放弃寻找工作的现象。该现象会导致劳动力市场参与率降低,并可能使官方失业率统计数据未能完全反映真实失业状况,因其计算方式通常仅统计处于积极求职状态的人群。
乘数效应: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财政政策乘数是研究财政收支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其中包括财政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9 13:09 , Processed in 0.146164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