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3|回复: 1

[心情点滴] 全美疯传!美国畅销作家最新力作:精英教育正在批量制造高级失败者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3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这是#EduKnow原创精选的第796篇文章.


1931年,历史学家詹姆斯·亚当斯首次提出了“美国梦”的概念。即只要不懈努力,每个人都能过上更好、更富裕、更幸福的生活。


然而不知不觉间,美国梦逐渐被简化、扭曲,跟名校梦绑定并混为一谈。


尤其是在既焦虑又恐慌的中产阶层,许多家庭不惜一切代价送孩子进名校,以此来换取通往成功人生的门票,仿佛一张精英大学录取通知书就是未来职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绝对保障。


但血淋淋的现实是,一方面精英大学录取名额有限,竞争激烈,另外费用太高,很多家庭难以负担,就算两者都满足,上了名校也无法保证过上富裕又幸福的人生。


今年9月,美国作家兼记者Jeffrey Selingo出版了他的重磅新作《Dream School: Finding the College That's Right for You(梦想学校:找到适合你的学校》。


Jeffrey Selingo在高等教育领域拥有25年多的经验,长期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权威媒体剖析大学录取和教育政策,多部著作均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在新书中,他用真实的调研数据和人物案例指出,追求名校的过程近似于一场概率极低的彩票游戏,或许有人能侥幸中奖,但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这条路只会越走越窄。


1.webp



2.webp



3.webp

名校提高了中大奖的概率,但多数人不会中奖


顶级大学,能不能让孩子走上人生巅峰?Jeffrey Selingo开门见山地说,名校被严重高估,精英大学学位带来的价值远比想象中要少。


上名校=幸福人生?这一观点的确有依据可言。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经济学教授David Deming等人的研究就发现,被名校录取的学生在三个关键方面的表现优于其他院校。


被名校录取的人收入跻身前1%的可能性高出60%;


他们入读排名前10研究生院的几率也是其他人的2倍;


另外他们进入名企(如研究型医院、顶级律所、咨询公司、知名媒体等)工作的概率是其他人的3倍。


从表面上看,进入名校就是通往奢华生活的必经之路。


但研究人员还提出了一个更爆炸性的结论:藤校等名校毕业生的平均收入与俄亥俄州立大学、佛罗里达大学、佐治亚大学等公立旗舰校毕业生的收入差距并不大。


4.webp



这是什么意思呢?


David Deming用中彩票来做比喻,一张彩票代表一次巨大的成功机会(如收入跻身前1%)。假如公立旗舰校毕业生每人能得到1张彩票,那名校毕业生会是2张。


毫无疑问,在名校就读,中大奖几率更高,但绝大多数人,无论毕业于哪里,都没中奖


Jeffrey Selingo又引用了2024年一组社会学家发表的报告。


其研究发现,获得30项顶级成就之一的人(如获诺贝尔奖、登上纽约时报非小说类畅销书榜第一名)都与毕业于34所精英大学密切相关,其中哈佛毕业生是最大赢家。


如果想做高管或赚数十亿美元,那哈佛这样的名校可能会是最好的选择,但同样,不是每个哈佛毕业生都能成为各自领域的顶尖人物。


换而言之,哈佛等名校确实会打开更多大门,即获得额外的彩票,但它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非凡的成功。


5.webp



引用其他研究之外,Jeffrey Selingo还与lightcast公司合作进行了调研。


lightcast是一家实时分析就业市场数据的公司,能追踪几乎所有大学校友动态,数据覆盖约70%的劳动力市场。


Jeffrey Selingo在lightcast上创建了比较1200所大学的框架,并按录取率分为5组(录取率低于20%、20%到40%之间等),来看看这些学校本科毕业生在财富50强公司工作的情况。


结果是什么呢?


首先,顶级大学毕业生进入财富50强公司的可能性略高一些,但高不了多少。


实际上,来自录取率在20%到40%之间学校的毕业生,比录取率低于其水平(40%至60%)的院校毕业生更少能在财富50强公司就职。 


其次,财富50强就职的员工很少毕业于精英大学,这不难理解,毕竟名校招生人数与整个高等教育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随着名校入学人数保持稳定,其他院校入学人数增加,这种差距会扩大,相较于毕业于录取率较低院校的人,你未来的同事毕业于录取率超过40%院校的可能性,大约是前者的四倍。


最后,在相对不知名的大学完成本科后,再去顶级大学就读的人,也能进入财富50强企业。


6.webp



这一系列研究无不在证明一个现象,即谈论精英大学学位会带来的成就时,我们会习惯性过度关注异常值,陷入了幸运者偏差的误区,忽视了沉默的大多数的普遍状态


7.webp

四分之一的新生退学,十分之一的人转学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名校毕业生中大奖的概率会更高?


作者毫不留情地说,这并非源于名校教育本身,而是精英平台的社交圈,即强大的校友网络。


许多名校生本身就来自中上阶层或富裕家庭,他们早已拥有较高的经济起点和广泛的社会人脉。


这些原始资源为他们日后进入职场、开拓事业积累了显著的优势,通常也更容易从事薪水高或影响力大的工作。


换句话说,这些学生凭借自身的先天条件,再加上名校品牌的加持,让他们占据了先机。


然而,占据先机仅仅意味着抢先了一步,却无法保证能够持续赢下去。


其实,不少人拼尽全力挤进名校,反而被压得喘不过气,甚至被所谓的精英环境反噬。《梦想学校》开篇,作者就讲述了 William的故事。


他GPA4.0,ACT满分,三次参加全国辩论比赛,在美国十大名校实验室做研究员,2022年凭借优异背景条件被藤校哥伦比亚大学录取,然而仅待了一年,就转学到了排名很靠后的公立校—明尼苏达大学。 


像William这样的人并不少,还有人甚至直接退学。


在美国,每年约四分之一新生第一年结束后会退学,十分之一新生转学。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项研究发现,某所院校新生SAT平均分每高10分,他们坚持读完本专业的概率反而下降2%。


为什么会转学或退学?学术能力跟不上是常见原因,这背后有个知名理论叫大鱼小池效应。


很多在高中堪称大鱼的学生,进了牛人云集的名校之后步履维艰,只有少数人能越战越勇、称霸池塘,剩下的要么拼命挣扎勉强生存,要么直接沦为“猎物”。


8.webp



精英大学盛行刀光剑影的文化,鼓励每个人成为“捕食者”,把本科生活看作是一场零和博弈,必须干掉别人,才能抢到宝贵的实习机会和社团席位。


而适应不了高压环境的学生,只能眼睁睁看着身边才华横溢的同学一次次获胜,自己却陷入自我怀疑、失去信心,甚至患上“冒名顶替综合征”,缺乏归属感。


Jeffrey Selingo撰写新书时对全美家长进行过一项调查,在家长希望孩子取得的四项成果中,有2个与归属感有关:找到好朋友和人生目标,其中60%家长认为找到好朋友极其重要。


缺少朋友让名校生倍感孤独,在残酷的角逐中又让越来越多人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


9.webp



竞争文化盛行之外,Jeffrey Selingo还尖锐指出,精英大学没给予学生更多和更好的支持。


多数大学,尤其是排名靠前的研究型大学,教职员工的职责或是奖励机制并不是教学质量和学生指导,而是做科研成果,教师研究成果和论文发表才是提升大学排名的关键筹码。


Jeffrey Selingo观察发现,精英大学和那些试图跻身顶尖行列的大学,正不断减少教学与学生支持的支出,随着声誉和地位的提高,学校更倾向于将资源投向研究和扩大招生宣传。


作者巧妙地将大学应给予的支持比作建筑行业的“脚手架”,这是一种临时搭建的辅助结构,工人借它能爬到原本无法达到的高度并完成建设,竣工后便会逐一拆除。


大学的脚手架理应发挥同样作用,最终让学生独立学习并为毕业后的生活做足准备。


但许多精英大学的脚手架,要么搭建得残缺不全,要么过早拆除,很多学生不得不在没有足够指导和保护的情况下,独自面对巨大的学术和社交挑战,学习体验不高,心理落差大。


这导致许多人即便天赋出众,也易在挫败中迷失,甚至选择离开。


盖洛普2013年启动了一项全美大规模的大学毕业生调查,询问数万名不同年龄段的校友,了解他们大学期间的成就与日后成功之间的联系。


调查结果显示,导师指导和实习是最大助力,大学里有人关心并鼓励他们追求梦想的学生,毕业后更好地投入工作和生活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2倍。


10.webp

(图源|盖洛普调查)


其实现在不少排名靠后荣誉项目备受欢迎的道理就在此。被录取后,既能拥有小型院校的学术支持,获得研究机会,还会享受高额奖学金和研究津贴等,体验感比精英大学还好。


11.webp

梦想学校,到底是什么样的?


Jeffrey Selingo撰写《梦想学校》的出发点,并非让学生放弃申请竞争激烈、精英云集的名校,而是要清楚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想要什么。


书名“梦想学校”,不是特指某个单一校名,也不是名牌盟校,比如藤校。


它代指能让孩子茁壮成长,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和学习方式、发现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地方。


简而言之,梦想学校应有滋养人的环境,让学生学得充实、生活得快乐、成长得顺利。


通过研究和家长调查,Jeffrey Selingo提出了梦想学校应具备的要素:支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营造鼓励性的校园环境、提供实习与实践指导,拥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12.webp



支持和鼓励性的环境是学生安心求学、找回自信心和归属感的基础,而提供实践和保障就业是学生走出校园的拐杖。


有意思的是,Jeffrey Selingo发现越来越多有能力支付精英教育的美国家庭,不再盲目追求学校的声誉,反而更理性地关注性价比,花最少的钱上最佳的大学,获得更大的回报。


韦尔斯利学院经济学家莱文计算称,年收入超25万美元的家庭在私校支付全额费用的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64%下降至2020年的28%,公立校则从79%滑至47%


13.webp



因为很多家庭已意识到,学位越来越不稀缺,孩子毕业后进职场,不单单要学位,更得具备实践经验。


这些实践经验往往是通过在校期间参加的实习、CO-OP项目、本科研究、与职业道路挂钩的勤工俭学等方式实现的。


事实上,绝大多数雇主根本不在意毕业生来自哪所名校,即使不在精英大学就读,学生仍能找到收入稳定、令人满意的工作,前提是他们在校期间做好了两件事:掌握雇主最需要的技能,并积累实习经验。


作者与Burning Glass Institute合作分析招聘数据时发现,真正能提升毕业生薪资的是两类技能:基础技能(如项目管理、创造力等广泛适用的能力)和专业技能(特定领域的硬实力)。


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包括许多名校,并未充分重视技能培养,教授更关注传统学术成果,这与职场所需的技能是两回事。


此外,实习已从锦上添花变成了必不可少,很多名企倾向直接从实习生中招聘,因为这种方式更具预测性和可靠性。


一位在FAANG公司(Meta、苹果、亚马逊、Netflix和Google)工作的家长告诉作者:“我面试应届生时,学校背景远不如他们实际做过的事重要。那些在普通大学里充分把握机会的孩子,往往比顶尖大学里混沌度日的学生表现更出色。”


14.webp



15.webp

换个视角择校:75所新梦校


一边是低到令人望而却步的录取率,另一边又是高到让人咋舌的就读费用,Jeffrey Selingo却在择校上建议大家反其道而行。


他索性给所有家庭整理了一份新梦想学校名单,并将其分为三类,帮助大家在焦虑的择校竞争中打开新思路。


第一类是隐藏价值校(Hidden Values),有25所,包括丹尼森大学、圣克拉拉大学等。


它们多是规模较小的私立校,毕业率高,就业支持扎实,还会提供可观的学费折扣,只可惜在全美知名度不高,常被很多优秀学生忽视。


第二类是突破性地区校(Breakout Regionals),共15所,包括佛罗里达农工大学、乔治梅森大学等,公立校为主,也有少数私立校,生源主要来自周边区域,学费亲民,教学质量和发展潜力突出。


第三类是大型领先校(Large Leaders),共35所,包括凯斯西储大学、亚利桑那州立等,它们和其他大型公私立校一样,资源丰富,学科齐全,兼具深度和广度,就差点名气。


总而言之,这75所新梦校普遍价格合理,不仅密切关注学生学术和职业发展需求,还提供丰富的研究和实践机会,甚至不乏小班教学的精细培养。


择校更多需要的是视角转换,作者提到的75所院校用实实在在的价值,重新定义了什么是值得选择的好大学。


但这份名单的意义不是提供一个个代替品,而是一种观念的革新,试图将所有人的目光拉回到教育匹配度上来。


16.webp



正如纽约大学宗教学教授詹姆斯·卡斯曾说,人生分为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


有限游戏有终点,有赢家也有输家,目的是取胜,容易两败俱伤;无限游戏没终点,它的目标是让每个参与者能持续游戏,实现双赢。


大学招生无疑是一场有限游戏,但其后的学习、成长与人生发展,却是一场无限游戏,每个人都可以依据自己的价值观突破边界,实现自我。


因此,真正的梦校关心的不是你踏入校门那一刻的荣耀,而是走出校门时具备的技能、视野、心态、人脉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才是无限游戏的筹码。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13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名校非成功唯一路径,选对匹配的学校才更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5 21:04 , Processed in 0.20310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