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0|回复: 1

[综艺大观] 天才水哥的困境:给了女儿一切,她却对什么都没兴趣……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4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无意中刷到蔡康永对水哥(王昱珩)的一段采访,看得我好唏嘘。
访谈中,他略显无奈地说出内心的苦涩,伤心无法跟孩子开展深度交流,苦恼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还对啥都挑三拣四,比他还要“吹毛求疵”,甚至孩子有非常严重的学习焦虑症。

水哥在我心里,基本上就是“智力天花板”的代名词,当年他参加《最强大脑》,凭借“微观辨水”一战成名,他轻轻松松从520杯同质同源同量的水中,准确找出了被指定的那一杯,从此“水哥”的称号不胫而走,成了高智商的代名词。
他似乎拥有将一切看透的“超能力”。
1.png


不仅如此,水哥私底下自己倒腾的大豪宅,可以说是我的“梦中情房”,庭院花鸟鱼虫应有尽有,室内能装下1:1还原的霸王龙还有大榕树。
2.png


3.png


而作为父亲,他对女儿的教育也可以说是尽心尽力,几乎把业余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陪伴女儿,看电影、阅读、运动……还支持女儿请假“逃学”和自己周游世界……
但如此顶级配置的资源和陪伴,孩子却完全不如理想那般前行。
看来再完美的养育配置也抵不过人性使然:人所拥有的,往往不够珍惜。

01、
自由不羁的“怪才”甘愿成为“女儿奴”
水哥在别人眼里是一个实打实的“女儿奴”。
2014年,他的一只眼睛打羽毛球时受过伤,这让他对于日后可能见不到女儿感到深深的危机感,于是坚持每天给女儿画一幅画,加深自己对女儿的记忆。
其中一副小画上还配了一句诗:“亲爱的女儿,你是爸爸前世种下的玫瑰”。
4.webp


5.webp


这种剧本里才会写的亲情故事,就是水哥对女儿的日常,水哥绝对是经过全网认证的称职好爸爸。
不过稍微了解一下水哥“异于常人”的成长经历,就会知道成为“爸爸”其实是他人生中很大的一个挑战。
水哥出生在高知家庭,妈妈是大学教师,爸爸是高级工程师,他从小生活的大院更是藏龙卧虎,用他自己的话形容:楼上是清华,楼下是北大,身边可能是中科院。
6.webp


他的性子十分孤傲,同学死记硬背半天的课文,他看一遍就过目不忘,同学炫耀的玩具,他完全看不上眼,自己动动手就能做出来。所以他常常觉得身边的人都是“笨蛋”,邻居对他也有看法,觉得他“不务正业、玩物丧志”。
他一上课就犯困,一下课就精神抖擞,然后一头钻进花鸟鱼虫、古典史籍那些“老人爱好”中。就这样一直“混”到了高中,高考前2个月,他突然想考清华美院,奋发图强最后高了第二名40分如愿以偿。
大学期间他反而比较刻苦,不仅学自己的装潢专业,还会去旁听各个专业的课程,有时候本专业同学遇见不会的问题还会来找他这个旁听生解决。
这么厉害的人,毕业之后必定非常抢手,他也的确去过一个出版集团面试,但是看见格子间的办公环境,他立刻放弃了分配好的工作。
从此他过上了自由随性的生活,主业就是养花养鱼、阅读手工,剩下20%的时间才去挣钱。
7.webp


即便如此,他22岁就达到了退休状态(财富自由),还常常“狂妄”地说:“赚钱这事最简单的”、“我一个月赚别人一年的”。
他也的确很会赚钱,手握100多项专利,光被动收入就十分可观,近些年的综艺、代言也多了起来,玩着玩着就有好几个钱袋子在进账。
8.webp


他真的活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带来了一切,不被任何人任何事约束,完完全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喜好度过每一天。
9.webp



02、
顶级富豪也不敢这样“富养”女儿
就是这样一个极度追求自由的人,却也甘愿落入养娃的“牢笼”。
女儿出生没多久,水哥就离婚了,但他选择带着女儿生活,对女儿教育这件事倾尽了全力。
雯雯调皮捣蛋,在墙上乱涂乱画,他没有生气,让雯雯跟自己一起动手刷墙,最后还画了一个月亮送给她,耐心又暖心。
10.webp


家庭时间,他经常精心挑选适合父女看的电影,比如《森林战士》、《精灵旅社》、《猫头鹰王国》,窝在家陪女儿看。
看完之后还不忘发微博表白女儿:“男人有多坏我还不知道吗?世上只有爸爸好……”
11.webp


7岁之前,他只教给女儿两件事:阅读和用改锥,也就是自己探索和动手的能力。
一到有空,他就带着女儿去书店闲逛看书,一呆就是大半天,在家,他就陪女儿动手拼恐龙、做手工,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12.webp


水哥一直认为体育是基础,美育是关键,孩子逐渐长大,他开始带女儿有规划的训练体育,轮滑、游泳、跳绳、羽毛球、击剑,尽量多的尝试和坚持。
“人生会经历什么,不会跟你商量”,在这样的观念下,水哥会适当进行挫折教育。
他送给雯雯的第一个礼物是轮滑鞋,目的就是想看她摔倒之后怎么求救和解决。
雯雯怕水,他却坚持送她去游泳,他在泳池外奔跑加油,帮女儿克服惧怕。
雯雯考试涂错答题卡得了0分,他没有轻描淡写,而是借此让女儿认识到“有的时候结果也很重要”。
13.webp


美育上,水哥更是不用愁,他的家就是最好的美术馆,藏品无数,还处处充满设计感。
为了看书方便,他干脆在自己的豪宅里建造了一座“图书馆”,对此他十分骄傲,说:“我女儿最好的学区房就是我的书房。”
14.webp


15.png


这些书都是他从全世界各地的图书馆淘来的,在家他最喜欢拿一本书跟孩子一起阅读。
小小年纪,女儿的阅读量就不小,早早读完了《三体》和《哈利波特》等大部头。
16.webp


水哥崇尚自然教育,认为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他也将自己的家设计成了小型的自然博物馆。
好几个被养护的很好的大型水族箱,里面有珊瑚、水草、五彩斑斓的鱼、活过几十年的龟……宛如海底世界。

他的植物教科书更是庞大,除了室内的生态墙、绿植挂画,摆到各处的苔藓、绿植。
室外还有各种花草树木,锦鲤鹦鹉,立体种植、种类丰富,宛如一个“世外桃源”。
女儿就是在各种绿色植物之间找到一片空地学习的。
17.webp


18.webp


除此之外,家里还有化石标本、恐龙模型、动漫手办,应有尽有,没有的水哥也能够给鼓捣出来。
这还不够,水哥不仅要带雯雯看万卷书,还要带她去走万里路,他觉得见识比知识重要,心胸比成绩重要。
一年中有半个学期,水哥都在带着雯雯周游列国,去北极看极光,去加拿大参观博物馆,去欧洲菜市场闲逛,偶遇长的像邓布利多的爷爷,去香港过圣诞节,陪喜欢拍照的女儿拍到心怡的照片。
19.webp


20.webp


小小年纪,雯雯在爸爸的带领下,的确见多识广。
学习成绩,水哥反而没有太多要求,只要求她不要考第一,保持第一梯队就可以,理由是一直总考第一的人最容易没有朋友。
所以即便总是缺课,雯雯的学习也总还能够补上,因为爸爸就是顶级的老师,一个人可以教数理化、语数外、天文地理历史,甚至能从小学教到高中再到大学。
可以说在女儿的教育上,顶级富豪用尽资源,也未必比得上水哥。

03 、
养育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
然而这样顶级的教育方式下,依然还是有不如意之处。
蔡康永在看完水哥的“神级”博物馆后,犀利地问到:“你女儿觉得这个空间适合她生活吗?”
水哥一时语塞:“倒没有。我觉得孩子往往是喜欢她没有的东西。所以她现在就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这是我最头疼的地方。”
平时父女俩的对话模式是这样的:
水哥问女儿对什么感兴趣,雯雯说:nothing。
他接着问女儿有什么爱好,雯雯依旧说:没有。

就连带雯雯出去看大千世界,逛公园、动物园,她都提不起兴趣来,还会抱怨说这有什么可看的,还不如自己家的好。
水哥开玩笑地吐槽:“这点爱挑剔的毛病倒是跟我很像。”
万事过犹不及,远超同龄人甚至一个普通成年人的丰富“见识”让雯雯得了“营养过剩”的“富人病”。
除此之外雯雯还有严重的学习焦虑,一到开学或者一到考试,她的焦虑情绪就开始上升,轻则掉眼泪,重则胃痉挛,再重一点还会停经。
对此,他只能找个中医,随便开点听起来很有用的药,让雯雯心理上得到安慰。
21.png


更让水哥伤心的是,父女俩深入聊天的机会越来越少,很多话雯雯已经不愿意跟他讲了,甚至现在抱一抱,雯雯都会很排斥。
水哥这才意识到父亲的有效期可能只有10年,10岁之前孩子的世界大部分是父母,10岁之后他们更想呆在自己的世界里了,更何况青春期的孩子。
与女儿的渐行渐远,水哥反而学会了怎么跟自己的父母相处、怎么跟孩子换位思考。
22.png


只要他想女儿了或者跟女儿闹情绪、有误解了,他都会先给自己爸妈打电话,听妈妈唠叨家常,问候爸爸的情况,回到家也学会了跟爸爸拥抱。
他把希望从女儿身上获得的感受都给到自己的爸妈,多一些聆听和表达。
对于女儿,他也学会了等待:“等待有一天她想抱我的时候,可能我也开始变老了。”
大自然也给了他关于教育的启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
23.png


"一个院子,有的花是3月份开,有的花是4月份开,永远不开花的就是棵树。有些花开得很灿烂,它是草花,一年生,明年就不知道在哪儿。但是哪里有荒地,它们就占领哪里,勇往直前。那一棵不开花的树呢,它只有在顶端有一些枝叶。他要让出空间给一些矮的植物,这些植物可以帮他涵养土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路,但如果你的孩子如果永远都不开,兴许是件好事,他有可能是棵大树。”
雯雯出现的一些情况并不是他教育的不成功,也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任何人任何植物成长的时候都会有的一个过程。
真正的教育不是指向一个结果一个目的,而是一个过程,一个寻找自己的方式。

看完水哥的育儿烦恼,不禁想到了最近很火的一个概念“消费型快乐”:当下的父母经济条件上去了之后,给予孩子最多的就是“消费型”的快乐,吃喝玩乐都不缺,大大小小的节假日安排上满世界旅行,把孩子的快乐阈值拔得很高,导致孩子的“快乐无能”,必须通过更强的刺激才能获得快乐的感受。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很容易不开心,怎么都不开心,对什么都提不起劲来。
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心智还不够成熟的孩子,如何能让孩子不只是享受“短暂的快乐”,而是真正能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也许是我们作为家长需要深入思考和讨论的。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评论区也可以一起聊一聊?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5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最大的本事是寻找快乐,发现快乐,创造快乐,快乐不是外在的刺激而是内在的肯定,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探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8 09:43 , Processed in 0.295399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