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3|回复: 11

[科学观察] 欧洲满街掉的板栗,千万别捡!有人吃了一颗,直接进急诊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2 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webp

撰文 | 苏澄宇
2.webp

最近,xhs上一位在德国的中国博主,看到街边落了满地的“板栗”,便拍照和大家分享这份“自然的馈赠”。吐槽德国人怎么不识货,简直暴殄天物。
3.webp

图源:xhs by大大的太阳

然而,刚拿回家一查,才知道这玩意是马栗(Aesculus hippocastanum),有毒!
4.webp

图源:xhs by 大大的太阳

还好没吃下中毒,之前还有留学生捡了两百多个马栗……

5.webp

图源:截图

但并非所有人都如此幸运。
一份发表在《急诊医学杂志》的案例报告记录了一个更为惊险的真实事件:一名46岁的健康男性,同样是误食了一颗他以为是板栗的马栗。
三十分钟后,他因剧烈腹痛、恶心和盗汗被送往急诊。检查发现,他的肝酶和胰酶指标出现异常。更危险的是,在监护期间,他突然感到心悸,心电图显示为“心房颤动”,心率飙升至每分钟132次 。这颗小小的果实,险些造成了严重的心脏问题。   
6.webp

心电图显示心房颤动 图源:文献

每年秋天,这类“真假板栗”的混淆事件都在世界各地上演。根据法国毒物控制中心在2012至2018年间的数据统计,在所有因混淆植物而导致的中毒案例中,马栗与板栗的乌龙事件占比高达11% 。
所以,它们到底什么身份?和板栗又是什么关系?
7.webp

马栗 图源:文献

尽管名字里都有“栗”,但能吃的甜栗和有毒的马栗在植物学上根本不是亲戚。甜栗属于壳斗科,和橡树是本家;而马栗属于无患子科,跟荔枝的关系更近 。它们的区别,其实肉眼就能清晰分辨,关键在于看“外壳”和“果实”这两个最不会骗人的特征。   
最核心的区别在于包裹坚果的外壳。可食用的甜栗,它的外壳像一个“小刺猬”,上面密密麻麻长满了细长而扎手的尖刺。剥开后,里面通常有2到3个小小的、一面平一面圆的栗子,而且栗子顶部会有一撮明显的小绒毛 。  
8.webp

 甜栗,也就说板栗 图源:anses

而有毒的马栗,外壳则更像一个“光头佬”,整体是厚实的绿色皮革质感,上面只有稀疏的几个粗短的钝刺,甚至有些是光滑的。每个外壳里通常只有一颗果实,这颗果实更大、更圆、更亮,像一颗红棕色的玻璃球,顶部光滑,没有绒毛 。   
简单来说,记住这个就够了:一个毛毛头,一个尖尖光头。
9.webp

有毒的马栗 图源:anses

马栗全株都有毒,尤其是种子(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栗子”) 。它的主要毒性来源是一种叫做“七叶皂苷”(Saponins)的物质,其中包含了欧洲七叶素(Aesculin) 。   
“皂素”这个名字听起来可能陌生,但它的作用方式很好理解——就像肥皂。当它进入你的消化道,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这就是为什么中毒后最常见的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 。这种反应非常迅速,通常在摄入后15分钟到3小时内就会出现 。   
10.webp

图源:截图xhs

在一些更严重的案例中,特别是儿童,中毒反应会更强烈,可能出现肌肉抽搐、虚弱、行走困难甚至轻度麻痹 。前文提到的那位心房颤动的男士,就是皂素引发了包括心脏毒性在内的严重反应 。   
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认为高温烹饪可以去毒。事实上,七叶皂苷这种物质相对稳定,常规的煮、烤、炒都无法完全消除其毒性 。所以,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 
11.webp

马栗树的花 图源:picturethis

不管你信不信,这个让人上吐下泻的有毒果实,却还能治病。
经过严格的科学提纯和加工,去除有毒的欧洲七叶素(Aesculin)后,马栗种子提取物中的另一种活性成分——欧洲七叶皂苷(Aescin),被广泛用于治疗一种叫做“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的疾病 。这是一种因静脉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腿部肿胀、疼痛和静脉曲张等问题 。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标准化的马栗种子提取物在短期内能有效减轻CVI患者的腿部疼痛和水肿 。一项研究甚至表明,其减轻腿部肿胀的效果可能与使用压缩袜相当 。 
但这必须明确一点:药物是经过精密提纯、剂量严格控制的制剂,与直接生吃或烹煮含有多种毒素的原始果实,完全是两回事 。 


12.webp

13.png

图源:giphy

著名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Roy Baumeister)曾通过一个经典的“饼干与萝卜”实验,提出了“自我损耗”理论。
他发现,那些被迫抵制饼干诱惑(需要动用意志力)的学生,在随后解决难题的坚持时间上,远不如那些可以直接吃饼干的学生。这个实验似乎证明,意志力就像一种有限的能量,用一次就少一点。这个观点影响深远,甚至催生了“补充糖分能恢复意志力”的说法。
然而,当全球无数实验室尝试复现这个经典实验时,结果却频频失败。一场大规模的“可重复性研究”更是未能找到“自我损耗”效应的有力证据。
这是否意味着意志力是无限的?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的研究发现,人们对意志力持有两种不同看法:一些人认为它是有限资源,会枯竭;另一些人则认为,挑战能激发更多能量。
有趣的是,“自我损耗”现象主要只在那些相信意志力有限的人身上出现。他们完成一个自控任务后,会下意识地“节省能量”,导致后续表现不佳。你的观念,直接影响了你的行为极限。
神经科学也证实,意志力可以通过训练增强。大脑中负责自我控制的“前额叶皮层”具有神经可塑性。正念冥想等练习,被证明能有效增加该区域的灰质密度,这相当于通过锻炼强化了“意志力肌肉”。


14.webp

15.png

图源:giphy

首先,心脏是一块肌肉,规律的耐力运动是对它最有效的锻炼。长期训练会使心肌,特别是负责泵血的左心室,变得更厚实、更有力,心室的内部容积也会增大。
这种良性的改变被称为“运动员心脏”。一颗更强壮的心脏,每一次收缩搏动都能泵出更多的血液,这在生理学上被称为“每搏输出量”的增加。当单次泵血效率提升后,为了满足身体在休息时对氧气和营养的需求,心脏便无需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地跳动。
其次,运动还能优化我们身体的“自动驾驶”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该系统包含让心跳加速的交感神经和让心跳减速的副交感神经。长期锻炼能够显著增强副交感神经的活性,尤其是其中的“刹车”主力——迷走神经。
这意味着在身体放松时,这套强大的“制动系统”能更有效地介入,将心率调降至一个更经济的水平,让心脏得到充分的休整。


封面来源:网络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2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这个苦,一尝就知道不能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2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静脉曲张需要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2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栗有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2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瑞士满大街都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2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显和板栗不一样!话说咱们国人到了国外都成了乞丐了?在家没吃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2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是群吃货,到哪都只想着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2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人到哪都敢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2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怕是没见过板栗吧,刺都不一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600
发表于 2025-10-22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0 09:49 , Processed in 0.22846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