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7|回复: 20

[科学观察] 103岁的杨振宁走了,他留下的三样东西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8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webp




 抬头看天,低头认错,转身让路。




作者|华祥名

编辑|张琪

 




 
 
一颗跨越世纪的星辰,终于缓缓隐入天际。
 
他带走了属于一个时代的物理传奇,却留下了足以温暖无数平凡心灵的微光。当热搜的潮水退去,当争议的尘埃落定,我们终于看清——这位巨人最为珍贵的遗产,并非高悬于科学殿堂的公式与奖章,而是深植于人间泥土的谦逊、勇气与良善。
 
他将“国家”这一宏大的概念,拆解为一次坦诚的认错、一个转身的让位,甚至是一张轻如鸿毛却又重若千钧的电费单。他以具体诠释抽象,用生活注解理想。
 
2025年10月18日12时00分,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消息传出,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恍然:“原来他一直在。”是啊,他太久不曾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了。
 
上一次被广泛关注,是八年前他放弃外国国籍;再上一次,是2004年他与翁帆的婚姻。在喧嚣的舆论场中,他如同一块被反复冲刷的礁石——时而被推上浪尖,时而被卷入海底。直到潮水退去,人们才真正看清那礁石上,原本镌刻着怎样的纹路。
 
而今,他空出了自己的位置。这不是为了被仰望,而是为了向每一个后来者发出邀请——站上去,然后,抬头望天,低头认错,转身让路。




 
第一样:敢认“输”
 
1976年,杨振宁在波士顿大学演讲,台下有人站起来问:“宇称不守恒是不是中国人第一次拿到诺奖?”
 
他答:“是,但我不想强调’第一次’,我想强调‘错误’——我们证明了自己也会错,而且错得漂亮。”
 
全场愣住。
 
他接着说:“承认自然比你聪明,这是起点。”
 
那一年国内还在喊“赶英超美”,他却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失败”捧成勋章。回国后,他把这段话原封不动写进给中科院研究生的讲义,编辑想删,他按住稿纸:“留着我脸红,比留着他们走错路好。”
 
往后四十年,中国科技一路狂飙,论文数量像吹气球,可重复实验率却低到不好意思说。杨振宁每次开会都举同一张幻灯片:两张曲线,一条“论文数”,一条“专利转化率”,中间裂开一条大峡谷。他话不多,就一句:“敢认怂,峡谷才能搭桥。”
 
2020年,他99岁,最后一次公开演讲,用中文夹着英文,慢慢背出自己24岁写下的句子:
 
“The divergence of the axial-vector current is not zero.”(轴矢量流散度不为零。)
 
背完,他补了一句:“我花了半辈子才懂,这句话不是真理,是路口——往左是教条,往右是诚实。”
 
台下坐着一排排白发学生,有人当场哭了。哭什么?哭终于有人把“认输”说成“起点”,而不是“耻辱”。


 
 
第二样:肯“靠边站”
 
2003年,清华大学为杨振宁建理论物理研究所,破土动工那天,他拄拐去工地,跟施工队长商量:“能不能把大门往右挪五米?给后面教学楼留点阳光。”
 
队长骂骂咧咧:“挪五米要多花二十万,您老又不住这儿!”
 
他笑:“我不住,年轻人得住。”
 
研究所落成,他立了三条规矩,最后一条最刺眼:
 
“本人年满八十,不再担任行政负责人,不再签字审批经费。”
 
当时他才八十一,身体硬朗,脑子比谁都快。有人劝他:“杨老师,您再撑几年,研究所招牌就稳了。”
 
他回:“招牌稳了,年轻人就挤不进来。”
 
此后十年,他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却从不上主席台,年终总结也不说话,就坐在最后一排,听年轻人汇报。汇报完,他拍拍屁股走人,连盒饭都不拿。
 
2012年,所里评职称,一个33岁的博士后拿到正高,有人不服,翻出对方只有三篇PRL(物理评论快报),闹到管委会。杨振宁开口,声音不高:
 
“我33岁的时候,只有两篇,还全错了。”
 
一句定音。
 
后来那年轻人研究拓扑绝缘体,做出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领奖那天,杨振宁没去,托人带了一张A4纸,上面打印着:
 
“别谢我,我只是早点让路。”
 
 
第三样:把“爱国”拆成两件小事
 
杨振宁回国定居那年,82岁,记者堵在机场问:“您是不是回来养老?”
 
他答:“我回来交电费。”
 
众人笑,以为玩笑。
 
其实真交。
 
此后十八年,他每月去清华西门国家电网营业厅,把自家和小儿子家的电费一起交了。营业员小姑娘回忆:“老爷子穿旧夹克,掏出一沓现金,数得可认真,数完还鞠躬。”
 
有人把这段发到网上,评论区骂声一片:“作秀!”
 
他没回应,直到2015年,清华物理系学生拍微电影,跟拍他一天。摄影师晚上蹲在营业厅门口,拍到他交完电费,又掏出另一份发票——那是他给广州一家民营养老院垫付的住院费,金额四万七。
 
镜头晃得厉害,画外音问:“杨老师,这事儿您干了几次?”
 
他掰手指,数到十就停,说:“记不清了,反正他们没叫我滚。”
 
纪录片传到B站,弹幕刷满一句话:
 
“原来爱国不是口号,是帮人交电费,还不嫌贵。”
 
同年,他卖掉了美国唯一一套房子,把五十万美元捐给海南一所乡村中学,指定用于修厕所。剪彩那天,他没去,让秘书转述:
 
“让孩子们蹲得稳,才看得远。”
 
写到这里,我停笔,去阳台抽根烟。楼下小学刚放学,孩子们像麻雀扑出来,叽叽喳喳。我忽然明白,杨振宁留下的不是公式,不是诺奖,是把“国家”这个大词,拆成你能做的最小动作:
 
让一条路,交一次费,承认一次“我不懂”。
 
就这么简单,简单到让人不好意思转发。
 
可我们还是要转,因为转发一次,就少一次把英雄捧成雕像,再把雕像拍碎的机会。
 
杨振宁讨厌雕像。
 
2010年,复旦想给他立半身铜像,他回信只有八个字:
 
“别立,立了我就搬。”
 
最后没立,只在图书馆门口种了一棵枫树。如今树已高过屋檐,秋天叶子红得像烧透的炭,风一吹,哗啦啦响,像有人在笑:
 
“看吧,我早说过,别把我钉在石头上,我要走了。”
 
 
 
结语
 
他,真的走了。
 
10月18日,北京小雨,杨振宁的居所外,打伞的多是白发人。有人抱着一摞旧书,有人拎一袋橘子,最前面是个穿校服的男孩,怀里抱着一只插线板——交电费用的那种。
 
记者问:“你认识杨爷爷?”
 
男孩摇头:“不认识,我妈说,他是中国第一个获诺奖的人。”
 
一句话,把现场说安静了。
 
他,像一枚被忘收的邮票,寄给下一个世纪。
 
杨振宁没走,他只是把位置空出来。
 
空出来的位置不大,刚好够一个年轻人站上去,然后——
 
抬头看天,低头认错,转身让路。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8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振宁哪句话最触动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8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英雄走好…人民忘不了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8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杨老一路走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8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振宁先生,中华民族的骄傲!世界人民的伟人!安徽人的丰碑!先生千古,永垂不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8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扬先生一个学术界的伟人,做事认真诚实,从一点一滴做起筑起学术界的金字塔。不为名不为利,舍利为中华为民族筑牢基石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是高贵让人敬重,是楷模是中华儿女学习的榜样!大中华有这样的楷模是祖国的骄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发表于 2025-10-18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好多不懂学术界的伟人杨教授,抬头看天,低头认错,转身让路,愿杨教授一路走好,愿中国发展更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8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是一位真正平凡而又伟岸的科学家!不仅让人钦佩而且为之敬佩的人!杨老一路走好!天堂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8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爱国,敬业,育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8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老是杰出的科学家!为国家高精尖科技做出了巨大贡献,培养了大量人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5 06:19 , Processed in 0.19690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