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仍不清楚:甲基化的变化是造成衰老的原因,还是结果?九十岁老人的基因模式,是衰败的信号,还是长寿的保护机制?更棘手的是,不同时钟可能用完全不同的 DNA 区域,却给出相近结果,没人能解释原因。
在当前水平下,没有任何一只时钟能精确测出个体的真实生物学年龄。同一样本交给五种时钟,结果可能相差甚远;甚至同一只时钟重复检测,也会给出不同答案。正因如此,研究者自己通常也不会测量自己的“生物学年龄”。伯明翰大学的马加良斯(João Pedro de Magalhães)笑说:“假如我比实际老五岁,那又怎样?”
尽管如此,各类“生物学年龄检测”仍在市场上流行。一些长寿诊所用多种时钟为病人定期检测,也有商家将其包装进昂贵的“抗衰套餐”。更激进的,是那些借此兜售补充剂的人。比如 Ponce de Leon Health 的 CEO 汤姆·韦尔登(Tom Weldon)宣称,自己的生物学年龄“逆转 18 岁”,白发变棕,甚至达到了“长寿逃逸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