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9|回复: 2

[科技新闻] 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 四位年轻科学家荣获大奖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5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webp



2025年10月25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浙江温州开幕。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科教频道全程深入报道峰会科技成果,带领观众感受科技变革的澎湃动能,见证青年智慧在共塑未来中的创新力量。


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是一场面向全球青年高层次人才的大会,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传播力的科学大咖、国际组织负责人等参会,覆盖40余个国家,70余家国际科技组织,300余名国外科学家、院士、顶尖科学家、企业家,800名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全球科技领域“最强大脑”齐聚温州。


在这场全球青年科学家会聚的科学盛会上,一场围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竞速”也悄然进入高潮——备受瞩目的2025可持续发展青年科学家奖将迎来最终揭晓时刻。


据悉,共有来自全球29个国家及地区的204位TOP青年科学家共同竞逐这顶年轻的科学桂冠。


最终,四位年轻科学家荣获第三届“可持续发展青年科学家奖”。


他在用“魔法材料”改变你眼前的屏幕



2.webp

刘颖俊


中国科学家刘颖俊以突破性的电化学刻蚀技术,将氮化镓晶体中的“缺陷”转化为性能调控的新通道。他的创新使化合物半导体的力、热、电、光性质得以精准控制,如同化学家配制溶液般自如,开启了晶圆级制造的新篇章。他对接全球半导体供应链,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前沿,成为连接科学创新与数字基础设施的关键桥梁。


刘颖俊的研究核心围绕多孔氮化镓(GaN)技术的创新突破与可持续应用展开,构建了“基础科学发现—核心工艺开发—产业生态落地”的完整技术体系,聚焦解决半导体领域的关键瓶颈,并赋能绿色低碳发展。他不断优化晶圆级多孔化工艺,以极低的能耗使微米级像素迸发出前所未有的高亮度,催生了低能耗、高性能的下一代显示技术;并完成了从 2 英寸到 12 英寸晶圆的跨越,攻克了量产瓶颈,为增强现实设备提供了核心支撑。




他要在量子世界中突破壁垒



3.webp

王辉


31岁的中国科学家王辉参与研发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在量子计算与量子光学领域中实现了里程碑式成就。他为复杂任务搭建了低能耗的基础设施底座,带来更环保的计算范式。他以量子突破赋能基础设施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王辉深耕集成光子量子计算领域,在2016年实现近变换极限的量子点单光子源,后通过椭圆微腔设计与双色激发方案,突破偏振控制、激光散射等壁垒,首次研制出不可区分性>99%、收集效率>90%的单光子源。2025年进一步突破量子计算容错阈值,技术被180余个国际团队采用。


他作为核心贡献者,完成“九章”76光子量子原型机的研发,这是全球首台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其求解高斯玻色取样速度比当时全球最快的“富岳”超算快10¹⁴倍,实现中国首个光子量子计算优越性的同时,功耗仅为经典超算的万分之一,研发成本仅谷歌“悬铃木”的1/200,为新兴经济体提供节俭研发范式。




她在追捕癌症复发的“元凶” 



4.webp

玛丽安杰拉·鲁索 Mariangle Russo



意大利科学家玛丽安杰拉·鲁索聚焦结直肠癌,首次揭示了肿瘤细胞在靶向治疗中的“应激响应机制”,并据此提出更精准、个性化的癌症治疗新策略。她主持多项欧盟及国际级科研项目,积极推动癌症研究国际合作及临床转化。


玛丽安杰拉·鲁索的核心研究聚焦肿瘤进化与异质性、癌症持留细胞的适应性突变及应激响应机制。她以结直肠癌为研究对象,受细菌存活机制的启发,首次揭示了肿瘤细胞在靶向治疗中的“应激响应机制”,这种机制会导致“癌症持留细胞”对靶向治疗产生耐药性,这一颠覆性发现发表于《Science》《Nature Genetics》等顶级期刊。


作为首个揭示癌细胞对靶向治疗存在特异性响应的研究者,她据此提出了新的潜在治疗方法,并为更精准、个性化的治疗策略奠定了基础,为延缓乃至预防肿瘤复发提供了研究方向,进而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




他要给地球贴上“充电宝”



5.webp

沃尔夫冈・特雷斯 Wolfgang Tress



德国科学家沃尔夫冈・特雷斯是光伏技术研究的引领者,深耕有机、钙钛矿等新兴技术研究,推动太阳能电池的低能耗化、高效化和商业化。他积极参与学术数据开放项目,推动钙钛矿材料数据全球共享。


沃尔夫冈・特雷斯将光伏认定为实现可持续未来的关键可再生能源,并专注于有机光伏、钙钛矿光伏等新兴光伏技术的研究。他的研究对开发更具可持续性的太阳能电池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其制造过程能耗更低;另一方面,通过新型结构设计,其工作效率可超越传统硅基光伏。这不仅能大幅缩短能源回收时间,还能减少土地占用,进一步提升光伏技术的可持续性。


为加速新兴光伏技术的发展,他积极参与钙钛矿材料数据集等学术领域的数据开放联盟项目,并与全球多区域的学者、机构协作,形成“无国界推进科学”的合作格局,发表众多合作成果。同时他主动发起并推进跨国合作,重点围绕全球南方及亚洲的发展议程建立合作,为学生与青年科学家提供支持,兼具协作精神与公益视野。


总监制 | 杨继红  史岩   监制 | 田龙  王林  张磊主编 | 刘铭  赓轶编辑 | 范明岩  潘丰生  王斌  张延  韩栋  刘英杰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5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技术多久能普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发表于 2025-10-25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颖俊那氮化镓技术太牛了,就像给屏幕装了个超强小马达,12英寸晶圆量产突破,以后手机屏肯定更亮更省电,我看好这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8 05:41 , Processed in 0.16053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