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8|回复: 10

[科学观察] He独立反击战,中国打赢了!| 地球知识局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4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webp


2.webp


地球知识局

文字 | 无刺王冠龙

校对 | 朝乾 编辑 | 澄澈


2022年春天,中国的几所顶尖大学和科研机构接连遇到了一件怪事:低温实验装置接连停机。不是设备故障,也不是电力短缺,而是液氦断供。
3.webp


▲图注:液氦冷却能力极强
广泛用于科研、军事等高精尖领域

短短数月间,液氦价格从每升80元飙升到400元,有实验室被迫临时拆解系统,把原本循环使用的氦气收集回收,只为再多维持几天。

同一时期,国内半导体企业、航天制造单位、医疗影像设备厂商也感受到了同样的压力。MRI机器的冷却系统、芯片制造的真空工艺、液氢火箭发动机的测试平台——这些尖端产业背后,都十分依赖这种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
4.webp


▲图注:核磁共振(MRI)也离不开液氦
(图:壹图网)

中国缺氦并不新鲜,但那一年,它以一种“隐形掣肘”的方式,让许多人第一次意识到,一个国家的高科技体系,竟然可能被一瓶气体卡住,有种被“气体稀土”卡脖子的感觉。

人们开始追问:氦气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能成为国家竞争的隐秘战场?我们2023年曾经出过一期《中国现在,非常缺氦》的视频,两年后的今天,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如今的中国,还缺氦吗?

《中国现在,非常缺氦》视频版



0.01%的否决权


在自然界中,氦的产出极其稀少。地球上的氦主要来源于地下岩层中铀、钍放射性衰变的副产气体。这些气体经过亿万年积累,被封存在少数天然气田里。

全球可开采的高浓度氦气田寥寥无几——主要分布在美国中部、卡塔尔、俄罗斯西伯利亚和阿尔及利亚。它不像石油那样可以全球交易、储量广泛,而更像是一种被封存在地质罅隙里的“稀有战略气体”。

5.webp


▲图注:全球氦资源分布

更关键的是,氦气无法人工合成,也无法长期储存。它轻得惊人,泄漏后便永远飘向太空,不会再回到地球。人类能使用的氦,只能来自地下仅存的积累。

这意味着,一旦资源或供应链被某国控制,其它国家就只能被动接受

几十年来,氦气的全球产业链呈现出高度集中和单极化的特征。美国掌控着提取、纯化、运输乃至价格制定的绝大部分环节。
6.webp


▲图注:林德、液化空气、空气化工都有美资背景

冷战时期,这种控制并未引发过多关注——毕竟它隐藏在科研与军工体系深处,不像石油那样影响日常生活。

但在21世纪的科技竞争格局中,氦气的战略地位快速提高。所有需要超低温环境的技术,从芯片制造、核聚变、量子计算到火箭推进,都离不开它。

可以说,氦气是在现代科技体系底层,是不可替代的“冷却之血”。
7.webp


▲图注:航空航天,也离不开氦
(图:壹图网)

而对于中国而言,这根“看不见的枷锁”来得悄无声息,却极为致命

在过去二十年里,中国的科研体系突飞猛进——芯片制造、航天发射、核磁共振影像设备生产,几乎所有高端技术都建立了自主体系,但唯独氦气长期依赖进口。

于是,一个从未出现在公众视野的问题,被重新摆上了桌面:为什么这样一种微不足道的气体,却能牵动一个大国的科技命脉
8.webp


▲图注:芯片制造,同样离不开氦
(图:壹图网)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全球90%以上的氦气供应,都掌握在美国手中。

冷战时期,美国在得州阿马里洛(Amarillo)建立了庞大的氦储备库——官方名字叫“联邦氦储备(Federal Helium Reserve)”,但业内都叫它“氦气银行”

几十年间,美国不断从天然气中提取氦并储存起来。这个储备库不仅为NASA、军方和高科技公司服务,也是全球氦价的“中央银行”
9.webp


▲图注:阿马里洛号称“世界氦气之都”
氦储备库建在这很合理
(美国联邦氦储备库 图:壹图网)

当别国在市场上买氦,美国可以随时控制阀门。这让氦气从一种惰性气体,变成了惰性但危险的战略武器。

在2010年代以前,中国每年消费的氦气,大多依赖进口。一旦美国限制出口、卡关设备,国内的芯片厂、医疗设备厂、航天项目就要面临“断气”

这种依赖听起来非常抽象,但在产业链中却非常具象——一瓶氦气断供,芯片厂就得停机;一台MRI冷却失败,就可能报废
10.webp


▲图注:一台MRI造价超千万
要是因缺氦报废,损失将极为惨重
(MRI设备 图:壹图网)

即使在最终产品的总成本中,氦气占比可能连0.01%都不到,但没有氦,那就是100%的战略否决权

当时的中国科研人员常常要提前几个月去抢购液氦,像囤粮一样。更棘手的是,氦气不像石油那样能长期储存。它会从容器里缓慢逸出——就算你“有气”,也守不住太久

于是,“缺氦”一度成了中国科技产业的隐性焦虑。表面上,我们在追光刻机、追芯片,但在更底层的能源与气体环节,仍旧仰人鼻息。
11.webp


▲图注:其实不仅是氦
其他有重要用途的高纯度稀有气体
也曾被欧美日垄断(图:壹图网)

无声的反击


在表面平静的十几年里,中国其实一直在默默布一盘棋。这几年,真正的变化发生在远离新闻的地方。中国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并没有喊口号,而是在最基础的气田里重新找到了突破口。

他们所做的,首先是资源识别——就是在中国的版图内寻找氦资源。

氦通常伴生在天然气中,但是含量极低,过去没人重视。从2018年起,国内的地质团队重新检测了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盆地的气体成分,结果发现,多个气田的氦含量在0.05%到0.2%之间,已经具备开采价值
12.webp


▲图注:国内的氦资源其实也不少

尤其是新疆的吐哈、准噶尔和四川安岳,这些原本只是天然气基地的地方,成了中国的“潜在氦源”。

发现了资源,接下来是技术攻关——从天然气中提取氦。

氦的提取极为困难——因为氦分子太小,半径仅有0.1纳米,是所有元素中最小的那几种,常规分离设备根本“抓不住”它。想把它从天然气中分离出来,比从矿石里提金难得多。
13.webp


▲图注:氦气提取流程非常复杂

于是,国内科研单位和企业联合攻关,从吸附分离、低温冷凝到膜分离技术,一步步突破瓶颈。他们在吸附、低温精馏、膜分离等方向反复试验,终于在2020年前后,取得稳定工业化成果,能够从天然气伴生气中批量提氦。

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能“发现”氦,还能“抓住”它

到2023年,中国已经建成多套工业化氦提取装置。新疆哈密、四川泸州、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相继产出国产液氦。到2025年,中国氦气年产量已经突破300万立方米,已经实现了“从零到有、从有到稳”的战略跨越。
14.webp


▲图注:美国的氦气占比越来越低
中国等其他国家的产量起来了

想让中国彻底摆脱缺氦,最后一步就是产业成型——建立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随着装备国产化推进,哈密、泸州、鄂尔多斯陆续建成氦提取工厂。国产液氦罐、低温运输车、储气系统相继量产。

气源、到储运、再到终端应用,终于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
15.webp


▲图注:从提取、运输到终端
中国已掌握了液氦的全产业链
(氦气提取装置 图:壹图网)

这对于一个曾长期缺氦的国家,几乎是“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转折。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反击。当世界的目光还聚焦在稀土、锂矿、芯片上时,中国已经悄然建成了自己的“氦气银行”。
16.webp


▲图注:国产氦气越来越多
摆脱对美依赖也就更有底气了

氦与稀土,战略双支点


外界往往只注意到稀土,因为那是中国长期的优势领域,却忽略了氦气在产业体系中的“对称地位”,两者都有类似的以0.01%否决100%的战略否决权

长期以来,中国掌握稀土产业上游,美国掌握氦气与关键设备。一旦我们打“稀土牌”,对方就可以掐“氦气阀”,两边互相牵制和捆绑。
17.webp


▲图注:虽然中国主要从卡塔尔进口氦气
但卡在外交、国防上深受美国影响
说不定哪天就要卡脖子了

在高科技产业链上,稀土控制了材料端——它决定了磁性、能量密度、发光性能;而氦气控制的是温度端——它决定了制造的极限精度和冷却能力。一个来自地壳,一个来自天空,它们像两根隐形的支柱,托住了现代工业的上限。

但随着中国的氦气产业逐渐成形,这种平衡开始倾斜——第一次,两个关键支点都掌握在同一只手里。

而今天,随着氦气锁松动,中国第一次在资源博弈中,拥有了同时掌握“材料与气体”两个支点的能力。当它们都不再被他人控制,一个国家的科技循环才真正闭合
18.webp


▲图注:不仅是氦气的自主可控
搞定LNG船、航母等高端装备后
中国去年直接占据了全球74.1%的新船订单
(上海外高桥造船厂 图:图虫)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业内人士说:“氦气不是补课,而是补肺。”“有了氦,中国科技才有真正的呼吸。”

从资源安全角度看,这意味着中国的高科技体系终于具备了“自主冷却”的能力。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是国家工业结构从原料依赖向体系自足的转变

当稀土、锂、氦这些看不见的基础元素逐渐掌握在自己手中时,中国制造业不再只是“能造”,而是“能稳定造”。
19.webp


▲图注:把控战略资源,掌握核心科技
今天的中国制造,早已迈向中国“智造”
(中国某自主品牌车间 图:壹图网)

很多人以为,技术独立只是经济安全的问题。其实,它更像文明的自我防御。

在全球化的语言里,“依赖”常被说成合作。但当合作的一端能随时关阀,你就不是伙伴,而是病人。这就是中国在氦气问题上长期的尴尬:明明是工业大国,呼吸通道却要靠一根看不见的软管。

氦气的独立,不是因为国家突然意识到它的战略意义,而是因为无数科研人员、工程师和企业家,在看不见的角落默默扛起了“不可见的前线”
20.webp


▲图注:作为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
油气炼化行业同样离不开氦
(宁波镇海炼化 图:图虫)

他们没上过热搜,却撑起了国家科技最脆弱的一层气膜。这层气膜现在更厚了。它让我们可以在未来的产业竞赛中,不必再看谁给我们供气

氦气独立的意义,不仅在于供应安全,更在于心理结构的变化。过去我们习惯在短缺中应对——缺芯、缺机、缺气——然后被迫寻找替代。但氦气的例子证明,一些看似无法逆转的依赖,其实可以在靠努力来打破。只需要持续的积累和耐心。

氦气因此成了一种象征:它让中国从“被动呼吸”走向“自主呼吸”。
21.webp


▲图注:中国制造业规模已超过英、美、德、日、韩总和
成了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工业克苏鲁”
(繁忙的青岛港 图:图虫)

未来的挑战还在继续——液氦设备仍需优化,回收利用率还有待提高,国际定价权尚未建立。

但最关键的一步已经跨出——那根看不见的锁链,已经断开。我们终于可以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呼吸、呼吸多深。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shutterstock
END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发表于 2023-7-15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什么都牛逼,仿造出来的都是世界第一,这个也不是问题能防出来马上又是世界第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3-7-15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缺一个领先的创新的头脑,更缺一批一批的真心为民做主的领导阿,哎!!!现在很像历史上的活字印刷时代,新生事物,新型的小科技革命都会死在路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3-7-15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缺的是有前瞻性领导,自主创新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3-7-18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水里多的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3-7-18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3-7-18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3-7-18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3-7-18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3-7-19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月球的氦很丰富,中国应该抢先进驻月球开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8 05:49 , Processed in 0.22392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