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3|回复: 0

[心情点滴] “搭子型父母”流行,这届爸妈正在改写“家庭剧本”?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4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你有没有发现,有这样一群家长,他们褪去了传统父母的“权威感”,与孩子的相处方式新鲜又戳心——
孩子想看演唱会追星,不光爽快买票,还帮着做应援;
孩子在学校犯了错,不上火、不苛责,先带着去吃顿火锅,边吃边聊;
写完文章初稿,拉来孩子当“第一读者”,认真询问“你觉得这篇文章有意思吗”;
孩子遇事犹豫不决,不催促、不批评,反而掏出硬币,“来吧,让老天爷帮你选,选完了我陪你闯”;
……
1.webp

越来越多的父母追求“深度陪伴”

与传统意义上的父母角色相比,这届爸妈看似少了点“家长架子”,甚至有些“不靠谱”,却用一种更松弛的方式,重新定义亲子关系——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俯身陪伴的“搭子”。
当父母开始学着与孩子“搭伙”,亲子关系这道“千古难题”,也有了更柔软的解题思路。
啥是“搭子型父母”

“搭子”,作为当下热门的网络流行语,指的是在特定场景中,为共同完成某件事而结成的伙伴关系,核心特质是兴趣相投、关系平等、目标一致。将这一概念引入家庭,“搭子型父母”便呈现出与传统“权威型父母”截然不同的面貌。
“这事儿我们商量商量”:勇于承认不足,主动淡化“家长权威”。
“你应该这样做”“我说不行就不行”……这样的话是不是很熟悉?在传统家庭模式中,父母往往扮演着“命令发布者”的角色,亲子间总笼罩着一层“上下级”的疏离感。而“搭子型父母”,会主动淡化这种权威色彩,放下“全能人设”,试图建立一种更为平等的亲子关系。
2.webp

尽情玩耍,“没个当家长的样子”是不少新时代父母的特点

他们不再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而是以商量的口吻探讨家庭事务,“周末我们去哪里玩”“这个沙发颜色怎么样”,在一次次询问与沟通中,让孩子成为决策的参与者。面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他们邀请孩子“一起查查”“咱去问问AI”,共同探寻解决之道。
“我来陪你一起”:融入孩子世界,打造双向奔赴的陪伴。
传统育儿观念里,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常带着“监督感”——陪写作业时盯着错题,陪玩时总盘算“这能学到什么”,常常忽略了陪伴本身的快乐。
3.webp

在职工亲子运动会上,大人和孩子“一起疯” 韩星 摄

相比之下,“搭子型父母”的陪伴更像“伙伴组队”,追求双向参与、共同成长。孩子拼乐高,他们不会站在旁边指挥“这块该放这”,而是坐下来一起研究图纸;孩子读科幻小说,他们一起讨论情节甚至合写续集;反过来,父母想学拍短视频,也会拉着孩子当“军师”,“帮我看看滤镜怎么调才好看”。
如此一来,陪伴便不再是父母的单方面“付出”,而是亲子间双向的情感互动,彼此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你有什么委屈尽管和我说”:善于倾听、提供情感支持。
中青报社调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4.6%的受访青年觉得“近年来人们更加重视亲子关系了”,80.5%的受访青年平时会与孩子进行深入沟通。
良好的亲子沟通,意味着尊重与共情,而这,正是“搭子”之间能够顺畅协作的基础。
4.webp

越来越多家长与孩子“共享”兴趣爱好

“被同学误会肯定特别委屈吧?先哭一会儿,想聊了我随时在。”当孩子遇到挫折,他们不会先指责“你怎么不好好说话”,而是先接住孩子的情绪,并尝试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与逻辑。孩子考试失利,他们会说“咱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把漏洞补上”,让原本的“纠错”变成合力解决问题的过程。
“搭子”虽好,也要“避坑”

人天生渴望“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孩子尤甚。当家长主动放下“权威”,与孩子站在同一高度,孩子的内心就会更加敞亮。
“搭子型父母”的关爱不以孩子的成绩、表现为衡量标尺。这样持续稳定的感情输出,正呼应了心理学家罗杰斯所强调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孩子有了安全感,便更愿意表达自我。这不仅有助于家庭沟通,还能培养出孩子更健康的自我观念。
5.webp

妈妈用镜头为女儿记录成长瞬间 韩星 摄

“搭子”关系里还藏着“责任共担”的教育智慧。它摒弃了“你必须做家务”的命令式要求,转而用“我们是搭档,少你可不行”的平等姿态引导。这种“被需要”的价值感,能让孩子从被动的“要我做”,转变成主动的“我要做”,责任感也在共同做事中慢慢养成。
虽然,“搭子”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但真正落到柴米油盐的日常相处中,家长还需要拿捏好分寸、把握好边界,避免一些风险和误区。
6.webp

美好的亲子阅读时光

最主要的风险在于角色边界的模糊。教育部国家督学傅国亮曾指出,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父母在生活中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如果父母在与孩子做“搭子”的过程中过度迎合,可能会淡化其应有的教育引导职责。在孩子触碰规则底线时,因害怕破坏“伙伴关系”而不敢果断说“不”,这可能导致孩子规则意识的缺失。
另一个误区是将“搭子”关系形式化、浅表化。比如,有些家长只满足于做个一起玩乐的“物质搭子”,却忽视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与精神引领。真正良性的“搭子”亲子关系,是共同面对成长风雨的战友,而非仅仅是共享娱乐时光的玩伴。
如何成为“最佳队友”?

“搭子型”育儿并非对传统教养方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家庭教育理念在时代发展下的迭代升级。它并非让父母放弃责任,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平等与引导、亲密与独立之间找到平衡的智慧。
心态先“松绑”,不是“全能搭子”也没关系。
“今天妈妈工作太累了,想休息半小时,之后陪你玩,好不好?”“搭子型父母”不用时刻“在线”,坦承自己的需求反而更真实可亲。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指出,父母适度暴露“不完美”,不仅自己更放松,也能让孩子卸下“必须迎合完美父母”的心理负担。
7.webp

一对母女在青岛科技馆参观 韩星 摄

即便偶尔没控制住情绪,说出了“命令式”的话,家长也不必陷入自责。接纳自己的小失误,既是给孩子做“包容”的示范,也能让亲子关系摆脱“必须完美”的束缚,变得更轻松自在。
行动找“抓手”,从小事搭起,让“合作感”融入日常。
高质量的陪伴从不需要刻意规划,它就藏在生活的日常里。
一起买菜时,让孩子搭配今天的菜谱;一起做饭时,分工明确“你洗菜我切菜”;一起收拾房间时,比赛“谁收拾得更快”——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能让孩子清晰感受到“我是家里的一分子,我很能干”,责任感与归属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增强。
8.webp

小区楼下聊个天,日常陪伴就很美好

当需求冲突时,也可以尝试“交换陪伴”:“我陪你打20分钟游戏,你陪我看10分钟纪录片,好不好?”这样既尊重了孩子的兴趣,也在互动中让他学会理解他人需求,懂得“尊重”与“妥协”。
平衡是“核心”,做好“船长”兼“水手”。
父母在给予孩子关爱和尊重的同时,也应树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理想的家长,应是“船长”与“水手”的结合体——
在关乎安全、健康、品德的原则性问题上,必须是不容置疑的“船长”,坚守底线,明确航向;
而在兴趣探索、学习方法和日常生活的广阔海域里,则应成为与孩子并肩协作的“水手”,共同探索,允许试错。
9.webp

母亲抱着孩子参观青岛贝壳博物馆 韩星 摄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不定期“复盘”,对“搭子模式”进行优化。通过平等的“双向反馈”,及时调整相处模式,让亲子关系在动态平衡中愈发默契、稳固。
正如泰戈尔笔下那句动人的期许:“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让我们用平等的陪伴传递爱,用适度的引导守护成长,努力让孩子在温暖与自由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来源|青岛宣传  文字:刘洁 刘志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5 18:59 , Processed in 0.12118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