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回复: 1

[综艺大观] 母亲去世两年半,儿子用一个谎言让她的养老金“活着”,最终代价惊人!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发表于 2025-10-22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名男子在母亲去世后,不仅没有上报消息,反而用一纸假证明继续“替母养老”,两年多里悄无声息地领走了16万余元养老金。
这一切,直到社保系统发出预警才被揭开——原本已过世的老人,竟在制度漏洞与人性贪婪的夹缝中,被儿子亲手“复活”。
1.webp

图片来自法治进行时

“死亡证明”露马脚: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如何被识破?

2024年6月,北京市东城区社保中心的系统自动暂停了退休职工刘某的养老金发放,因为她已超过12个月未进行资格认证。
在街道工作人员多次催促后,直到9月,刘某的儿子翟某才带着一份母亲的“死亡证明”来到社保中心。然而,工作人员在核查时发现证明上的日期存在矛盾。
2.webp

图片来自法治进行时

为查清真相,社保中心向办理后事的殡仪馆发函协查。回函显示,刘某的实际死亡时间是2022年4月12日,比翟某提交的证明日期早了整整两年四个月。这场持续两年多的骗局,在民政、公安与社保系统的数据交叉比对面前彻底败露。
不只是个案:养老金诈骗的“百变剧本”

翟某的案例并非孤例。近年来,冒领养老金的套路层出不穷,成为侵蚀社保基金的隐形黑洞:
- “借尸还魂”式冒领:在广西横州,卢某芬在姐姐去世后,竟用其人脸识别完成认证,连续六年冒领养老金13.8万元。
- “偷梁换柱”造假身份:河南辉县的徐某为让妻子领取养老金,竟凭空捏造“徐某某”假身份,13年间骗取25万余元。
- “空手套白狼”违规补缴:广州的潘某与张某声称可代办养老保险补缴,伪造材料为60人违规办理,骗取养老保险金高达40余万元。
这些案件的共同点在于,诈骗者都利用了信息不透明和制度执行中的缝隙,通过伪造证明、冒用身份等手段,将养老金变成了个人的“提款机”。
3.webp

图片来自法治进行时

为何冒领养老金构成“诈骗罪”?

许多人误以为冒领亲属养老金只是“占便宜”,实则已触犯刑法。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第266条的解释,明确将“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骗取社会保险金”列为诈骗公私财物行为。
诈骗金额的认定标准直接决定刑期轻重:
- 数额较大:3年以下有期徒刑
- 数额巨大(如翟某案16万元):3-10年有期徒刑
- 数额特别巨大(如新疆伊犁某案96万元):10年以上至无期
翟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罚金3万元,并全额退赔,正是这一法律条款的具体体现。
情感与法律的边界:当亲情成为诈骗的“掩护”

在这起案件中,最令人唏嘘的,是翟某不仅隐瞒母亲死讯,更用她的名义持续骗取养老金。这不仅是对社保基金的侵害,更是对亲情伦理的践踏。
法律上,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道德上,逝者更应得到尊重。而当子女将逝去的父母视为“提款工具”,这已不仅仅是法律意识的淡薄,更是人性与道德的沦丧。
法律底线不容挑战,养老基金不是“家产”。每一个冒领案例,侵蚀的都是全社会养老体系的基石。翟某的案件再次敲响警钟: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系统有记忆,数据不留情。
  • 打卡等级:自成一派
  • 打卡总天数:320
发表于 2025-10-23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9 13:05 , Processed in 0.14444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