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回复: 0

[心情点滴] 冲刺第三轮「双一流」,这些高校有机会吗?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6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webp
2.webp

“双一流”建设,是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整体质量跃升的重要战略。


2025年是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的收官之年,意味着新一轮扩容已进入倒计时。在此关键节点,各省市与高校的“备战”全面升温,而最受瞩目的举措,莫过于真金白银的投入与保障。


今年以来,多地已密集释放出强有力的支持信号——


9月,河南省宣布安排130亿元资金,强力推进“双一流”建设与创建;


5月,湖南省拟安排“两优”专项资金56.98亿元,助力更多高校学科冲击新一轮国家“双一流”;


3月,山东省也明确拟投入12.25亿元,重点支持省属高校10个“一流学科”潜力学科建设。


在政策与资金的双轮驱动下,一批实力不俗的地方“双非”高校也已蓄势待发,积极瞄准第三轮“双一流”。


对它们而言,跻身这一国家队序列,不仅关乎荣誉,更意味着在发展话语权、资源配置能力与优质生源吸引力上的全面突破——


这是一场关乎未来格局的关键之战。


作者 | 徐美娟

 编辑 | 蓝精灵

图 | 视觉中国





上一期,红星教育传媒·橡树实验室推出《第三轮“双一流”冲刺打响!这5所“最强黑马”,谁先突围》,聚焦燕山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深圳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它们凭借突出的学科优势与持续的政策支持,被广泛视为冲击“双一流”的种子选手,引发广泛关注。


本期,我们继续锁定6所分布于5省市的地方实力派高校——黑龙江大学、中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与广东工业大学,深入剖析它们在新一轮竞争中的潜力、路径与挑战。


这些在地方布局与公众期待中频频“出圈”的高校,能否真正把握历史机遇,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逐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黑马”之路?






盘点六校手中“王牌”

顶尖学科构筑硬核底气





优势学科是冲击“双一流”最为核心的资本。


本次关注的六所地方高校虽整体实力尚未跻身顶层阵营,但均在某些学科方向或领域形成了显著优势,为冲击“双一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黑龙江大学为例,其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深厚的历史底蕴孕育了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代表的王牌学科。


该学科在第四轮、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连续获评A类,2022年入选黑龙江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曾培养出李凤林、潘占林等为代表的数十名共和国优秀外交官,彰显了其学科实力与社会贡献的紧密结合。


3.webp

黑龙江大学



向南看去,山东农业大学作为一所百年农校,在作物学等农业科学领域展现出强劲实力。


该校作物学学科不仅是山东省“高峰学科”,入选教育部“十四五”重点建设学科、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A类潜力学科,还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实现了省属高校在该层级的新突破,显示出持续攀升的学科竞争力。


中北大学秉承“人民兵工第一校”的红色基因,从太行工业学校发展而来,在仪器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等国防特色学科上具有显著优势。


这两个学科在2025年ABC中国大学学科排名前20%-30%。其中,仪器科学与技术在第五轮评估中进入高水平学科行列,显示出其在关键领域的持续优势。


南京工业大学以化学工程与技术这一学科为引领,构建起以化工为特色的学科集群。


该学科自2007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以来,持续保持领先优势,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位列A档,并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其强劲的学科实力,有力地支撑了该校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三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形成良性循环。


在医学领域,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的南方医科大学,延续其军医传统,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方向保持领先。


该校基础医学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临床医学为教育部学科评估A类学科,也已进入ESI全球前0.5‰,展现出扎实的科研积累与学科影响力。


4.webp

南方医科大学



作为大湾区重要的工科力量,广东工业大学的学科建设同样可圈可点。


其机械工程学科为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为学校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0.3‰作出重要贡献。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成为省内唯一在该学科获此评级的高校,显示出强大的冲刺潜力。


这些高校凭借特色学科的长期积累,在各自领域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优势。


在“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突破口的政策导向下,这样的学科布局为其冲击新一轮评选提供了清晰的路径与充足的底气。






服务国家战略

以学科优势回应时代需求





“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导向之一,是推动高校深度对接国家战略。


2024年11月,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作相关报告时明确指出,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聚焦优势学科适度扩大‘双一流’建设范围”。


本期关注的六所地方“双非”高校,正是通过各自的优势学科,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现出独特价值与使命担当。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山东农业大学将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作为核心使命,聚焦小麦育种与绿色农业。


学校不仅牵头建设了我国唯一专注于小麦育种领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其“绿色生物基材料包膜控释肥创制与应用”成果更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多项研究发表于《Science》《Nature》等顶刊,先后获得42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以扎实的科研成果守护“大国粮仓”。


向北延伸,在服务国家对外战略层面,黑龙江大学则充分发挥对俄合作传统优势,在全球战略架构中,推进与服务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强化俄语学科专业的优势地位和引领作用,实现人才培养方向、科学研究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和社会服务等多方位与俄罗斯对接,形成全国高校独树一帜的对俄办学特色,成为我国对俄战略的重要智库与人才基地。


在支撑国防现代化领域,中北大学的贡献尤为“硬核”。


学校获批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1个、参与2个),承担了447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千万元级以上项目21项,70余项成果成功应用于“神舟”“嫦娥”“高速飞车”、港珠澳大桥及“复兴号”动车组等国家重大工程,展现了卓越的自主创新与工程转化能力,为国防自主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撑。


5.webp

中北大学



向东展望,面向“双碳”目标与产业升级,南京工业大学在绿色化工与新材料等国家急需领域重点布局。


学校依托材料化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等9个国家级平台,近年在石墨烯膜、燃料电池材料、分子筛碳捕集等技术上取得突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相关技术累计创造经济效益数百亿元,成为推动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


向南推进,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南方医科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各有侧重。


南方医科大学实施“大湾区战略”,构建广、深、佛三地协同发展格局,以自身在医学教育、医疗服务与生物医药方面的优势,精准对接“湾区所需”。


广东工业大学则率先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致力于填补广东先进制造业的人才缺口,打造工程领军人才的培养“特区”。


6.webp

广东工业大学



由此可见,这些高校虽领域各异,却都以自身最核心的学科优势,精准切入国家发展最急需的战略方向,将学科优势转化为服务国家的实际行动。


这种与时代同频共振、将发展融入国需的担当与能力,正是它们冲击“双一流”最独特的竞争优势与底气所在。






强力资源支持

地方助力高校突围





“双一流”建设不仅是高校自身的追求,更是地方政府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务区域发展、区域人才培养的战略举措。


而冲击“双一流”也是一场需要真金白银与战略定力的长跑。各省为此展现了超常规的决心——


山东山西两省,虽资源禀赋不同,但支持决心一致。在崇文重教的山东,2025年安排12.2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省属高校潜力学科建设,体现出集中力量打造“拔尖学科”的决心。


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山东农业大学获得了省、市两级政府的精准扶持。


今年8月,山东省副省长陈平在调研时要求,省直有关部门须全力解决学校在“冲一流”建设中的难点堵点,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山东农业大学精准支持,确保目标如期实现;泰安市委书记杨洪涛也表示,泰安市将在政策、资源、环境等各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全力以赴支持山东农业大学“冲一流”建设。


7.webp

山东农业大学



与山东相邻的山西省,面对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情况,正以“百亿工程”为抓手全力破局。该工程于2023年推出,计划三年投入100亿元,重点支持包括中北大学在内的高校冲刺“双一流”。实际上,山西省委、省政府早在2020年就专门出台文件支持中北大学创建“双一流”。


这一决心也直接体现在预算上:2025年,中北大学预算经费达27.17亿元,已与省内“双一流”高校山西大学(27.50亿元)不相上下,展现出“超常决心和力度”。


8.webp

图源青塔



经济大省广东的支持同样不遗余力。“十四五”期间,广东安排了高达262.85亿元的“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专项资金,其中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资金达103亿元。


2025年,该专项资金安排超过41亿元,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均被明确列入“双一流”重点培育序列,展现出系统化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清晰布局。


与此同时,江苏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同样令人瞩目。在《关于公布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名单的通知》中,南京工业大学成功入选A类建设高校,2025年获得省级财政超28.01亿元的经费支持,投入力度不输部分211高校,体现了江苏省打造高水平大学梯队的坚定决心。


9.webp

南京工业大学



北方的黑龙江也持续加码,在《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中,将高校“双一流”建设支持资金由每年5亿元增至10亿元,为黑龙江大学等高校注入强劲动力。


由北到南至东,各个地方政府正通过空前的政策与资金保障,为本土高校的突围铺平道路。


相关高校也正将政策与资金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全面提升。






能否冲击“双一流”?

机会与挑战并存





在“双一流”建设持续深化、评选机制日趋多元的背景下,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窗口,同时也面临着多维度的复杂竞争。


综合分析,本期关注的六所高校若能紧扣自身优势,均有潜力在新一轮评选中实现突破,但各自的突围路径与核心挑战各不相同。


黑龙江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实力突出,为其冲击“双一流”奠定了坚实基础。据高绩“学科发展水平数据监测平台”显示,黑龙江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实现“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学科点层次”100%全面达标。然而,从整体办学层面看,学校的综合科研能力与工科基础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10.webp

图源高绩



根据“学科发展水平数据监测平台”,南方医科大学、中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三所地方高校均有机会凭借优势学科冲击下一轮“双一流”。


南方医科大学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个学科,有 4 项及以上“双一流”监测核心指标达标。其中,因为2025年多器官损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重组,使得南方医科大学的基础医学学科在“大平台”这一核心指标上获得突破,“双一流”建设核心指标达标率达到100%。


南方医科大学作为广东省首批5所省属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101计划”。


近年来,该校的学术竞争力持续增强,今年首次入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300。另外,“全球高校学术数据监测平台”显示,国际论文指标更跃居全球第115位,呈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


同为地方高校佼佼者,南京工业大学在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的核心指标达标率高达4/5。


学校长期深耕化工领域,并积极布局“新工科”,多个工程学科进入ESI前1%。未来,若能以“化工”为突破点,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完全有可能在细分领域打造出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不过,身处高等教育强省江苏,激烈的内部竞争是其必须直面的现实。


中北大学凭借仪器科学与技术的核心指标达标率4/5的优异表现,彰显出其在国防军工领域的重要地位。虽然学校在该领域特色鲜明,但受限于地域与资源条件,需要在未来发展中找到更精准的发力点。


山东农业大学正迎来重大战略机遇。在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强国”建设的背景下,农林类高校的战略价值凸显。若能进一步强化其在作物学等领域的既有优势,并将成果与国家需求紧密对接,极有希望凭借优势农科实现突围。


广东工业大学则充分受益于其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区位优势,在产学研融合方面形成了独特竞争力。随着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科研经费持续增长,学校已建立起良性发展态势。未来若能在科研国际化水平和顶尖人才引进上实现突破,将成为其冲击“双一流”的重要筹码。


对于这些高校而言,入选“双一流”并非终点,而是以评促建、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的新起点。


未来的竞争,更考验各校的战略定力与路径智慧——唯有坚持特色,精准服务国家与区域战略,方能走出一条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能拿下“贡嘎杯”,也能唱火一句Rap,在绿茵场奋战,也在教室中向往着复旦。17岁的夏天,她们从烈日中拿下冠军,一句“我要吃火锅,你吃火锅底料”,让这群四川“辣妹子”火热出圈,本期《海流》走进棠湖中学女足,记录下一群热爱足球的女孩子,见证她们如何用坚持收获一段滚烫的青春。




11.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5 21:05 , Processed in 0.13902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