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7|回复: 0

[心情点滴] 大学教师“贷款上班”?不合理考核竟荒诞至此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20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大学教师也开始“贷款上班”了。据凤凰网报道,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横向课题”经费到账任务,西安一所民办二本高校的文学院院长,“提点”拉不到“横向课题”的老师们:如果你能拉来横向科研项目,那是你的本事,如果你拉不来,你就去找一个公司做假合同,并暗示老师们自掏腰包,“设置成分期付款的形式,压力就不大了”。
她还以自己为例,现身说法。2025年暑假,院长准备装修已经住了24年的房子,她找了个装修公司,和对方说好,一块攒一个横向课题。她拟的题目是“人居环境文化主题策划”,然后用 DeepSeek 做了一个10万元的装修方案。合同约定,装修公司(实则是她本人)向乙方(学校)分批次支付调研费、设计费、实施费。这笔横向经费到账后,她再拿装修期间产生的发票,去学校财务处,想办法把这10万元报销。“这就是真题真做,”院长说,“你还有什么疑问?”
这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且,从操作上看,还真有“现实可行性”。这样的操作,就是无中生有一个“横向课题”(当然要有企业配合操作),教师自己出钱作为课题经费交给学校,然后再通过课题费用的方式把钱从学校报销。这样操作,要损失学校扣除的“管理费”、税费(如果是贷款的话,还要损失利息),但是完成了学校的横向课题指标,就能保住工作。
高校的研究课题来源,主要有两类:一是来自各级政府部门立项,或者有政府背景的科研基金,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称为纵向课题;二是来自企业、社会机构,由它们出钱,委托学校、老师完成某项研究,称为横向课题。
那学校为什么要给老师摊派横向课题指标呢?据报道,西安这所民办地方本科院校,准备在2029年申请硕士点,而学校的科研项目以及到账的科研经费,是申硕中重要的指标之一。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很难申请到纵向课题,因此,横向课题经费就成为摊派的指标。
对申请硕士点设置这样的指标,其目的是促进高校重视科研,有相应的科研成果。然而,由于这一科研指标直接关系到学校能否“申硕(申请硕士点)申大(申请更名为大学)”成功,必然出现功利应对的问题。一些地方本科院校为“申硕申大”成功,可谓不择手段。向教师摊派科研课题和经费,就是其中之一。这并不是一地一校的个别问题,而是具有普遍性。
但这些“真题真做”甚至“假题假做”的“横向课题”,并没有真正服务于企业发展,是教师“自掏腰包”,配合完成科研经费指标。说到底,是“认认真真”弄虚作假。这和近年来一些地方高校组织本校教师到海外大学“速成博士”,大规模招聘“水博”一样,都是为了达到“申硕申大”的指标要求,而采取的急功近利的做法。
大学教师“贷款上班”,就是不合理考核指标“逼良为娼”。为此,不仅要督促高校调整对教师的考核指标,更需要追问当前地方高校追逐“申硕申大”背后的唯学历、唯项目评价体系。引导高校安于自身定位,而不是盲目举办研究生教育提高层次,追名逐利,对高校必须实行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同时,要坚决取消不合理的数量考核指标,关注高校的内涵建设和育人质量。
对很多民办本科院校来说,“申硕”是极为紧迫的任务,甚至关系到未来能不能“活下来”。因为在当前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中,有硕士点的本科院校高于没有硕士点的本科院校;有了硕士点,才能申请进一步更名为大学。根据适龄学生变化,在10年后,我国很多民办高校将会因适龄学生大幅减少而陷入生源危机,普遍预测先关停的会是民办高职,随后是没有硕士点的普通民办本科。
而按有无硕士点(研究生教育)来评价本科院校的办学质量,本来就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在美国,文理学院就没有研究生教育,专注于本科教育,不少文理学院的本科教学质量达到一流水平。以有无硕士点评价本科院校,会导致大学不安于自身定位,把经费和精力用于达到申硕指标上。比如,普通民办本科院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视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给教师下达科研指标,让教师去搞课题,会偏离学校的办学定位,也会是“一地鸡毛”。民办本科院校当然也可以开展应用型研究,但不应该是由教师到处去跑课题。
高校为生存而“申硕申大”,而“申硕申大”会加剧学校偏离自身定位,这必须扭转。首先,要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改革,形成合理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在政策支持上,不能给有硕士点、校名为大学的本科院校高人一等的办学地位,也不应只因此就给予更多资源(招生、专项经费等)支持,而要一视同仁。202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按照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等基本办学定位,区分综合性、特色化基本方向,明确各类高校发展定位,支持理工农医、人文社科、艺术体育等高校差异化发展。建立分类管理、分类评价机制,在办学条件、招生计划、学位点授权、经费投入等方面分类支持。这需要尽快实施。
其次,要坚定破除唯学历、唯项目、唯经费等不科学教育评价体系。必须意识到,当前高校存在的速成博士、弄虚作假的横向课题等问题,都是不科学评价体系“逼出来”的办学乱象。2018年,教育部、科技部就提出,要破除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院士评选等科研活动中的“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现象。然而,在现实中,“四唯”现象在高校评价中依旧严重存在。这是必须破除的顽瘴痼疾,尤其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清理在评估评审中的“四唯”惯性,切实建立基于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重视内涵发展的评价体系。
在举办研究生教育方面,也要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减少行政评审,授权达到基本办学条件的本科院校自主开展研究生教育,而不宜再设置各种行政化的数量指标。至于这所学校的研究生招生有无学生报考,则由考生选择和社会评价,同时可以建立起专业的学位认证体系,对各高校授予的学位,进行专业评价、认证。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熊丙奇
责编 辛省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5 18:59 , Processed in 0.13505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