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回复: 20

[科学观察] 那个紧挨着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中国人走了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9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杨振宁后来多次表示,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1.webp


 文 / 巴九灵

巨星陨落。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截止发稿,杨振宁生前履职的清华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校的官网变成黑白色,十余所国内高校以及校长们发表文章,缅怀这位物理学泰斗。

2.webp



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发文悼念,希望未来设立一个以杨振宁命名的奖项来纪念他。中国的网友发帖追思,还有一些人冒雨来到杨振宁位于安徽的旧居,表达哀思。

杨振宁因对基础物理的变革性贡献而闻名于世,其工作为理解物质世界提供了基石。晚年,怀着学者的担当和赤子之心,他回到中国,将生命最后的时光投入于推动中国科学研究与教育。他拓展了人类认知系统的边界,也是一座连接中国与世界科学界的重要桥梁。

3.png


科学家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出生在安徽合肥。在他出生10个月后,担任中学教员的父亲杨武之,获取了赴美公费留学的名额。出国前拍摄的家庭照片上,杨振宁坐在母亲的腿上,穿着长袍马褂的父亲站在一旁。

6年后,父亲穿着西装领带归来,又受聘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任教。一家人迁居北京。尽管时局动荡,但清华园为杨振宁了一所接受新式教育的避风港。

4.webp


1935年杨振宁于清华园西院11号


彼时中国已废科举、兴新学。13岁时,杨振宁看到《神秘的宇宙》一书,深受触动,他告诉父母,他将来要获得诺贝尔奖。父亲很早就察觉出儿子异于常人的数理天赋,并在一张照片背后写着:振宁似有异禀。

“七七事变”爆发后,杨振宁在逃难中辗转各地,最后到达昆明。他考入了西南联大,学习物理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又获得清华大学的研究生资格。在昆明的那段日子里,杨家租住的房子被日军炸成废墟,几天后,杨振宁用铁锹挖出几本幸存的书籍。

1945年,杨振宁成为留美公费生赴美留学,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多年后,一位美国的教授朋友这么评价杨振宁:“他是在战争期间接受的高等教育,战争不是新闻,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炸弹随时可能落在他身旁,有此种经历的人都会意识到,他们所学的知识,能够建造一个怎样的未来。”

在芝加哥大学,他的博导是“氢弹之父”爱德华 · 特勒。接着,他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呆了17年,随后又担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创立理论物理研究所。在那个“人类群星闪耀”的时代,“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欣赏杨振宁的为人和能力,爱因斯坦也邀请他到办公室进行交谈。

1957年,年仅35岁的杨振宁与31岁的李政道一起,共同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从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到最终的获奖,用时仅有13个月,创下了诺贝尔奖历史上获奖最快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5.webp


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颁奖致辞中,杨振宁说:“我为自己的中国血统和背景而感到骄傲,同样,我为能致力于作为人类文明一部分的、源出于西方的现代科学而感到自豪。”他后来多次表示,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杨振宁90岁生日时,清华大学曾送他一个黑色大理石立方体作为寿礼。立方体的四个侧面,刻着他的13项主要物理学贡献。

不过,在杨振宁看来,他最重要的成就并非诺奖研究成果,而是一个名为“杨-米尔斯”的规范场理论。这个理论成为孕育各种顶级奖项的母体,一篇报道说,“有6个数学界最高奖研究规范场论而来,有7个诺贝尔物理奖直接利用规范场论拿到,另外还有几十个诺奖跟杨振宁的理论有关。”

6.webp


杨振宁与米尔斯关于“非阿贝尔规范场”的论文


杨振宁不仅是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院外籍院士,荣获二十余所知名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还斩获了除诺贝尔奖项之外的一系列重大的奖项,如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富兰克林奖章、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等等。

普通人虽然难以理解高深理论,但也会通过奖状的含金量以及各种认证来识别理论的伟大。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曾说,20世纪物理学有三个里程碑:一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二是狄拉克的量子力学,三是杨振宁的规范场。杨振宁先生的好友邓稼先说,规范场论可比肩“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换句话说,如果物理学有一座万神殿,那么杨振宁的席位紧邻着爱因斯坦和牛顿。


7.png


爱国者


1964年,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时隔多年,他回忆说,那是一个历经挣扎的痛苦选择,他也知道,父亲至终也未能原谅他的选择。

他本以为自己赴美留学几年后,可以像父亲一样回国,但因地缘政治风云突变,他与国内父母的相聚机会不仅很少,还得辗转日内瓦等第三地。

父亲杨武之是清末出生、首批接受现代教育的新知识分子,他们这一代人身负民族使命,留学归国后多投身教育。他既是杨振宁幼年窥见世界的窗口,而其深沉的家国情怀也影响了儿子一生的精神底色。杨振宁经常哼唱父亲教会的歌谣:“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1971年,美国报纸上的一则小新闻引起了杨振宁的注意。

新闻称,美国护照调整,此前对中国实施的旅行限制已被解除。同时,“乒乓外交”开启,叩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当年,他就以知名科学家的身份踏上阔别26年的故土,成为首批回国访问的美籍科学家。

整个1970年代,他回国6次,广泛参访,并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见到了好友邓稼先,得知中国自研原子弹后,激动落泪。返美后,他在各地演讲,介绍中国。此举激发了华裔学者访华热潮,他也成为架设中美学术交流桥梁第一人。他向国家领导人提出恢复基础科学研究的关键建议,更能以行动推动中美民间外交。他在1977年组建全美华人协会,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他还以协会会长身份致词。

8.webp


1972年杨振宁与邓稼先(右二)等人于北京


结合新华社、中国科协的悼念文章,杨振宁在促进中国科技交流和进步方面做了多方面的工作:

上世纪80年代,他设立“对华教育交流委员会”,从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募集资金,资助近百位中国学者赴美进修,这些人后来成为中国科技界的中坚力量;

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为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和科教政策制定发表关键性意见;

推动国内高校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先后帮助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建立理论物理研究机构,为中国的基础科研体系奠定学术根基。

协助设立“求是科学基金”“何梁何利基金”等重要科学奖励计划,并担任“邵逸夫奖”“科学探索奖”等项目的评选或发起人,持续鼓励青年科学家的成长。

2003年12月,81岁的杨振宁从纽约迁回北京清华园定居,2015年,他放弃美国国籍。他将自己的清华住所取名为“归根居”,其意是,半生远行,仍返少年读书处。

归来,是因为怀念。据杨振宁的女儿回忆,父亲60岁后,情感愈发回归中国传统,愈发频繁地怀念故乡与父母。还因为他本人的家国情怀。回国之后,推动清华高等研究院的发展,便是“他这辈子最后一件值得做的事情”。他自筹资金创办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基金会,并成功引进了图灵奖得主姚期智等顶尖人才。

9.webp


2004年杨振宁与清华大学大一新生在课间交流


《感动中国》为杨振宁的颁奖辞是:“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


10.png


最正常的天才


杨振宁共有两段婚姻。

在美国,他遇到了杜聿明的长女杜致礼,两人1950年结婚,育有三个孩子。2003年10月,杜致礼在纽约病逝,同年底,杨振宁搬到北京清华园。

次年,他跟小他54岁的翁帆结婚,年龄差曾使他们的婚姻成为舆论的焦点。

两人婚后过着平静的生活。杨振宁文集《曙光集》出版,翁帆在后记中写道,杨振宁常静坐或静躺,同时举起一只手在空中比划。当她问起时,杨振宁解释道,这是在将思考的内容“写”下来以防遗忘,并说这个习惯已保持了几十年。多年前,许多物理学家都曾目睹杨振宁与李政道高声辩论,并辅以手指在空中演算的场景。

11.webp


2008年,杨振宁出席《曙光集》新书发布会


杨振宁被挚友、知名物理学家黄昆称为“最正常的天才”。周围人说他慷慨、没架子。

《天才杨振宁》一书的作者王珊写道:

他是吃过苦的,跟着父亲南下昆明,让他以一种狼狈又鲜活的方式加深了对中国的认知;他知道中国广大的土地上生活着面对各种苦难的人。父亲和老师辈的经历也让他知道,一个并不富足且不稳定的国家对一个有天分的年轻人是很不友好的。在他人生的许多节点,杨振宁都做出了对于他个人发展最为正确的决定。他展现出了一个我们过去认识中不一样的天才形象:既有创造天分,又人情练达,与时代相契合,是一个“最正常的天才”。

他是一个诗歌爱好者,曾在一次采访中谈论了物理学公式的简洁之美与诗歌的相似性。他曾引用一首诗歌来介绍物理学,那是英国诗人蒲柏为牛顿所写的墓志铭:

Nature and nature’s law lay hid in l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道法自然,旧藏玄冥。天生牛顿,万物生明)


12.png



本篇作者 | 马泪泪 |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网络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9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振宁不仅是科学巨匠,更是民族自信的播种者,功在千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9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民族万万年熣灿的宇宙星空中!将永远闪耀着一颗科学巨星!杨振宁生得伟大!走得光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9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振宁既有创造天分,又人情练达,与时代相契合,是一个最正常的天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9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杨先生千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9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2004年杨老先生选择回国定居时,国内不少网民受反华公知的蛊惑,还不明真相地嘲讽这位全球物理学泰斗回国养老,不知道这些国内公知如今又憋出什么坏水出来再诋毁我们杨老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9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伟大的物理学家、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顶级科学家杨振宁博士永垂不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9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擎青天……杨老一路走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9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评论区有些人老是喜欢做比较,贡献的领域不在一个点上,每一位为中国贡献的人都是值得被尊敬和赞扬的,去评判别人的同时,问一下自己为国家,为这个社会贡献了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9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物理学有一座万神殿,那么杨振宁的席位紧邻着爱因斯坦和牛顿”。过了,中间还隔着麦克斯韦和狄拉克,前者无可争议,后者大多数认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5 10:19 , Processed in 0.22970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