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9|回复: 1

[篮球] 后空间时代观点更新(一)——后空间时代的定义与三个不变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4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何谓“后空间时代”

帕特诺曾经在文章中将2004-05赛季被看作现代NBA的元年。
原因包括:
1、2004年开始执行No Handcheck,即罚球线以上的位置不可以伸臂阻碍进攻球员,只能使用躯体。
2、No Handcheck的背景下,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史蒂夫-纳什到了德安东尼治下,开始了太阳的第一个赛季,太阳还把马里昂改造成大前锋。

1.webp


[color=var(--GBK06A)]04-05赛季之后,马里昂在场比不在场球队要多得9.3分!

3、增加了山猫,体量增加到目前的30支。
这个观点大家很容易接受,我曾经写过一个叫《周趋势观察》的系列。我观察趋势的最先考虑的点就是看规则有没有改变,而No Handcheck可以说是现代篮球最重要的规则变动之一了。
如果把04-05赛季算成“空间时代”的开端,到即将开始的新赛季算已经超过20年了。那么这二十年又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后空间时代又是从什么时间段算起?
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先看下这20年之间有什么重要的时间节点。
第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我认为是2013-14赛季,这一年一样是出现了一个大事件,不过这个大事件不太容易察觉,因为它发生在数据采集领域,即“追踪数据”开始到来。
(注:帕特诺还提到04-05赛季到13-14赛季之间还存在一个防守回调的“锡伯杜时代”,即锡伯杜激发的灵感,用“强侧堆积防守人”的防守方式压缩球场空间)

2.webp


[color=var(--GBK06A)]帕特诺把04-20年之间划分为纳什时代、锡伯杜时代和库里时代

为什么追踪数据如此重要,站在当时的角度来说,追踪数据更加直观的告诉了我们:哪个区域究竟有多准。而大家更直观看过之后,似乎得到了一个结论——三分投的可能还不够
当然,比赛风格不可能在追踪数据一到来就立马开始改变,大概在各个球队适应“追踪时代”两年之后,又一个划时代的重要人物出现了。和纳什一样,库里同样加入了一个划时代的球队,这个球队同样改变了联盟的比赛形态,一些听着就更加“现代”的词汇开始出现:五小、持球投三分、无限换防……
这个时代或许可以换成一个大家更加熟悉的名字——宇宙勇时代(2015-16赛季)。
如果把宇宙勇时代当成后空间时代的开端,距今也过去了有十年的时间。这十年虽然没有规则和数据领域的巨大改变,但也出现诸如凯尔特人和雷霆这种历史级球队,联盟也一定发生着一些变化,这个系列就尝试探究一下。
但是讨论改变之前,需要先聊一下不变。之所以先聊不变,主要是为了区分哪些的观念还不需要更新,哪些是看似改变实则不变的。
二、“后空间时代”的第一个不变——篮下仍然无比重要

后空间时代孕育出了数据分析,但数据分析和比赛观感其实矛盾并没有那么多,如果说分歧,我个人能想到的是数据分析不可避免的把球员当成一组数据来考量,但是人的复杂性远超我们可以驾驭的数据分析,这也是目前分歧如此剧烈的原因之一。
而其他层面,分歧就要少很多,我想说的第一个不变,就是篮下的价值仍然巨大,这句话或许还可以换成——篮球仍然是属于巨人的运动。
这件事既可以来自于常看比赛的经验,也可以来自于简单的数据分析——即篮下由于命中率远高于其他区域导致有极高的边际价值,是的,哪怕考虑到3分出手1.5倍分数的加成。
以及,对篮下出手的干扰也比其他区域的干扰有效。

3.webp


[color=var(--GBK06A)]上赛季防守人在0-2尺、2-4尺、4-6尺和6尺以上距离的投篮命中率

近期,菲利普斯有一篇关于盖三分高手的统计,我观察到:哪怕一些后卫防三分水平已经高到经常可以盖掉三分的程度,离开抢断和篮板的加成,他们也很难打爆防守影响力的数据。
而中锋可以打爆诸如一体化数据、范特西顺位等各个维度的数据很大程度和此有关——护框和篮下得分,这个被视作中锋“本职工作”的事情对比赛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中锋的“隐形价值”也很大(如掩护、卡位等),如果中锋进攻端离开篮下往往意味着他找到了比在篮下更加好的影响比赛的方式。比如新赛季万一出现马刺那帮内线去拉开空间让卡斯尔、哈珀等后卫去冲击篮下,我也不认为这些内线会在影响力上有太大的差距。
这个趋势,当然也不是永恒的,我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如果篮下产效不变的情况下,当联盟的平均三分命中率超过42%时,三分出手的边际价值将超过篮下。当然,联盟平均三分命中率超过42%这件事会非常困难。
这个话题下一个重要的展开是:需要因为脚步问题撤下优秀蹲坑吃饼型中锋吗?
标准答案可能是——得看情况。但上面的结论告诉我们,理性的选择应该是不撤下中锋。但教练能做出这个理性的选择是很困难的,中锋被频繁调动的比赛画面十分难以令人忍受,某些回合可能也会让队友觉得丧气,特别是在重要的比赛中。
三、“后空间时代”的第二个不变——三分球仍然愈发重要

第二个不变是三分仍然十分十分重要,或者说,仍然越来越重要。证明这个观点是非常简单的: 1、NBA每百次进攻,2004-2005赛季平均只能进6.3记三分球。到了2018-19赛季,这个数据涨到了11.2记,上赛季这个数字是12.9记。三分比例也在逐年上升,突破40%。
4.webp



2、尽管进攻好的方式更多样了,但是三分球仍和进攻表现高度相关:上赛季常规赛进攻第一的骑士,百回合三分命中数第二;进攻第二的绿军,百回合三分命中数第一;进攻第三的雷霆,百回合三分命中数是第七。
这个话题下的重要展开是:三分重要这件事显而易见到,需要讨论一下从什么时候三分才能变得不重要?
考虑到上赛季联盟平均的两分球命中率54.5%,三分命中率是36%,乘以1.5倍是54%左右,好像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但事实上,两分(特别是禁区内)的高命中率非常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有队友为你拉开空间的基础上的。
这让我想起之前有建议把底角三分改成两分的讨论(理由是底角比弧顶距离篮筐要近不少)。我觉得可能并不会出现没人站在底角三分线外的情况,理由是底角的高空位把握度可能仍然有拉开空间的价值,而让防守人距离篮筐更远一些可能比往前走两步更重要(球员也更习惯在这个距离出手了)。
但是不得不说,当今NBA球员在篮下和三分线之间的奔袭速度在加快,若能在兼顾护框的情况下把三分球命中率压低到一定幅度,可能情况会发生一些改变。但这个事情也并不那么容易,三人篮球中由于三分是“四分”,线外出手价值被拔高到了非常大,在此情况下顶级球员依旧能做到接近四成的三分命中率。
四、“后空间时代”的第三个不变——转换进攻仍然备受重视

在写最后一个“不变”之前,我考虑过很多了个选项,不少被舍弃的原因是仍然和三分球有密切的关系;其他比较重要的选项比如面框仍然是主流、背身仍然在逐步消失等多体现在进攻方式上,而进攻方式很多时候会被投篮分布所概括。
但是转换则有所不同,因为相比于更容易做数学题和选择题的阵地战来说,转换中的混沌是各个球队在不断动脑筋的地方。所以我最终我选择了转换的话题。
从趋势上来看,转换频率是不断增加的,得分率的变化并却不大,为了在增加更多转换的情况下保持效率,转换的形态其实发生了很大改变。
根据synergy数据,04-05赛季常规赛,NBA所有球队平均每场只打12.7个转换回合,平均每回合得分1.11;到了15-16赛季这个数字是14.9个回合,平均每回合得分1.11;18-19赛季,转换进攻场均17.5个回合,平均每回合得分1.10。上赛季NBA所有球队平均要打20.9个回合,平均每回合得分是1.13。
到了季后赛,转换进攻的频率也在逐年增加,而最终季后赛转换进攻比例第一和第二的两支球队分别取得了总冠军和亚军的成绩。

5.webp



这个话题下一个重要的展开是:NBA季后赛和常规赛的差距在逐渐加大吗?
目前看来是的。首先转换频率实打实的增加了,目前还存在着大量当下采集技术尚无法捕捉的“半转换”回合,这些回合的数量应该也增加了。结果就是,NBA的移动速度在的加快,伤病在增加,常规赛看起来必须用更多的轮换打球(上赛季尼克斯除外),轮换看起来会和季后赛有很大的差别。
另外就是,季后赛的“降速”也讲更加明显,缩短轮换之后主力很难像常规赛那样跑,各队对于乱换也会更加重视,偷跑、强推变得困难,这一点在上表中季后赛和常规赛转换进攻的差别可以看出来:常规赛和季后赛的平均转换回合的差值在变大;季后赛转换的得分率也要低一些。
不要小看这一差别,转换进攻作为高成功率的进攻方式中产量最大的,对于进攻效率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块频率少了,会让季后赛看起来更像一个和常规赛不一样的篮球。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楼主| 发表于 2025-10-4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催更催更催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0 23:02 , Processed in 0.15487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