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6|回复: 2

[科学观察] 从福建到柬埔寨:一个华人“公爵”的比特币帝国为何被美国没收?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3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天价比特币被罚没说起:数字时代跨国执法的博弈与困境
作者 | SEA政经小组


2025年初,美国司法部的一纸声明震惊了世界:没收与柬埔寨华人陈志(Zhi Chen)相关的12.7万枚比特币,价值约150亿美元。该数字不仅创下了全球执法机构单次没收加密货币资产的最高纪录,更因其背后的故事而引发广泛关注。一个来自中国福建的普通小伙,如何在柬埔寨建立起庞大的犯罪帝国;号称“安全隐秘”的比特币,为何能被执法机构“隔空”没收;而作为此案的主要受害方中国,相关损失为何难以获得赔偿。这一系列问题,不仅关乎一桩个案,更反映出数字时代跨国犯罪治理的复杂图景与深层困境。
1.webp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309760279

一、“太子”陈志的犯罪帝国
陈志,1987年出生于福建连江,据多方报道,陈志青年时期曾在福建从事网吧等小型生意。2011年前后,陈志开始转向海外发展,选择投资环境相对宽松、外资准入门槛较低的柬埔寨市场,并迅速切入房地产领域。2014年2月,陈志又通过投资移民方式加入柬埔寨国籍,于2015年创立太子集团并迅速发展壮大。陈志的商业帝国主要有三家公司,即太子房地产集团、太子环宇房地产集团,以及太子银行,后续又将业务版图扩展至消费零售等多个领域,成为柬埔寨最具影响力的华商之一。同时,陈志也将自身打造成为一个热衷于公益活动的企业家形象,太子集团官网宣称其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助力柬埔寨地区社会发展。由于太子集团在柬埔寨的强大影响力,陈志同柬政府联系密切,担任首相顾问并被柬埔寨政府授予“公爵”等荣誉头衔,而太子集团也成为柬执政党的主要赞助机构。
然而,关于陈志“第一桶金”的来源、集团资金链及业务合规性,长期以来存在争议。2017年3月,陈志又成立金贝投资有限公司,之后又改组成为金贝集团(该集团也被指控从事诈骗与赌博等犯罪行为)。2020年5月起,中国警方成立了特别工作组调查太子集团,七个不同省份的法院裁定太子集团的基层及有关员工犯有赌博和洗钱的罪行,但太子集团及陈志本人并未遭到起诉,声称此次调查是遭犯罪分子冒充所导致。2022年7月,四川省旺苍县法院发布一份声明称,自2016年以来太子集团从赌博活动中非法获利超50亿元人民币。2025年10月中旬,美国司法部门以涉嫌诈骗、洗钱的罪名起诉陈志,指控其经营“一个庞大的网络欺诈帝国”,并涉嫌操纵一系列大规模加密货币诈骗案,甚至涉及强迫劳动。随后,在美国和英国的联合行动中,陈志持有的约127271枚的比特币(价值超过140亿美元)被扣押。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也将146个与太子集团有关联的个人和实体列入制裁名单,其在英国的所有资产以及伦敦的19处房产均被冻结。另外,泰国成立“打击电信诈骗与网络金融犯罪专案小组”开始调查陈志跨国诈骗案,新加坡警方也开始对太子集团展开调查。但截至目前,陈志本人并未被羁押。
2.webp


太子集团“手机农场”。图片来源:民事没收起诉书

二、比特币“安全神话”破灭与数字执法新范式
这起案件最令人惊讶之处在于,美国司法部在未抓捕陈志本人且未有实质证据表明截获其私钥(加密货币私钥是访问和控制对应加密货币资产的唯一凭证,其核心功能是“签名”交易,证明你是对应加密货币地址的合法所有者)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了对这笔巨额比特币的没收。这一操作也暴露了比特币所谓“匿名性”的脆弱本质。而比特币网络的核心特征在于其账本的完全公开和不可篡改性,在特定条件下反而会转变为追踪资产的利器。在此次案件中,美国司法部下设的“国家加密货币执法小组”(NCCE)介入,联合Chainalysis、TRM Labs、CipherTrace等专业机构开展链上溯源。调查人员运用聚类算法对2020年LuBian矿企被盗比特币的流向进行全景分析,发现这批资产在2024年中开始频繁与“杀猪盘”诈骗资金交叉流动,最终指向12个核心钱包地址。通过关联分析交易所KYC数据、跨境资金流转记录与社交媒体线索,逐渐勾勒出太子集团的组织架构,并确认陈志为该网络的最终受益人。链上数据显示,这12个核心地址的转账决策高度集中,且多次在陈志公开露面的次日发生大额异动,进一步印证了控制权归属。(Bianace Jay Zhou,2025)同时,据凤凰财经报道称,FBI为何能够迅速冻结如此巨额的比特币,极有可能是控制了陈志犯罪集团中的某个重要人物,从而获取了部分关键信息。
而此次美国执法机构采取了一种“非接触式没收”模式,虽然比特币作为加密货币本身是“去中心化”的(在传统金融体系中,交易往往需要银行或清算机构作为中介,而在“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交易体系中,加密货币交易可以直接在用户间完成,没有单一的中央服务器或管理者,也就是说只要无法获得钱包的私钥几乎不可能截取加密钱包中的加密货币),但当交易人试图将其兑换为法定货币时,就必须通过加密货币交易所等中心化服务商,但此类服务商往往受相关机构监管(链上将会留下痕迹,也就提供了追踪证据)。而美国凭借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强制要求这些交易所配合冻结并移交涉案资产。这种执法模式本质上是在加密货币与现实金融体系间设置了监管,从而有效切断了非法资金的流通路径,彻底瓦解了比特币作为“灰色资产避风港”的神话。而凭借美元在全球支付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美国能够通过控制交易的清算与结算环节,从而对全球范围内的交易平台施加实质性压力。任何拒绝配合美国司法命令的交易所,都可能被切断美元清算通道,从而失去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联通渠道。这种制度性威慑,正是美国实现其“长臂管辖”能力的重要因素。
同时,伴随着“陈志案”的侦破,也标志着跨国执法也已进入了以技术为核心的全新时代相较于传统执法模式依赖抓捕嫌疑人、严格取证的线下执法路径,这种新型的“数字执法”更为注重对资金流向的追踪和阻断。美国在此次行动中展现出的技术能力,不仅包括尖端的区块链分析技术,还涉及对全球金融网络的掌控力。当调查人员通过链上分析锁定目标地址后,美国法院对全球范围内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发出指令,要求冻结从该地址流入的任何资产。由于上述交易所大多与美元体系联系密切,使其不得不配合美国司法部门的相关要求。这种基于技术优势和金融霸权的执法模式,正在重塑跨国金融犯罪治理格局。
3.webp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344147738

三、跨国执法博弈中的困境与挑战
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是,为何作为主要受害方的中国,未能在此案中率先追回赃款?这背后反映的是数字时代跨国执法的现实困境。首先,在技术层面,美国拥有Chainalysis、CipherTrace等全球顶尖的区块链分析公司,这些公司与执法部门深度合作,形成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相比之下,中国在区块链数据分析领域的技术积累和经验相对不足,难以实现同等级别的链上追踪能力。这种技术差距不仅体现在数据分析能力上,更表现在对整个加密货币生态系统的理解和掌控上。
4.webp


FBI绘制的图表显示,来自比特币矿池的资金被分散到22个独立地址,然后重新组合成一个地址,并转移到陈志的部分钱包地址。图片来源:民事没收起诉书
其次,在司法层面,中美两国存在差异。美国司法体系中的“长臂管辖”原则,只要案件涉及美国公民或美元交易,即可主张管辖权。这种基于国内法的域外适用,使得美国执法机构能够快速采取行动。相较于美国,中国则更强调司法主权平等原则,主要依靠传统的国际司法协助渠道,通过外交照会、证据交换等程序,请求资产所在国配合,过程相对繁琐且耗时。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法律体系的不同,更体现了国家间在法治理念和实践上的差异。
同时,此案也暴露出当前国际规则体系在保护跨国受害者权益方面的不足。根据美国司法部的相关规定,没收的资产将优先用于补偿本国受害者,剩余部分纳入国库用于支持执法活动。这意味着,在此案中受骗的中国民众将很难获得赔偿。虽然理论上可能可以通过外交协商或跨国诉讼寻求补偿,但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上述途径面临着巨大障碍。而这种困境不仅发生在中国受害者身上,已成为全球跨国犯罪治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当一个国家的执法行动能够产生全球性影响时,如何保障其他受害国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课题。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陈志案”对东南亚地区的犯罪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此案的成功破获,对盘踞在柬埔寨、缅甸等地的犯罪集团形成了强烈震慑,使其不得不重新评估使用主流加密货币的风险,并可能向更隐蔽的隐私币或地下现金经济转移。同时,在柬埔寨加强监管压力后,部分犯罪活动可能向其他监管相对较弱的国家转移,这也将对区域安全带来新的挑战。此外,犯罪集团可能会改变其运营模式,从大规模园区化运营转向更小型、分散的“工作室”模式,以降低被“一锅端”的风险。这些变化都预示着,东南亚地区的犯罪治理将进入一个更加复杂的阶段。
“陈志案”的结局,既是对犯罪集团的有力震慑,也暴露出现行国际规则在数字时代面临的挑战。在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密货币等新兴技术正在改变犯罪的形态和手段,而国际治理体系相对于犯罪模式的变化则显得相对滞后。未来,有效应对跨国犯罪不仅需要各国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更需要加强国际协作,建立更加公平、有效的合作机制。对于中国而言,这一案件也提供了重要启示,在数字时代,必须加快提升在区块链分析、数字货币监管等领域的技术能力,同时积极地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才能在跨国犯罪治理中掌握主动,更好地保护国民的合法权益。
总之,“陈志案”不仅是一起个案的终结,更是数字时代跨国执法演进的一个缩影,展示了技术如何改变执法方式,也揭示了现行国际治理体系的不足。在这个互联互通的世界里,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只有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才能构建更加安全、公正的国际秩序。在数字时代,犯罪可能无国界,但正义也不应止步于国界。


编辑 | 黄语喆
校对 | 林晓莹
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东南亚学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3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所谓的数字货币总有一天一文不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自成一派
  • 打卡总天数:319
发表于 2025-10-24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9 00:52 , Processed in 0.15108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