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前不久,耶鲁大学校报报道,达文波特学院Davenport College大一新生Katherina Lynn因在申请时提交虚假信息被开除。
当天下午,校警和学院院长Anjelica Gonzalez一同前往学生宿舍,将她从Lanman-Wright宿舍中赶了出去。
图源:Yale News
在留学圈,申请材料造假屡见不鲜,每年都有不少骚操作被曝光。
但造假者被录取时有多爽,被揭穿后下场就有多惨。任何试图走捷径的行为,最终都要付出沉重代价。
造假材料,一个比一个离谱
据报道,这名学生是一名Lin姓华人女孩,去年以Katherina Lynn的假身份申请耶鲁大学。
在文书中,她是一位来自北达科他州的一个荒凉小镇、凭自学Adobe设计软件艰难求学的女孩,耶鲁大学的招生官立马被这样的寒门逆袭叙事打动了。
但是入学几周后,宿舍渐渐发现她的不对劲。比如Katherina Lynn总是前后不一,有时说自己来自中国,有时又说自己来自加州。
她的宿舍脏乱差,每天还和一名加州年长男子长时间通话。9月中旬,室友无意中看到Katherina Lynn的行李箱显示陌生的名字,于是就拍下上报辅导员。
图源:Air Mail
学校在Katherina Lynn的书包中发现了加州身份证,后来证实了她的真实身份和申请材料严重不符。
最后她的录取资格被取消,人也被强制离校。在新生开学还不到2个月时间,Katherina Lynn在短短几周内就被赶出校园。
这不是近些年唯一一起引起轰动的申请造假事件,宾大也发生过一起影响很大的学术造假案。
Mackenzie Fierceton是一名学霸,她凭借优异成绩获得了罗德奖学金,准备到牛津大学深造。
图源:The Times
但是一封匿名举报信提到,Fierceton的文书是编造的。她就读于一所昂贵的私立高中,有着马术、跳伞、漂流这样的高端爱好,却在文书中写自己出身贫困,从小遭到母亲虐待。
她第一代大学生和LGBTQ的身份也都是假的,她的妈妈实际上是一名放射科医生,拥有博士学位。
造假被揭发后,Fierceton的罗德奖学金被撤销,宾夕法尼亚大学也扣留了她的本科和硕士学位,她甚至可能因为“欺诈罪”而面临刑事指控。
最令人瞠目结舌的申请造假,还得出自印度「小哥」之手。
阿南德19岁时就知道自己不可能靠实力进入印度的大学,于是他将美国作为自己的目标。
他利用AI整合多篇优秀文书,生成了一份申请文书,然后伪造印度高中成绩单,冒充校长撰写推荐信。
图源:The Hindu
为了让材料更有可信度,他特地买了和高中名称相似的域名,用假邮箱发送给美国高校。
他还伪造父亲因癌症去世的证明,把自己塑造成自强不息的励志少年。
虽然过程不算顺利,收到了一堆拒信,但意外的是,理海大学给出了一封带全额奖学金的offer。
理海大学被感人的故事打动,不仅承担了他的学费和住宿费,还包括往返印度美国的机票。
申请最终败露是因为他沾沾自喜地将这些经历发到了社交平台Reddit上,一时间全网轰动。理海大学获知后迅速展开调查,最后阿南德被学校开除学籍并遣返回印度。
造假套路花样百出,招生官看透一切
美本申请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录取铤而走险的人不在少数。
不过美国大学对造假的界定也比较复杂,一些家长和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也走进了雷区,常见的申请材料造假包括:
1.课外活动、竞赛造假
[img=16,auto]https://inews.gtimg.com/om_bt/OI5OTjqH_890UudVCTjZvCEawu-65ElrqVCLsv6wH6Nk0AA/641[/img]
比如夸大活动时长、虚构实习岗位、伪造志愿经历、伪造竞赛获奖等。
根据Intelligent网站2024年调查显示,39%的受访学生编造过工作经历,38%杜撰过课外活动,32%虚构了实习经历。
招生官一般会通过联系实习或志愿单位、竞赛主办方核实真伪,一些招生官会在面试中通过追问细节来判断,如果前后矛盾或者说不上细节,很容易就会被识破。
图源:Reddit
2.文书造假
[img=16,auto]https://inews.gtimg.com/om_bt/OIbS9fby3CatHXH2vYShk78d8HMmxL-u0UvQACtUA46LsAA/641[/img]
比如捏造故事、抄袭他人文章、让他人代写或用AI生成。
2024年有调查显示,约50%的申请者曾使用AI工具来构思文书,47%的学生用AI生成写作大纲,甚至有20%的学生直接用AI写出初稿,甚至有人用AI伪造虚假的背景和经历。
加州大学系统的招生顾问大会中也强调:“一旦发现AI代写,将直接取消申请资格。” 南加州大学和布朗大学都明确表示禁止使用AI生成来提交申请内容...
图源:Brown University
文书的AI痕迹是最容易识别的,招生官一眼就可以看出文书的真实程度,而且大学也有专门的系统检测文书重复度和AI率。
3.成绩单和推荐信造假
[img=16,auto]https://inews.gtimg.com/om_bt/OVSxdNQd34-7xueMpE6yHietW-pZ1Bq4BnD21510tbp_AAA/641[/img]
部分学校允许学生自报SAT/ACT成绩Self-Report,部分申请者虚报高分,一些申请人直接提交伪造的高中成绩单、推荐信等。
Intelligent调查显示,30%的学生伪造过推荐信,有人甚至模仿教授文风自写。
图源:Reddit
招生官如果对此有怀疑会直接联系学校或推荐人本人核实,或者将申请人的高中成绩单和AP成绩、SAT/ACT成绩比较,如果差距较大,那么说明其中一份材料可能存在造假。
4.身份造假
[img=16,auto]https://inews.gtimg.com/om_bt/O-qWPXCdrnC8ScHU1Vx7KaH3qIdvWABuPuUlLHBiwsFvQAA/641[/img]
一些学生还会伪装少数族裔身份、虚构自己“第一代大学生”“LGBTQ群体”等身份,以此获得多元录取的优势。
不过现在大学和Re Vera、Kroll Inc. 等第三方背景调查机构合作,一旦背景不符,将立即被通报并撤销录取。
很多学生和家长对此不以为然,认为不过是修改、夸大一些内容,招生官不会发现的。
在刚刚结束的2025美国大学招生大会上,上海某知名高中的校长、InitialView CEO以及范德堡大学和纽约大学的招生官就特别点出了中国学生申请造假的情况。
图源:Inside Higher Ed
招生官表示,他们对申请人的“造假套路”早就了如指掌,越来越多的学校设立了Fraud Squad(打假小组),专门调查可疑材料。
纽约大学招生官表示,被查实造假后学生将被永久列入黑名单,终身不得申请纽约大学任何学院,包括研究生项目;
如果造假和所在高中有关,学校将被列入“重点审查名单”,未来学生的申请都将被严格审核;
如果大学发现学生申请存在造假,还会立即通知Common App,要求平台撤销其所有正在申请的院校资格。
功利的留学申请,批量制造“预制人”
在这些申请造假背后,并不全是学生和家长个体的错。
在留学竞争白热化的时代,留学申请并不只是学生和招生官之间的博弈,而是一个围绕名校录取的产业链。
中介机构、文书团队、竞赛培训机构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断放大名校录取的优势,炮制录取公式,给人一种对号入座就能稳稳被录取的假象。
一些不良中介打着“全流程服务”“背景提升”“论文包装”的旗号,最后甚至发展为,成绩可以伪造,文书可以代写,推荐信可以代发...
还有一些中介致力于打造颠沛流离的人生,越是故事化的悲惨经历,就越能得到招生官的认可。
于是从科研助理到公益创始人,从逆境成长的励志少年到获奖无数的天才少女等“预制人”开始量产。
AI生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已经不再重要,只要父母愿意付出足够多的钱,就一定能够「买到」最理想的方案。
归根结底,造假行为之所以盛行,其实根源在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结果导向”思维。
大家把进入名校当做教育的终极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提交伪造的申请材料。
这种功利化思维也会让造假变得“合情合理”,其他孩子通过造假进入名校,那我们不“包装”就吃亏了!
在“劣币驱逐良币”的大环境中,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被裹挟其中,从单纯的美化包装到直接造假,最后大家都陷入了一个扭曲的竞争之中。
AI生成
但这样走捷径思维,和美国大学的录取逻辑背道而驰。
美国大学的录取理念中,更重要的其实是“过程”而不只是“结果”。
换句话说,招生官想看到的不是一个完美的人,而是真实的人。他们希望学生能展示出自己在探索中的努力、在失败后的反思以及在真实经历中的感悟。
回到教育的意义上,我们追求名校,并不只是因为一纸录取,而是因为名校能够带来的优质教育理念、资源和平台。
如果要通过造假这样的手段才能进入名校,这显然和教育的初衷相违背了。
任何捷径背后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而造假就是一个定时炸弹,随时随地都会爆。
参考资料:
Student 'faked poverty' to winplace at Oxford University
Indian Student Deported After Faking Father'Death And Documents 'To Get Scholarship InUS University
First year removed from campus for*falsified’application information
突发!6000人的全美招生官大会,中国学生因这事被当场怒斥!
责编:萝拉
排版:Y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