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4|回复: 2

[科学观察] 杨振宁仙逝,翁帆解放了?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8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杨振宁先生惜乎离世,这两天的喧嚣也算落定了。
痛别国士,国人心中戚戚,是自然的。但是,竟有一个声音出现在了网络上:
翁帆解放了!
杨振宁的传奇,在于学术,在于诺奖,在于泰山北斗般的地位。
华人物理学界的天花板,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他的传奇,首先在于事业。
父亲是清华数学教授,母亲也是知识分子,天分加努力,他是被老天爷追着喂饭的那种。杨振宁1938年考入西南联大,被称为“联大成绩最好的学生”。
1945年杨振宁赴美读大学,在巨人的肩膀上求知,终于在1957年,跟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彼时的杨振宁才35岁。而诺奖从重大成果到得奖平均要27.5年,银发苍苍才是获奖者的标配。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彼时的他,可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雄姿英发”。
1.webp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另一个人,邓稼先。
杨、邓两家为清华世交,同乡,校友,也是挚友。1936年同读北平崇德中学,杨振宁因额头大得名“大头”,邓稼先因憨厚性格被称“老憨”。
1945年,杨振宁赴美留学,三年后,邓稼先也来到美国。虽然两人不在同一所学校,但一直密切联系,友谊甚笃。
2.webp

左为杨振宁,中为邓稼先

1950年,杨振宁和邓稼先的人生路上出现了分岔:仅用了1年零11个月时间就拿到博士学位的邓稼先选择回国,而杨振宁则留美继续研究理论。
这一分别,就是20多年。
这期间,杨振宁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了世界级物理学家;邓稼先则隐姓埋名20余载,成了中国的“两弹元勋”。
这对科学界的双子星,在时代的浪潮中各自绽放光芒。
杨振宁曾忍不住问邓稼先:中国的原子弹是不是完全由中国制造的?有没有美国人参与?
得到周总理指示“实事求是回复”,邓稼先连夜写信答复,“完全自主研制”。
这封信的最后,留下了寄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3.webp


“共同途”三字意味深长,暗示着两人殊途而能同归。
据说,这封信对杨振宁震撼极大,“一时热泪盈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
令人意难平的是,邓稼先28年隐姓埋名坚守西北基地,因辐射伤害1986年病逝,只活了62岁。‌‌
如果邓稼先当年没有回国,会不会多一位诺奖获得者?
杨振宁说,自己于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国国籍,“当时做这个决定曾考虑了很久,是一个很痛苦的决定。”
2003年,81岁的杨振宁落叶归根,回国定居在清华园,他为自己的家取名“归根居”。
2015年4月1日,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他坦言,“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4.webp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杨振宁的传奇离不开他的婚恋。
有人说,杨振宁在82岁迎娶28岁的翁帆,其实把翁视为杜的“替身”。因为翁太像杜了。
5.webp

左图杜致礼,右图翁帆

杜致礼出身名门,聪明漂亮,父亲是著名的杜聿明将军。杨振宁出国前做过一阵子老师,杜致礼是他的学生。
当时有没有擦出火花不清楚,但是杨振宁赴美几年后,竟在美国餐厅与杜偶遇。异国他乡的两人一拍即合,坠入爱河。他那段时间对杜迷恋之深,一度把学业放诸脑后。
6.webp


他跟杜致礼走过了半个世纪,堪称模范夫妻,伉俪情深。杜致礼病逝后,杨振宁深受打击,身心颓唐。这时候,翁帆写信安慰,征鸿往来,情谊日笃。
翁帆和杨振宁初识于1995年。这年夏天,杨振宁携夫人杜致礼参加在汕头大学的国际华人物理学大会。那一年,19岁的翁帆的身份是汕头大学接待学生。
一个活泼漂亮,一个渊博仁厚,彼此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互留联系方式。
7.webp


大学毕业后,翁帆进入企业工作,结婚。然而婚姻并不幸福,最终分手。离婚后,她继续读书,2002年考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攻读研究生。
经历了情感漩涡的翁帆,写来的温情信件,成了杨振宁阴霾生活中的一缕阳光。
两人开始频繁见面,出游,关系升温很快,2004年11月,杨振宁在电话里向翁帆求婚。翁帆害羞地撒娇:“哪有向人求婚不送玫瑰的?”杨振宁笑着许诺:“等下次见面,一定补给你。”
8.webp


婚讯传出时,外界反应可谓“炸锅”。接近一个甲子的年龄差,让很多人说“杨振宁晚节不保”,还有人质疑翁帆动机不纯,并预言了她“人财两空”的结局。
但是,他们不恼不闹,用20年的和睦婚姻做了回应。
翁帆不仅照料杨振宁的生活,还帮他抄写、整理、翻译,陪同外访,成了他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他们外出,总是十指相扣,杨振宁喊翁帆“达令”,翁则寸步不离。杨振宁经历过多次健康危机,甚至一度住进抢救室,翁帆始终不离不弃。
9.webp


杨振宁说:“牵着你的手,我感觉很踏实。”还鼓励翁帆冷冻卵子,希望她以后可以有自己的孩子。
杨振宁和杜致礼的五十载长情,可谓“正统爱情”。杨振宁和翁帆二十年的陪伴,何尝不是一种稳稳的幸福。
事业成功,爱情美满,松鹤延年,不得不说,杨振宁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10.webp


杨翁仙逝,留下了49岁的翁帆。好事者又开始操心了:翁帆究竟得到了什么?下半辈子该如何过呢?
实际上,强者的思维从来不是普通人所能揣摩的。
我们只看到翁帆的如影随形,却没有看到她的独立自强。
这位出身并不显赫的女子,曾被全网“可怜”的翁帆,已悄然获得了清华大学建筑、艺术两个博士学位。这份成绩有多少人能够做到?
而不可否认的是,没有杨振宁,恐怕也绝非易事。正因为杨振宁这棵大树的庇佑,翁帆获得了思想、学识和资源的多重滋养,并在学术道路上登堂入室。
11.webp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舒婷《致橡树》)
54岁的年龄差异,并没有成为鸿沟。翁帆的不懈生长,渐渐活成了另一棵有着红硕花朵的树。
虽然,杨振宁的财产已明确全部留给子女,翁帆只拥有清华别墅的“生前使用权”。但这些对她而言并不重要,她在精神上的富足早已超越了物质。
生命的意义在于清醒地活出自己。当初选择离婚,后来选择接受杨振宁,都是翁帆的选择;再到这几十年活在世人舌尖上,她也淡然坦然,云淡风轻地做着自己。
杨振宁曾说:“翁帆是上天赐给我的最后一份礼物。”
12.webp


翁帆曾借用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句回应:“林子里有两条路,我选择了人烟稀少的那一条,它改变了我的人生。”
剧情揭晓,原来她才是大女主。
虽然世俗意义上,她留下了很多遗憾。没有孩子,少了自由,余生恐怕也离不开“杨振宁遗孀”的羁绊,但她所收获的,岂是凡夫俗子所能企及。
真正的解放,是身心的解放,是追逐属于自己的人生。
从这个意义上,杨振宁走了,翁帆解放了!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8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翁不会放弃老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8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杨夫人觉得幸福,那她就是幸福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9 16:29 , Processed in 0.20603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