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苹果的发布会,每年都像是个仪式。这次 iPhone 17 出来,最关心的不是芯片多强,也不是拍照多牛,而是——eSIM 终于要在国内落地了吗?
说实话,这事儿盼了好多年。
在国外,eSIM 已经稀松平常,插卡都快成“上个时代”的行为了。
可在国内,始终只能眼巴巴看着。出国旅游(甚至是去香港),都得提前去买流量卡、插卡、换卡,繁琐得要命,不然就是开天价漫游流量。
总觉得明明更先进的技术就在那儿,我们却被人为地卡住了。
这一次,iPhone 17 上线,就连华为天际通小程序悄悄放出了 eSIM 界面,感觉终于有点希望了。
但心里依旧打鼓:这事儿真的能顺利吗?
理想中的 eSIM,有多美好
如果真能放开,eSIM 的便利简直不要太爽:
•一部手机就能搞定多个号码,出国随时买个当地流量包就能用; •手机、手表、平板还能共享一个号码,不用再插来插去; •想换运营商,不用再跑营业厅,只要点几下就能搞定。 这才叫自由啊!
甚至幻想过:哪天再也不用和营业厅工作人员扯皮,不用接他们无休止的推销电话。
但现实总是泼冷水
问题是,在国内,用户的“自由”往往意味着运营商的“焦虑”。
对他们来说,用户能随时切换套餐,等于合约机、宽带绑定、乱七八糟的套餐分层都没了依托。 换句话说,用户越自由,他们越没安全感。
所以,技术没问题,但规则永远拧得死死的。
有时候挺矛盾的:明明生活在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但很多时候体验感却越来越差。
AI 通信:说实话,有点糟心
再聊聊运营商最近热炒的“AI 接电话”“AI 自动拦截”。 什么 AI 拦截骚扰电话、AI 代接电话,宣传得天花乱坠。
可真实体验呢?
•外卖小哥打不进来,饭凉了;(7月底开始,最近3天外卖电话拦截成功率90%,听我说谢谢你,真够智能的,骚扰电话和推销电话一个不拦,全放过来了) •快递员联系不上,包裹耽搁了;(到付的东西,快递愣是打不进来电话,云服务器紧急通知的电话也拦截,一点人事不干) 骚扰电话、推销电话,尤其是运营商自己打的套餐推广,却次次都能接通。 到底是拦不了还是不能拦?电信诈骗的电话就真的这么难拦吗?是不想拦还是故意不拦?
至于 AI 代接电话,更是尴尬。听着像个贴心助手,但实际上就是机械化的语音敷衍一下,对重要电话帮不上,对无关紧要的电话倒成了新的营销入口。
说真的,对 AI 在这些所谓的运营商手里是有期待的,但至少别先把基础体验搞砸了吧。
套餐:越升级越糟心
永远都是办套餐只需要在他的推销电话一个“行”就好了,取消套餐动不动就是线下,要回你办卡的地方办理.....
安装能上面安装,取消安装就需要自己上营业厅。
奇了个怪了,我们上班的时候你们上班,你们下班了我们没下班,我们下班的时候你们都呼呼大睡了,甚至周末也不营业的多......
还有一个让人无语的点——流量套餐。 从 4G 到 5G,速度应该是变的更快了,可感受到的却是流量越来越贵、套餐越来越复杂。
这一个捆绑,那一个套餐这一个活动,要流量没有,该移不动还是移不动,该联不通还是联不通,该电不信就电不信。
“定向流量”越来越多,通用流量越来越少; “无限量套餐”背后暗藏限速条款; 升级套餐,账单涨了,体验没变,直接就是69元 5G 流量,有流量套餐吗?没有,要你就重新搞一个某王卡,某某卡,一个手机就这么2个卡槽,东一个西一个,8台手机都不够用。
有时候我都怀疑,这些套餐设计师是不是上班第一天就被培训过:“记住,别让用户轻松,就得让他多花钱。”
苹果、华为,eSIM 卡能改变规则吗?
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苹果和华为身上,觉得它们能推动 eSIM 普及,改变行业生态。
但心里很清楚:手机厂商能改变的是技术和硬件,真正掌握生杀大权的,还是运营商。
如果运营商非要设置门槛,比如必须捆绑高价套餐、必须线下办理,那就算手机支持 eSIM,用户依旧没法真正解放。
说到底,最担心的是:科技初心不见了
这几年,我们听到最多的词就是“智能化”“AI赋能”“未来通信”。 可现实却是: 电话更难接了,套餐更复杂了,流量更贵了,自由更少了。
有时候真想问一句:科技的初心,还在吗?为什么几乎都是套餐只增不减,流量就只能弄流量卡,都6G都快来了,月租不得上四位数?
创新,不该是制造新的收费点,而是解决用户的麻烦; 智能,不该是拦快递员的电话,而是让沟通更高效、更可靠。
想要的未来通信,不是焦虑和被套路,而是便利、自由,还有一点点久违的安心感。
不说了,该投诉投诉,该转网转网,什么时候能出现像现在大模型内卷一样的流量套餐,实现9.9自由啊。
(本文仅针对现状以及个人真实体验而论,无夸大和引导)
这里是safphere,感谢你的喜欢,本期内容就到这里,如果内容对应有帮助,给个三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