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4|回复: 0

[科技新闻] 马斯克骂NASA代局长“笨蛋”:智商只有两位数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2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webp

2.webp

这不是《纸牌屋》,却比《纸牌屋》更真实。继NASA代局长公开指责SpaceX登月版星舰拖慢进度后不久,马斯克终于爆发了,称这位临时局长是「肖恩·笨蛋」,智商不足三位数。这不仅仅是世界首富的社交媒体发泄,而是美国太空领导权内斗的冰山一角——这是权力与信任的撕裂时刻,也是美国航天政治化、碎片化的真实缩影,还是马斯克、特朗普、NASA三角关系的复杂扰动。航天观察家兼作家埃里克·伯格最新发表深度报道《Elon Musk just declared war on NASA’s acting administrator, apparently》,以其一贯的犀利笔触和详实内幕,揭开这场肥皂剧的权力游戏,堪称当下航天观察的必读之作。三体引力波翻译全文如下,以飨读者▼



Elon Musk just declared war on NASA’s acting administrator, apparently

马斯克刚刚向NASA代理局长宣战

埃里克·伯格(Eric Berger)

2025年10月22日 03:45

●我们的日子就像肥皂剧

「肖恩说,也许NASA成为内阁成员机构,甚至隶属交通部会更好。」
此刻休斯敦时间刚过中午,该是可以小酌一杯了吧?
毕竟,在经历了又一个风云诡谲的上午、紧盯着那场角逐NASA下任局长「宫斗剧」之后,我确实需要一点酒精来镇定。
现在又发生了什么?嗯,不过是NASA最重要的承包商——SpaceX创始人马斯克公开称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Sean Duffy)为肖恩·笨蛋(Sean Dummy),并暗示达菲正在扼杀NASA。随后马斯克又补刀一句:「一个负责美国太空计划的人,不能只有两位数的智商。」
这一切简直离谱得可以上肥皂剧了。但我还是想帮大家理清背景脉络,让这场公开闹剧背后的逻辑看起来更清晰。
3.webp

▲NASA宇航员里德·怀斯曼(Reid Wiseman,左)、维克托·格洛弗(Victor Glover)、克里斯蒂娜·科赫(Christina Koch)及加拿大航天局(CSA)宇航员杰里米·汉森(Jeremy Hansen),正在旁听亿万富翁、私人宇航员贾里德·艾萨克曼(Jared Isaacman)在2025年于参议院委员会作证。图片来源:NASA/Bill Ingalls
●这一切的核心

整件事的主线其实只有一个:谁能成为下一任NASA局长。
这场角逐,正如英国人常说的「正在升温」(hotted up),而且,阵营已然分明。
一方,是私人宇航员兼亿万富翁贾里德·艾萨克曼(Jared Isaacman)。他去年获唐纳德·特朗普提名为NASA局长,经过漫长审查后几乎要获准任命,却在5月底被总统因政治考量撤回提名。另一方,则是前国会议员肖恩·达菲(Sean Duffy),几乎没有太空背景。在撤掉艾萨克曼后,特朗普任命他暂代NASA局长,还兼任交通部长。特朗普突然宣布:交通部长兼任NASA临时局长
从那之后,局势虽波澜起伏,但本质上仍然是:达菲在临时掌权期间,仍掌握着NASA的主导权。他最大的动作之一,是任命NASA资深员工阿米特·克沙特里亚(Amit Kshatriya)为副局长。克沙特里亚如今在局内握有重权,他曾是飞行总监(flight director,一种负责实时监控和决策太空任务的角色),对使用SpaceX的星舰作为月球着陆器并不感冒。
艾萨克曼被撤名后,特朗普圈子里不少核心人物依然为他说好话——他们喜欢他既有飞行经验、又懂金融,更有推动NASA现代化、与商业航天携手抗衡中国的雄心。特朗普也听进去了,多次与他会面,气氛良好。于是,重新提名艾萨克曼似乎变得可能,甚至是很可能。
4.webp

●达菲喜欢掌管NASA

然而,达菲发现自己挺享受当NASA掌门人的。
有媒体曝光、有聚光灯、有头衔。相比空管罢工新闻,太空探索总能赢得好评。他的交通部办公厅主任皮特·米查姆(Pete Meachum)同样乐在其中——显然,他们都还没打算放手。
当然,达菲没公开说自己想留下。当被问及是否想继续担任NASA局长时,NASA发言人周二上午向Ars Technica(作者主要供稿的一家知名科技和航天报道网站)给出官方声明:
「肖恩感谢总统给他领导NASA的机会。根据总统指示,他让NASA聚焦一个明确目标——确保美国在登月竞赛中领先中国。肖恩曾说,也许让NASA成为内阁成员机构,甚至隶属交通部,可能对机构有益。但他从未说过要自己留任。总统要求他与局长候选人接洽、提供评估意见,他也乐于协助。总而言之,达菲部长忠于总统,将全力支持总统提名的任何人。」
但根据多方消息人士透露,达菲显然想留任,他几乎没有实际推动继任人选。
他周一在福克斯新闻和CNBC的露面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通常,NASA局长在电视上公开批评关键承包商——极不寻常。达菲在节目中表示,他正在重审登月着陆器合同,因为SpaceX「进度落后」。NASA代理局长突然指责星舰,别有用意
诚然,SpaceX在开发登月版星舰上确实落后了。尽管如此,但这番公开指责仍然令人侧目——NASA项目延期几乎是常态。达菲却只批SpaceX,对同样进度堪忧的登月宇航服只字未提(按目前趋势,2027年也不会准备好)。
达菲这么做的原因似乎有两个。首先,他想向特朗普总统展示自己致力于在月球重返前领先中国。其次,通过公开言论,达菲试图向航天圈立威:展示自己敢于硬刚SpaceX。
我们怎么知道这一点?因为上周末,达菲和米查姆正四处打电话给SpaceX竞争对手,寻求他们支持自己留任NASA。他甚至亲自致电蓝色起源(Blue Origin)高层,表态支持他们加速登月计划。然后周一上电视,把私下说的立场公开了。
5.webp

●马斯克爆发了

到周二上午,马斯克显然忍无可忍。
代理局长刚刚在电视上羞辱了SpaceX,而SpaceX已经自掏腰包投资数十亿美元开发星舰。(相比之下,洛克希德·马丁在猎户座飞船上几乎没有花过自有资金,波音在太空发射系统火箭(SLS)上也几乎没动过自家钱包。同样,一个「政府选项」的月球着陆器很可能需要采用成本加成合同(允许承包商报销所有成本并额外获利的模式)来吸引洛克希德作为竞标者。
6.webp

更讽刺的是,达菲还公开夸赞蓝色起源——一家至今还没把实质载荷送上轨道的公司。而NASA如今能不靠俄罗斯飞船送人上太空,全靠的正是SpaceX龙飞船。于是,马斯克「内心的特朗普」上线,▲爆了句:「肖恩·笨蛋」(Sean Dummy)。粗鲁?是的。有效?未必。
目前外界并不清楚马斯克与特朗普的直接沟通到什么程度。但可以肯定的是,马斯克无疑是共和党大金主,国会里有很多人希望避免「地球上最有权势的人」和「地球上最有钱的人」再打起来。
多数人推测,马斯克是在为艾萨克曼争取局长位——毕竟他当初支持的就是他。然而事实上,两人并不常联系。艾萨克曼虽然感激SpaceX所做的一切,但他也真心希望蓝色起源等其他私企能成功。
因此,更可能的解释是:马斯克爆发只是出于愤懑——他觉得NASA对他翻脸无情,于是发泄而已。
艾萨克曼本人目前保持低调。最终做决定的特朗普,也基本保持沉默。
7.webp

●并非好兆头

这场口水战或许娱乐性十足,堪称奇观,但对NASA来说却是灾难。NASA已经因为预算削减和自愿退休,流失了约20%的员工;士气低迷,而领导层悬而未决只会雪上加霜。对太空界来说,特朗普总统任期的第一年,几乎成了空转的一年。
更糟的是,还可能面临重大重组。NASA是一个独立的联邦机构,但我的消息来源(《华尔街日报》昨晚也报道了这一点)显示,达菲试图将NASA纳入交通部。在今天的新声明里,达菲证实了这一点。若真如此,他便能继续监督NASA,并提名一位对他忠诚的负责人。
所以,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局面:幕后,达菲派与艾萨克曼派正上演一场激烈的权力争夺;前台,NASA就像被困在糖浆中的蜗牛——动作迟缓、方向模糊,而中国的太空计划却稳步向前。
https://arstechnica.com/space/2025/10/elon-musk-just-declared-war-on-nasas-acting-administrator-apparently/?comments-page=1#comments






8.webp

读者冷观NASA权斗内耗

2025年10月22日今天,Ars Technica发布的航天观察家埃里克·伯格深度报道《Elon Musk just declared war on NASA’s acting administrator, apparently》如一枚重磅炸弹,瞬间点燃了科技爱好者和航天迷的讨论热情。读者留言区迅速涌入数百条评论,点赞与反对交织,观点碰撞火花四溅:有人痛斥马斯克的幼稚,有人担忧达菲的野心,更有读者深入延展,探讨NASA潜在重组的法律难题和技术瓶颈。这场网络论战,不仅反映了公众对美国航天未来的焦虑,还为报道注入了更多细节与洞见——美国能否在太空竞赛中领先中国,或许就取决于这些键盘航天专家的集体智慧?
●整体情绪:从嘲讽到忧虑,读者站队分明

Ars Technica的留言区一向以理性讨论著称,这次也不例外。截至发稿,该报道的讨论已扩展至4页,累计近百条评论,平均每条获数十点赞或反对。整体氛围偏向批判:读者对马斯克的粗鲁语言多有不满,认为这反映了「幼儿般」的成熟度;同时,对达菲试图将NASA并入交通部的计划表达强烈担忧,视其为「政治野心凌驾于科学之上」。数据上看,高赞评论(如109赞的Alienfanatic帖)往往支持竞争多样化,强调星舰项目虽投资巨大,但不应垄断市场。低分隐藏帖则多为极端观点,如将马斯克比作「纳粹式自恋者」。 这些评论不仅回荡了伯格的报道,还延展到更广的语境:在美国政治乱局中,太空计划能否免于内耗?
9.webp

●马斯克批评潮:从低智商儿童到政治依附者

读者对马斯克的抨击尤为激烈,许多人借用其对达菲的侮辱,反讽其自身行为。用户Jakelshark以207赞高居前列,直言马斯克「成熟度相当于青春期前女孩」(maturity level of prepubescent girl),并以轶事支持,称女孩平均比男孩更成熟——这引发了性别刻板印象的争论,但也点出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友谊源于类似个性。另一热门帖来自Old_Fogie_Late_Bloomer(57赞),称马斯克无论如何都无法掩盖其对Blue Origin的鼻涕(brown nose)嫉妒。这里的「brown nose」是英文俚语,本意为「拍马屁」或「谄媚奉承」(源自鼻子贴近他人臀部以示讨好,带有讽刺意味),但在上下文中结合「嫉妒」,被用来嘲讽马斯克表面批评Blue Origin,实则源于对其竞争潜力的酸葡萄心理——一种混合了羡慕和贬低的复杂情绪。总之,这位读者的真正意思换成更直白的表述就是:马斯克这家伙随便啦,但NASA代理局长一边贬低SpaceX、一边讨好Blue Origin的想法太荒唐了。SpaceX基本上就是美国的太空计划,其他公司不过是零头罢了,尤其是Blue Origin,根本救不了这个国家那套反复无常、沙文主义的月球回归时间表。
延展来看,jock2nerd(41赞)剖析马斯克的政治依附:他与共和党的共生关系注定脆弱,一旦特朗普阵营抛弃他,马斯克的捐款影响力将大打折扣。这与伯格报道中的「马斯克『内心的特朗普』」遥相呼应,读者补充道,马斯克一度威胁组建新党(美国党),却言而无信,不了了之,凸显了政治不成熟。
10.webp

●达菲疑云与艾萨克曼呼声:领导力危机

对代局长达菲的担忧贯穿留言区,用户blookoolaid(57赞)直呼其试图自保权位令人沮丧,强调NASA急需真正强有力的领导者来吸引人才、应对竞争,而达菲明显不胜任。PaulTopping(89赞)更犀利,称达菲「政治优先于理性」,公开甩锅SpaceX延误却忽略自家宇航服问题,是「全盘否认现实」。读者延展了这一话题:读者Psychophant引用政府问责办公室(GAO)报告,指出Artemis III(阿尔忒弥斯三号,美国重返月球计划首次载人登月任务)宇航服因氧气容量不足而不得不重新设计,已经导致严重延误——这与伯格报道中达菲独批SpaceX的双标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相反,艾萨克曼获得广泛支持:Alienfanatic(109赞)称赞「有智商保持沉默」,不卷入「小男孩撒尿比赛」,并建议特朗普选他而非「马屁精达菲」。 HBrown(9赞)进一步指出,达菲监管交通部下的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正调查特斯拉全自动驾驶(Full Self Driving),这或许不是孤立事件,而是特朗普政府对马斯克的整体施压。
●NASA重组辩论:从并入交通部到预算掠夺

读者热议达菲的「NASA并入交通部」提案,Wickwick(75赞)讽刺道:「交通部像是研究机构的自然归宿吗?」,并建议拆分NASA太空运营部分移至交通部,其他比如航空研究独立,以避开波音(Boeing)、贝克特尔(Bechtel)和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对SLS(太空发射系统)和Orion(猎户座飞船)的预算掠夺。 Asbestos Muffins(80赞)延展到法律层面:此类重组「很可能非法」,因为NASA属于独立机构,受国会法律保护;倘若强行推进,很可能诉诸于「影子法庭」(shadow docket,美国最高法院的紧急裁决机制),触及宪法层面。 更深层忧虑来自Dhalgren(10赞):此举可能导致科学优先级下降,类似俄罗斯寡头内斗下的航天衰落,预算将流向道路维修而非月球基地。
11.webp

●技术与历史延展:宇航服瓶颈与中国赛跑

评论不乏科普金句:lurknomore(5赞)质疑登月宇航服大幅延误,指出阿波罗计划和国际空间站项目经验丰富,却需要多年才能制作四套。Psychophant补充,阿耳忒弥斯登月宇航服早期设计氧气不足,已经重启测试,包括月球沙尘模拟。 YetAnotherBoris(6赞)更正:两年前问题已解决,现已通过初步设计审查,即将进入关键设计审查。
MilesArcher(15赞)毫不客气地拆解了所谓「与中国竞赛」的说辞,他管这叫「种族主义式的转移视线」(xenophobic distraction,一种利用对外国恐惧来分散注意力的把戏),强调中国推进月球计划完全是按自己的步调走,并非故意炫耀领先。真正该盯紧的,是建立可持续的月球基地,而不是简单插旗子、留脚印那种「靴子和旗帜」式的表面功夫。LionRelaxe(22赞)则拉出历史镜鉴:上世纪美国在太空竞赛中靠冯·布劳恩(从纳粹德国转投美国的顶级火箭专家,曾主导V-2导弹开发,后为NASA设计土星五号火箭)这样的「争议天才」逆转胜局,何不复制这套「赢家公式」?但他赶紧补刀:「该死的纳粹」(Fuck Nazis),明确划清界限——这番话点醒众人,借鉴历史没错,但道德底线不能丢,免得重蹈冷战时代招募前纳粹科学家的覆辙。总之,这些读者留言不只吐槽,更是警钟:美国航天莫陷内斗与偏见,得专注实打实的科技跃进。
这些留言就像一台多棱镜,映照出美国航天的尴尬现实:内耗无穷无尽,中国悄然前行。读者共识是,NASA需要远离政治漩涡,拥抱竞争。无论马斯克的星舰还是蓝源的蓝月着陆器,都应服务于更大目标。正如一位读者感慨:「我们是五岁孩子吗?」在特朗普第二任期,这场肥皂剧恐怕持续上演。但理性的读者深知,这出戏的看点,不是跌宕起伏的剧情,而是美国能否继续在太空中领航。
12.web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1 01:25 , Processed in 0.153035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