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回复: 0

[科学观察] 英国大臣带10亿订单访华,谈判失败后声称要制裁中国,不自量力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9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但从不简单重复。凯尔大臣在谈判破裂后祭出的“制裁大棒”,令人联想到19世纪的炮舰外交逻辑。
英国商业与贸易大臣彼得·凯尔近日的北京之行,以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方式展现了昔日帝国荣光与多极化现实之间的认知错位。这位带着10亿英镑订单前来谈判的英国大臣,在未能获得预期成果后,竟以制裁三家中国企业的戏剧性举动收场。此举不仅暴露了英国对华策略的内在矛盾,更折射出后脱欧时代英国在全球格局中的定位困惑。
1.webp


从经济基本面分析,英方的行动缺乏理性支撑。2024年中英双边贸易额达950亿英镑,中国对英直接投资存量突破200亿英镑,41家中资券商扎根伦敦金融城。在英国通胀高企、财政赤字逼近GDP5.7%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对英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供应占比高达12%。以区区10亿英镑订单为筹码,试图迫使中国在核心利益上让步,无异于以卵击石。中国与美国的贸易体量每年数千亿美元呢,英国的谈判资本算的了什么?
有据话“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但从不简单重复”。凯尔大臣在谈判破裂后祭出的“制裁大棒”,令人联想到19世纪的炮舰外交逻辑。当年英国凭借军事优势强迫晚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如今试图以“价值观”为名行经济胁迫之实。这种将商业合作异化为“课堂罚站”的教师爷姿态,暴露了某些西方政客仍未适应21世纪的国际关系准则。
2.webp


中国外交部24小时内连续使用“立即撤销”“必要措施”等强硬措辞,清晰表明了中方拒绝“先定罪后谈判”的坚定立场。
使馆扩建风波更是将英方的双重标准暴露无遗。中方驻伦敦新馆舍项目被英国地方议会以“安全审查”为由拖延四年之久,英方却要求北京对其在华扩建申请“开绿灯”。这种“我可以阻挠你,你必须放行我”的霸权逻辑,与170年前索取领事裁判权时的殖民思维如出一辙。不同的是,今日中国已拥有足够的实力和信心来维护对等原则:正如外交部所言,“要谈对等,先把自家议会里‘中国威胁’的闹剧停了”。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英国对华政策的摇摆不定反映了其国家战略的深层焦虑。从卡梅伦时代的“黄金关系”到苏纳克的“黄金时代终结”,再到斯塔默政府既放风“期盼访华”又纵容内阁制裁的精分行为,英国似乎始终在经济利益与意识形态之间犹豫徘徊。这种困境本质上源于“帝国怀旧症”与多极化现实之间的认知失调:既想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又不愿放下“西方领袖”的身段。
3.webp


现实情况是,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权重已发生根本性变化。2025年中国对欧盟整体贸易额突破9000亿美元,RCEP区域内人民币结算占比升至35%。英国若执意将供应链政治化,只会加速自身被边缘化的进程——中国完全可以通过“全球南方”市场网络替代本就不占主导的英国供应。数据显示,中国藜麦进口市场的变动已直接影响英国农民的选票倾向,这种经济相互依存的关系远比政治口号更加真实有力。
当代国际关系的本质应是相互尊重与平等互利。中国始终敞开合作大门,但前提是对方必须摒弃冷战思维和殖民遗风。斯塔默政府若不能约束内阁中的“帝国怀旧症患者”,继续以打压求合作,只会让英国错失历史性发展机遇。毕竟,21世纪的世界舞台上,早已没有了“日不落帝国”的宝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20 04:56 , Processed in 0.13902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