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3|回复: 1

[心情点滴] 又发诺奖了!文学奖得主一个不小心暴露文学教育5点真谛,原来我们一直没抓对重点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3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一位清醒到近乎悲观,却也因此更显真实的作家与思想家。
他在领奖时做了件挺特别的事,用中文念了段《道德经》,虽然我没读过他的书,但听说他迷恋中国,还是李白的粉丝,作品里带着东方那种含蓄的智慧。
他说自己有两个精神故乡,一个是多瑙河边的小屋,另一个是从未踏足却心心念念的中国。
这事让我想到我们的文学教育。
好的文学从来不分国界,真正滋养人的,往往是那些看似无用的书。

1
培养孩子坚韧的品格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先说韧性。
这位诺奖得主的创作历程充满坚持,这提醒我们该重视孩子的心理韧性。
莫言小时候为了读《封神演义》,帮同学推磨换书看。
饿着肚子,还把书藏在草垛里读。
越是得不到,越想读。
我有个发小,当年为了借《三国演义》,帮同学抄了三天作业,现在成了市作协主席。
现在孩子书房里堆满必读书,却没几个真正被故事打动。
有位老师想了个办法,搞“禁书计划”,每周只给半本《西游记》,让孩子自己编后面的故事。
结果你猜怎么着,全班写作水平都上来了。

2
文学教育对心智成长很有帮助
读经典对心智成长很重要。
诺奖作品思想深,语言美,是很好的精神养料。
孩子通过阅读能接触深刻思想,感受文字魅力,学会换位思考。
比如韩国作家韩江的《素食者》,写的是她姐姐的精神创伤。
她把痛苦熬成了写作素材,写出的故事全世界都能懂。
反观我们的作文课,总在教“开头要点题,结尾要升华”的套路。
去年有学校让学生写家庭创伤,交上来的全是“父母加班到深夜”,看着真尴尬。

3
跨文化视野和多元包容也很重要
跨文化阅读也很有意思。
诺奖得主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的作品带着不同文化的魅力。
有所学校在图书馆设了外国作品专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视角读外国书。
馆长告诉我,日本学生把《红楼梦》当家族经商故事读,中国学生把《源氏物语》看作职场指南。
这样读挺好,让孩子学会用不同角度看世界。

4
激发好奇心和感知力是文学创作的基础
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
黑塞小时候,爸爸带他看花园里的蜗牛,说这些蜗牛要花三天才能爬过一片叶子。
后来他写《荒原狼》,每个细节都活灵活现。
我认识个孩子,爱蹲在院子里看蚂蚁搬家,能看整个下午。
他妈妈总说他闲着没事干,可这个孩子高二就在杂志上发表小说,还出了本观察日记。
相反,有的老师让学生每天抄20个成语,作文看着漂亮,读起来却空荡荡的。

5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很关键
家庭教育很重要。
爱丽丝·门罗记得妈妈一边切土豆一边讲家族故事,还说这些故事的味道比土豆还浓。
现在很多家长把作文推给培训机构,好像花钱就能解决问题。
我在菜市场见过一位妈妈,趁着卖菜的空隙给孩子读《平凡的世界》。
声音不大,孩子听得入神。
后来那孩子成了记者,写市井故事特别生动。

文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把孩子教成作家,是教成“完整的人”。

克拉纳斯纳霍尔凯这次获奖给我们文学教育最大的启发是,别光盯着分数,孩子能喜欢读比啥都强。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3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诺贝尔奖而诺贝尔奖,讨好西方,有什么意思。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最优秀的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5 18:58 , Processed in 0.17674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