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1|回复: 1

[科学观察] 日本新首相上台,中国一反常态,送上一份没有贺电的严厉警告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5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近国际政治舞台的聚光灯,打在了日本身上。右翼政客高市早苗正式当选为新任首相,这件事打破了日本政坛以往的格局。按照一般的外交惯例,一个国家如果换了新领导人,周边国家通常会第一时间发出贺电,以此表达友好态度。但是这一次,中国的反应却明显不同。不仅没有按惯例发出祝贺,反而通过外交部表态,给日本新政府递上了一记意味深长的 “杀威棒”。
1.webp


那么,这记 “杀威棒” 究竟藏着怎样的深意呢?我们从中国外交部的表态中,能读出三个关键信号。
第一个信号,是中国表明“不评论内政”,但背后其实是一种审慎观望的态度。
在例行记者会上,当被问及对高市早苗当选的看法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这是日本的内政,中方不予评论。”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实则暗藏考量。一方面,这体现了中国一贯坚守的 “不干涉他国内政” 原则,符合国际法基本准则;另一方面,“不予评论” 四个字背后,是对高市早苗过往言行的谨慎态度。毕竟这位新首相并不是温和派人物,她在历史问题和对华立场上的观点,早已引起中方的警惕。
2.webp


第二个信号,是重提“承诺”与“历史”,这实际上是在清晰地划出“红线”。
比 “不评论内政” 更关键的,是外交部关于中日关系的表态。发言人强调:“中方希望日方恪守两国间的各项承诺,特别指出要尊重历史事实,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了解中日关系的人都知道,这绝不是普通的外交辞令,而是非常直接的底线警示。
高市早苗的过往行径,恰好踩中了中方的核心关切:她曾多次参拜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否认侵略历史;在台湾问题上,虽未公开 “台独” 言论,却多次与台当局互动,模糊 “一个中国” 原则;在安保政策上,她力推修宪扩军,还积极强化日美同盟,甚至主张在日本部署中程导弹。
3.webp


这些举动,每一个都触碰着中日关系的 “敏感神经”。中方此时重提 “承诺” 与 “历史”,就是明确告诉高市早苗政府:想发展中日关系,先守住这些 “红线”,别妄想在原则问题上打擦边球。
第三个信号,是中国没有直接展示肌肉,但却传递出了“硬刚到底”的决心。
也许有人会问,中国为什么不直接发表更强硬的声明?实际上,外交部这次的表态已经足够表明立场。没有发出贺电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态度。而再次强调“尊重历史”和“一个中国原则”,其实是在提醒日方:不要低估中国维护核心利益的决心。
4.webp


如果我们回顾最近几年的中国外交,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模式:不管是在贸易、科技还是台湾问题上,面对美国的压力,中国从来没有退缩。在南海、在中印边境,遇到挑衅时中国也都做出了坚决回应。连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都无法让中国让步,那么和中国在历史问题上有纠纷、综合国力又不如中国的日本,就更不可能让中国妥协。如果高市早苗真的试图试探中方底线,那么最终结果只会让日本自己付出代价。这一点,中国已经用过去的行动多次证明。
当然,我们必须说清,中国发出这样一份特殊的“见面礼”,并不是不想和日本发展关系。恰恰相反,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在经贸、环保、公共卫生等很多领域都有合作空间。2024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仍然超过3000亿美元,两国在新能源、老龄化社会应对等方面的合作,也直接关系到两国人民的福祉。中方的态度其实很清楚:我们愿意和日本新政府对话合作,但前提是日本也必须朝着相同的方向努力,也就是承认侵略历史、遵守一个中国原则、不搞军事扩张。这份没有贺电的“见面礼”,既是对过去中日关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关系的一种提醒。
5.webp


现在,高市早苗政府已经正式上台。接下来,选择权在日本手中。是选择正视历史、遵守承诺,推动两国关系回到正轨?还是继续追随美国、不断挑衅中国底线,让中日关系陷入僵局?这个问题的答案,将由日本新政府的实际行动来书写。而中国,显然已经做好了应对各种可能性的准备。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6 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干翻日本 永远是中华民族心头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8 05:55 , Processed in 0.140413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