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4|回复: 1

[心情点滴] 我,美国留学读大一,被我妈24小时「监控」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5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这是#EduKnow原创精选的第801篇文章。


朋友的女儿来美国上大学,她说女儿拿到录取信的那一刻,身为家长的她人生的分水岭截然不同。


拿到录取之前,她每天担心的是女儿失学;可录取一到手,她的担忧无缝衔接过渡到担心女儿丢命。


尤其是看到美国新闻里隔三岔五就有枪击案,她的血压和心率也跟着「报警」,焦虑到失眠,手机永远放在床头,生怕漏掉女儿的消息。


朋友恨不得能开个「天眼」,24小时实时追踪女儿的动态,以防万一。


“为了孩子的安全,留学生家长真的可以‘不择手段’。”她半开玩笑地说。


这种担心,大概是更看重边界感和隐私的国外家长、孩子难以理解的。也正因如此,最近Reddit上一个外国学生吐槽中国父母是「控制狂」的帖子,才会掀起热议。


1.webp




一位在美国上大学的学生在Reddit上发帖,吐槽她那位中国室友的奇葩妈妈。


这位妈妈当初假装成学生和她聊天「甄选」室友,为了逼真,她还不惜用了假照片伪装,女儿全程不知情。


不仅如此,这位妈妈还能实时定位女儿手机,如果女儿在公寓不在学校,她就会询问女儿为什么不在学校学习。


有一次,她和室友打算去纽约玩两天,结果人还没出发就收到这位中国妈妈给她发来的义正言辞的“警告信”,说是不安全、耽误学业。


更夸张的是,妈妈有女儿的苹果设备的ID和密码,她能实时读取女儿的短信、邮件和信息。


这位外国学生满脸震惊地问网友:这真是中国家长的常态吗?


作为东亚文化下长大的孩子,很多人对上述家长的离谱行为可能已经见怪不怪了。但在「安全」这面旗帜下,父母的关爱常常已不自知地滑向了「控制」。


2.webp



3.webp

女儿大二,摄像头360度全面覆盖


在这位外国学生发帖的评论里,有人说这就是中国家长“关爱”孩子一生的典型写照:成绩、工作、结婚、生娃,他们都要掺和进来。


4.webp




还有一些网友认为,这位家长在爱管事的中国父母里也算是极品一般的存在了,掌控欲十足。


5.webp




若论父母对孩子在学业和工作、结婚这类人生大事上的付出和关爱,东亚家长排第二、恐怕其他地区家长不敢排第一。


这种精细育儿的结果,确实让东亚孩子在学业上的成才率较高,但一不小心也很容易从关爱走向极端的控制。


之前看到一条新闻:主人公是一位大二女生李同学(化名),她的父母竟在她卧室里装了摄像头,还声称是为了“保护”她。可一旦她做错事,就会挨骂甚至被体罚。


长期的精神压力让她出现了明显的心理问题。最终,在民警多次沟通与调解下,这对父母才同意拆除摄像头,并向女儿道歉。


6.webp


7.webp


8.webp




给大二孩子的卧室装摄像头,这种惊悚并非个例。大三的孩子卧室也有摄像头。


9.webp




为了“监管”孩子,卧室门都给孩子拆了。


10.webp




自己25岁了,父母进她的卧室从不知道敲门。


11.webp




至于父母偷看孩子手机、翻聊天记录的行为,不过是把当年偷看日记那一套,升级成了数字版而已,隐私被侵犯的毫无新意。


12.webp




而且在社交媒体功能日益发达的今天,父母监控孩子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了。


有位网友吐槽,说自己都结婚了,父母还靠微信运动监控他的生活。发现后,他干脆关掉了微信运动。结果父母发现后大发雷霆,打电话质问他是不是把他们屏蔽了,还气得挂掉电话。


网友感叹,自己都已结婚成家,难道连关掉微信运动的自由都没有?他并不介意父母关心,但介意那种盯着步数、再反推行程来盘问的做法,那不是关心、而是监视。


爱若失了分寸,再好的出发点也可能变成伤害。


13.webp

留学党,也逃不开监控


装摄像头这一招,即使孩子跨越半个地球成为留学党,有时也难以摆脱。


网购平台上有各款海外高清版摄像头,让家长能24小时看到娃的留学日常……


14.webp




15.webp




即使大多数家长还不至于夸张到隔着万里、跨越时差去装摄像头,但让孩子每天视频报备是不能少的功课。


社交平台上关于“留子真的都要每天跟父母视频报备吗?太累了”的吐槽贴有很多。


16.webp




有一位26岁的留学党,独生女、已在海外留学六年,却仍被妈妈的日更式视频困扰。


她妈妈每天都要求视频聊天,家常里短一聊就是半小时起跳、经常超过一小时。


更令她崩溃的是,她妈常在晚上突袭查岗,看到女儿晚归就焦虑不安。若不接电话,就会遭遇“母爱夺命连环call”。


她多次尝试与妈妈沟通,希望改为每天文字联系、每周一两次视频,无奈当妈的坚持认为视频才算真正交流,还给女儿上道德枷锁,“要是我妈还在世能多说两句该多好”。


她明白母亲的出发点是爱,但这份爱太沉重了,她希望母亲能多关注自己,多花时间去旅行、购物、享受生活,而不是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女儿身上。


本以为这就是留学党家长“极致”的爱,谁知留学党被家长“查岗”的情况超乎你的想象。


年过30、出国14年,也得早微信请示、晚视频报道。


17.webp




有人因为累了、烦了,没有第一时间回复家长。结果爹妈要么直接报警、要么发动“群众运动”寻人。


18.webp




19.webp




这些抱怨在父母看来其实也挺委屈的。


他们不是故意要缠着孩子,只是从小养在自己身边的人,忽然去了另一座城市、甚至另一个国家。想着孩子一个人在外,吃得好不好、睡得安不安稳、有没有人照应,心里就不踏实。


尤其是留学生的父母,隔着万里和时差,看到新闻里三天两头的枪击案、留学生失联事件,哪能不担心?


于是,视频报平安和微信定位就成了父母安放焦虑的「定心丸」,只要看见孩子的脸、确认他的位置,心里就能找回一点安全感。


父母的初衷总归是关心,为什么到孩子眼里就成了控制?


20.webp


图片来源:unsplash



21.webp

父母的关心,界限何在?


有人总结过,留学生家长的心路,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临行前的焦虑期。


孩子还没走,父母的脑子里已经开始循环播放各种担心:能不能照顾好自己?遇事会不会慌?那几天几乎没人睡得踏实。


第二阶段,是刚到国外的牵挂期。


孩子吃饭了吗?睡得好吗?回宿舍了吗?每天十几分钟的视频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


第三阶段,是三个月到半年的过渡期。


父母慢慢发现,孩子比想象中能干——会做饭、会规划、会交朋友。偶尔没回微信也不至于慌。


第四阶段,是真正的放心期。


孩子学会了独立,父母学会了放手。担忧退去后留下的,是心安和欣慰。


不知道大家能否从中品出关心和控制的区别,“关心”和“控制”虽然常常都是“以爱之名”,但本质完全不同:


关心是基于信任和理解,是一种温柔的关注,随着孩子逐渐独立,焦虑自然减少,甚至能够欣慰地看到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关心会随着孩子能力的增长而调整,不干扰孩子自主生活。


而控制则是基于不安全感和占有欲,表现为持续监督、干涉和要求即时回应,无论孩子多么独立都难以放手。


这种行为虽然源自爱,但容易让孩子感到被监视、束缚,压迫了他们的自主权和心理空间。


真正关心孩子的父母,是懂得适时退场,让孩子来做自己人生的主角;只会控制孩子的父母,却要一直当孩子人生里的C位。


22.webp


图片来源:unsplash



父母守好关心与控制之间的界限,从技术上来说并不难实现。


比如,可以与孩子约定“汇报”的频率和方式,明确哪些信息需要共享、哪些可以自主处理;
使用合理的通讯工具而非24小时实时监控;
尊重孩子的隐私,不随意查看聊天记录或位置;
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提供建议而非直接干预。


真正难的是心态和能力上的调整。


孩子成年后,父母不可能立刻放下所有焦虑,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停止“监管”。


要做到真正释然,必须从长期培养开始:在日常亲子关系中建立信任、训练彼此在关系中界限感、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面对突发状况而不依赖父母;同时,父母自身也需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成长、容忍不确定性。


换句话说,界限感和信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促就的,它们需要在长期互动中不断实践、调整。


在《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这本著作里,琳赛.吉布森博士列出了10条子女的基本权利清单:


23.webp



1. 设置边界的权利
我有权为自己的安全和心理设界,停止任何让我感到压力或不适的互动,拒绝不喜欢的事情,无需解释理由。



2. 不受情感胁迫的权利
我有权不做他人的拯救者,让他人自行承担责任,不因他人的痛苦或自尊问题感到内疚。



3. 情绪自主与精神自由的权利
我有权拥有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捍卫价值观与兴趣,不受嘲讽,拒绝不喜欢的行为或态度。



4. 选择关系的权利
我有权决定亲密关系的对象和程度,即使是亲人,也可以结束不健康的关系,远离令人不愉快的人。



5. 清晰沟通的权利
我有权清楚表达感受和喜好,要求被倾听,并让对方明确自己的需求而非假定。



6. 自主做出最佳选择的权利
我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参与任何活动或聚会,按自己的节奏行动,不怀疑自己的选择。



7. 坚持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
我有权按照自己的价值和兴趣安排时间和精力,信任内在体验,不受催促。



8. 平等与受尊重的权利
我有权平等受尊重,独立生活,不受羞辱或轻视。



9. 优先考虑自身健康与幸福的权利
我有权优先关注自己的健康、成长与幸福,花时间滋养内心,做让自己喜爱的事。



10. 关爱与保护自我的权利
我有权善待自己,接纳自我变化,保持真实,为自己的个性感到自豪。



作为父母,我们也应牢记这份清单,意识到子女,他们终将成为独立的个体,他们在身体、思想和精神上拥有自主权。


尊重这些权利,不仅是对他们的信任与爱,也是对自己作为父母的成长与成熟的一种考验。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5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男孩,大二,在宾州,我基本上不管不问,托举到此为止,人生他自己的,独立个体,我现在只关注自己,他要钱时候给点钱,不过分的情况下满足,其他爱咋整咋整!未来行不行都是他自己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9 23:22 , Processed in 0.170329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