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回复: 1

[心情点滴] 逃课、玩手机也能拿A?哈佛自曝一场致命的精英危机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3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哈佛大学每年申请人数高达五万多人,但全球录取名额不足2000人,中国学生更是低至两位数,甚至个位数。
换而言之,每年申请季,哈佛大学要拒绝掉97%的申请者,仅有3%的幸运儿会成功上岸。
原本以为这3%的精英会好好享受校园生活,利用好顶级学府的资源,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
然而现在很多人入读后不参与讨论和发言,玩手机、甚至逃课,整个课堂一片静默和空荡荡。
一场前所未有的精英危机在哈佛蔓延开来,但这种危机远不止存在于哈佛这一所学校里。
1.webp


哈佛精英也在“躺平”了

哈佛的精英危机真不是一种危言耸听,今年1月哈佛课堂调查委员会就在一份30页的报告中赤裸裸地揭开了这场真相。
该委员会由7名来自历史学、经济学等不同领域的教授组成,他们进行了30多次听证会,并针对哈佛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和校友,设计了11项问卷调查,最后结果令人震惊。
2.webp


图源:Report of the Classroom Social Compact Committee

首先,哈佛学生普遍学术懈怠了。
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把学习放在首位,他们逃课、不阅读,选课只选学起来轻松的、容易拿A的水课,而不是根据个人的学术兴趣来选择。
许多本科生把大量时间投入到课外活动,把社团、人脉和实习视为最有意义、最实际的投资。
这种学术空心化、求知欲丧失的警报也悄悄在教师心中拉响。
他们认为,学生不仅不再对学术感冒,还愈发想要获得更高的分数,但又不想太努力,怎么舒服、怎么容易就怎么来,甚至期望出勤要求和课程作业再变得更加灵活一些。
在课堂上,要么有学生假装读过书,结果课堂讨论效率远低于应有的水平,浪费了所有人的时间,主打一个一节课不旷,但一个字都不听,要么课程上始终只有个别学生参与。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位教授也注意到了这些课堂上的微妙变化。
他经常教授一门大约100名学生的课程,疫情之前,每次上课前他都需要想方设法等课堂完全安静下来后才开始讲课。
但如今课堂静得出奇,学生不聊天,也不阅读,而是专注于自己的电子设备。
3.webp


图源:Report of the Classroom Social Compact Committee

其次,哈佛学生患上了言论恐惧症。
课堂本应是自由思想流动的场所,但到2024年春季,只有三分之一的哈佛大学毕业生表示,他们能在课堂上完全自由地表达观点,这一比例低于前一年的46%。
不少学生担心,如果表达了与主流不符的看法,听起来会很蠢,讨论敏感性的话题会因用词不当冒犯别人,自己也会尴尬,进而害怕遭到同学的孤立或排斥。
有人为了避免言论擦伤的风险,或者能拿到好成绩,干脆只选与自己立场一致的课程,或者在论文中迎合老师的偏好,总之与教授的观点保持一致,绝无任何害处。
高年级学生不愿意就争议性话题发表意见的人中,有72%担心事后其他人会在背地里批判自己,69%的人害怕自己的观点会冒犯到别人。
所以保持沉默,高度警惕,不发表任何言论或者在安全范围内说话成了学生心中最好的自我保护。
这也导致老师在上课时,根本无法组织有意义的观点讨论。
一位哈佛校友也感同身受,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也不爱朗读课文,但仍会发言表达观点,只不过是同情助教,后来当他成为助教后,才感受到了静默课堂带来的挫败感。
4.webp


图源:佛大学文理学院

5.webp


一场系统性的纵容


哈佛一向以学术要求高、追求真理、言论自由、服务社会的使命而著称,但为什么学生都敢躺平,甚至不问世事?
系统性的纵容与扭曲的激励制度是重要原因。
哈佛学生之所以敢逃课、不阅读,是因为他们深知,在分数通胀猖獗一时的背景之下,自己依然会拿高分,轻松过关。
分数膨胀早在疫情前就已经是一个显著的校园问题,近年来其趋势还在持续上升。
哈佛本科教育院长阿曼达·克莱博用一个直观的数据解释了这种现状。
2015年哈佛约40%的学生会取得A的成绩,现在这个数字已经攀升至约60%,其中一半的增长发生在远程教学期间。
因为现在很多讲座都可以远程观看,只有当课程本身足够吸引人、有价值,教授讲得也足够有趣,这种互惠互利才能让学生甘愿走进课堂。
哈佛大学一名在读医学预科生更是直言不讳,她指出,学生更容易选择在录播课上逃课,如果不去线下上课就能取得好成绩,那谁还愿意去上课?
哈佛并不是唯一一个成绩通胀的大学,杜克大学教授斯图尔特·罗伊斯塔泽还在gradeinflation.com上做过专门的研究。
他发现自1980年代以来,所有学校的成绩都在上升,经过几十年的分数通胀,现在A是几乎每所学院和大学大多数部门最受欢迎的成绩。
杜克大学这位教授在收集到的数据中还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那就是在过去三十年里,学生对成绩的紧张情绪日益增加。
在一些私立学校中,A和A+成绩非常普遍,以至于现在需要超过3.75的GPA才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A-意味着距离获得优秀学生的正式认可又近了一步,但在学生看来B+可能就是毁灭性的。
6.webp


图源:gradeinflation.com

实际上,杜克教授捕捉到的学生焦虑,也恰好在如今的哈佛学生身上得到了印证。
对于为什么要逃课、不专注于课堂学习,而把精力放在课外,哈佛学生反驳到,因为现在就业竞争太激烈了,他们压力大,也很焦虑。
特别是在法律和金融等领域,获得一份实习以及最终的正式工作机会难于登天。
因此他们既要拿到更高的分数,还要投入大量时间去参加社团活动,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兴趣和技能,这样才能让自己从其他拿A的哈佛学生中脱颖而出。
这是他们在被哈佛录取之前,就已经掌握的技巧,也是上岸哈佛的关键。
是不是感觉很魔幻?
“为了进哈佛这样的学校,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平衡好课外活动和学业的理念,入读后继续这样做也合情合理。”
哈佛大二学生约书亚·舒尔策回忆说,大一她就像站在了跑步机上,一刻也停不下来,熬夜完成社团任务,翘掉早上第一节课,去做下一节课的作业,之后再回看翘掉的那节课的视频。
换而言之,哈佛学生并非真正在躺平或者懒惰,而是想要将时间和精力分配到他们认为价值更高、更容易带来成功的事情上。
7.webp


图源:纽约时报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学生翘课了,为什么还是能拿到高分?为什么教授和学校不阻止学生这种功利性的取舍?
或许你已经猜到了,没错!学校和教授们也在隐性纵容。
哈佛允许学生同时选修两门时间冲突的课程,这就意味着学校也在默认,学生不会到场学习。
哈佛委员会联合主席戴维·莱布森告诉学生,面对面比视频学习更好,但他也支持这种双重安排,因为哈佛很多课程的时间是重叠的,而且如果不允许这样选课,学生更焦虑。
另外,许多教授对学生的逃课与不参与课堂活动很震惊且痛苦,但他们自己也压力山大。
课程注册人数和学生评价直接关系到课程的存续和资源,甚至是教师的声誉,如果一门课程要求严、给分低,就会无人问津,所以一些教师不得不简化考核、宽松评分。
哈佛课堂调查委员会的报告里明确指出,部分院系需要保持较高的课程入学率,才能争取到新的终身教职职位以及为研究生等谋取更多资源。
这种讨好式教学以及扭曲的激励结构本身就助长了学生“躺平”的心理。
最重要的一点是,现在哈佛校内风声鹤唳,社会和政治气氛极不友好,两极分化严重。
当课堂讨论到处是地雷,发言的容错率降低,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稍微有不谨慎的发言,都有可能被录下来发布到社交媒体上公开审判,学位和职位保不保得住,还是个问题。
所以在无法保障安全的校园里,深度参与的热情之火自然熄灭了,“躺平”之风也伴随而来,教授们也消极应对。
这无疑是对哈佛追求言论自由和真理理念的一种尖锐讽刺。
8.webp


图源:Report of the Classroom Social Compact Committee

9.webp


如何应对这场致命的精英危机?

当金字塔尖的学生都是在为高分、漂亮的简历和安全自保,那么大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又何在?
如果我们把视野拉宽就会发现,哈佛学生的现状只是一个缩影,静默的课堂、寂静的校园在如今国内外很多名校时刻上演着。
包括哈佛在内的学校也都在想方设法改变现状,比如国内很多大学建议无手机课堂、手机入袋,狠抓上课抬头率。
哈佛从今年秋季开始就一直在努力改变本科生的学习体验,以便于让学生敢发言、敢交流、更热衷于学术研究。
一些教师现在会点名,鼓励学生用手写代替手机或笔记本写笔记,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发言和表达恐惧症,教授们也在制定合适的游戏规则,比如:
师生在课堂上的陈述演讲、有争议的表达都要保密,不能发在社交媒体上,一旦有人违反,就会受到哈佛荣誉委员会的审查并得到相应的惩罚。
教师要公开自己的原则,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与教师不同的政治观点,也不必担心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评估学生的考试、作业、演讲时,不能被政治或道德观点左右。
哈佛这次改革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选拔未来学生的身上。
自去年起,哈佛在本科申请中新增了一道150字的文书题目,它要求申请者描述自己激烈反对某人观点或想法,并如何与之沟通、从中学习的经历。
该文书题目的出现,或许是哈佛想从更源头的地方干预,如果学生在踏入校园前,就已具备了敢于发言、善于倾听的基本素养,那么未来的课堂就会大有改观。
10.webp


图源:哈佛大学官网


这对于未来想申请美国名校的家庭有什么启发呢?
首先,高分和完美的履历只是入场券,一个孩子的思辨、沟通能力更为重要。
这就要求每一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就要鼓励孩子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并陈述理由,获得长期的深度思维训练,而不仅仅是在一些辩论赛中争夺奖杯。
其次,领导力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领导力往往指的是一个个头衔,比如担任学生主席或者组织活动。
但真正的领导力其实是能让大家在分歧中达成共识,在团队有冲突、意见不合时,能游刃有余调和矛盾,推动对话,解决问题。
简而言之,真正的领导力是一种让他人甘愿追随自己的能力,这种影响力是未来很稀缺的资源。
最后,要警惕同质化。
为了安全,停留在优秀的舒适圈里无法保证能脱颖而出。
既要优异,还要差异,那就必须有意识接触多元的信息,与背景、观念不同的人交流和相处。
让孩子成为一个具备完整人格、敢于面对真实而复杂的世界,而不是当一只缩头乌龟。
11.webp


图源:哈佛大学官网


哈佛现存的精英危机,本质上并不是知识贫乏,而是当下许多名校生普遍具有的精神匮乏。
大家不敢犯错,习惯用沉默、讨好的态度去应对情绪泛滥、焦虑爆棚的时代。
但教育的真正目的,绝非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让孩子成为一个敢于真实表达、敢于直面质疑、敢于承担后果的勇士。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3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佛精英:躺着也能进名校,坐着也能拿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5 07:41 , Processed in 0.13860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