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1|回复: 20

[心情点滴] 中小学春秋假来了?家长:年假不够请,在线急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4 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webp


近日,广州市某小学在家长会上就学校计划中的“秋游加项目式学习”方案,向家长征询意见。该小学计划推出为期5天的综合实践活动,将传统秋游与项目式学习结合,让学生在户外场景中完成探究任务。虽然目前还未具体落实,但春秋假的到来,已是大势所趋。
不久前,9部门印发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到,在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间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科学调整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若实行春秋假,中小学生们一年四季都有假期。孩子们当然欢迎多多放假,但什么时候放,孩子放假了家长怎么办,也是需要考量的问题。
春秋假,挺好的

当前,我国各地义务教育阶段的假期制度,是寒暑假制度。虽然全国没有统一的具体放假日期,但通过多年实践,各地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时间范围。
一般来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寒假通常从1月中旬开始,至2月下旬结束,时长约一个月;暑假始于7月初,延续至8月底,时长约两个月,9月1号几乎是约定俗成的秋季开学日。高中的假期安排与义务教育阶段大致相近。
高校的寒暑假就更灵活一些,寒暑假都会更长,寒假可能从1月初就开始了,暑假有时会延长至9月初。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中小学都设有寒暑假,只是名称和时间会因地域差异有所不同。之所以有寒暑假,显然有它的合理性,就以我国的情况来说吧。
首先是气候因素。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尽管如今空调普及了,全国各地仍有很大一部分学校教室没装空调,持续的炎热天气影响学习效率,也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而寒冬腊月,北方寒冷、南方湿冷,极端低温也不利于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将寒暑假设置在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时段,是“因时制宜”。
从历史传统来看,寒暑假制度与我国的农业文明和文化习俗相契合。在传统农业社会中,暑假正值夏收夏种的农忙时节,学生需要回家协助农事,而寒假则与春节紧密相连,满足了阖家团圆的文化需求。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业生产对假期的影响已大幅减弱,但与传统生活节奏相契合的假期安排,依然被保留下来。
再则是教育规律,寒暑假的设置体现了劳逸结合的科学理念。大量的教育研究已经证实,长时间的集中学习会导致大脑疲劳,影响记忆和思维能力,还会“物极必反”,削弱孩子的学习兴趣。寒暑假提供了摆脱课堂束缚的机会,避免学生陷入学习疲劳,他们可以趁着长假恢复精力、接触自然、发展兴趣,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
既然已经有了寒暑假,为何还要有春秋假呢?
事实上,欧美普遍有类似的春秋假制度,但跟寒暑假相比,春秋假一般都很短,普遍在一周左右。我国也有一些地方已经实行了多年的春秋假制度,譬如杭州的春秋假已经实行了二十余年,春秋假同样很短,一般是三天。春假与五一假期连休,秋假则与国庆假期连休,这样一来,春假连着五一可以达到5-7天,秋假连着国庆可以达到10-11天。比如今年国庆,杭州不少学校连着秋假,就能连休11天。
实行春秋假,初心基本是一致的:让孩子们,在春季和秋季这样的美好时节里,也可以有一个美好的假期,更多地接触自然。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面:春天来了,天气暖起来,草木都透着劲儿长,叶子是新绿的,有的地方还开着细碎的花。孩子们走出课堂,不用去多远的景区,可能就是家附近的草地、河边的树林,或是城郊的田野,看看树木如何生长,听听鸟鸣如何清脆,感受风吹过脸颊的轻柔……很美好,不是吗?
让孩子们在自然中奔跑、观察,或者仅仅是安静地发呆,能给他们带来课堂之外的启发,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夏天太热,冬天太冷,恰恰是春秋时节,最适宜孩子们多多接触自然。
这次9部门发文,更多是从激发消费活力的角度来考量。短暂的假期能够激发家庭进行本地或周边的中短途消费,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春秋假也有假期分流的作用,降低法定假期峰值负荷带来的管理难度和安全风险。
2.webp


春秋假,有挑战

春秋假,理论上是很美好的,但要落到实处,有不少挑战。
不同于寒暑假有相对固定的时间,春秋假要放在什么时候?像杭州春假与五一一起,秋假与国庆一起,但一直也有不同的声音。
此前就有家长向杭州政务平台反馈,希望春假与清明节一起放。理由是,清明时节正值春暖花开,气候宜人,更适合开展踏青、祭祖等传统活动,与自然节律也更为契合;若与五一合并,因时间偏晚而错过最佳季节,就削弱了春假本身的意义,也使得假期的活动安排缺乏文化内涵。
反对秋假与国庆长假相连的家长认为,过长的假期容易导致学生学习节奏中断,节后难以迅速回归状态,影响教学进度和效率;与国庆假期相连,无法形成错峰旅行,也降低了秋假的休息质量和家庭体验的舒适度。
所以,如果有地方决定实行春秋假,“什么时间放假”需要好好推敲。是否与传统节假日衔接?如果不与节假日衔接,单独设置于学期中间,是否会导致学期被分割过多,从而影响课程的连贯性,增加教师教学管理和学生适应节奏的难度?
春秋假的另一个巨大挑战是,家长怎么办?孩子放假,但多数家长并没有放假,如果家长没有办法请假,孩子谁来管?如何管?这直接关系到春秋假政策能否真正发挥其预设的积极作用,而非衍生出新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家庭是双职工家庭,短短几天假期,如果家长没有办法请假,孩子若无人看管,春秋假是否会变成孩子的“手机假期”?
如果送去托管,学校是否愿意、是否有能力提供官方托管服务?这仍是一个问号,也涉及教师的工作负担、经费来源以及责任划分等一系列复杂问题。而如果是选择商业性托管机构,春秋假是否会变成孩子的“补习假”?孩子换个地方上课,不仅没休息好,还得承受学习压力,家长还得花钱,完全违背了设置春秋假的本意。
所以,春秋假不只是放假时间调整那么简单,它确实需要与各地的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统筹考虑,实现家校社多方协同。杭州实践了20年,至今也仍存在不同的声音,这正说明任何一项政策都需要在推进中倾听反馈、不断优化。
也不必有畏难情绪。设置春秋假的初心,是让孩子跳出课堂的局限,在春的生机与秋的清朗中感受生活、亲近自然、劳逸结合、收获美好。这一代孩子的课业负担实在太重,家长也辛苦,只要是可以让大家更幸福一点的尝试,都值得去做。


从易
责编 刘韵珊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4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专家就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4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干脆大家不要读书了天天放假么好了,为了刺激消费总是在研究怎么给大人小孩拼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4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寒暑假安排在期中考试后,这样就不会觉得一个学期紧张的学习那么漫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4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本事给家长也放带薪假啊,别让牛马要干活又要牛马去拉磨,两头顾不过来的,请假请个毛线没假请,在家待着看手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4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还指望孩子能在20岁左右就毕业,进入社会早点历练,缩短读书时间,现在更延迟了,大学毕业估计得25岁了,会不会太晚了一点,毕竟学校和社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和地方,学校教不会你的,社会一定会教会你。现在社会太现实,孩子太幼稚天真无邪。其实老百姓有钱了自然会去消费,本来停暑假和寒假已经每年浪费了三个月的时间,一年就读9个月,再扣掉周末和法定节假日,估计只读了7个月,现在再这样一直停这停那,哎,有没有想过家长们的钱包允不允许,家长没停,孩子们停也只能带在家里啊。现在不应该要锻炼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4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假父母没有假期,孩子要么在家玩手机、要么去培训班、要么去外面玩!不比得我们当年啊!我们当年是干农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4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推出计划为期5天的综合实践活动,将传统秋游与项目式学习结合家长请不了假,带不了孩子,就要准备好钱了,这个就是所谓的研学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4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能利用假期,学校统一组织出行?这样老师也不用留作业,家长也不用请假,孩子们还能集体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4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放假好在那里,孩子除了天天在家玩手机还能干嘛,有多少父母是不用上班赚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5 07:40 , Processed in 0.28285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