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5|回复: 6

[科学观察] 谢逸枫:全国有6亿栋房子?真相是超过90%为非商品房非住宅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0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谢逸枫
2023年2月15日,官方透露,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获取了全国近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数据以及80多万处市政设施数据。这份官方首次调查的全国房屋建筑数据,堪称史诗级的房屋建筑调查,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动员了260多万人参与。

1.webp


值得注意的是6亿"栋"房屋建筑数据,不是6亿"栋"房子。这一数字,远超此前各方猜测,引发市场上广泛讨论。毫无疑问,这是官方首次对全国房屋建筑的存量进行全面普查,数据精确到乡镇级别。
全国到底有多少栋城乡房屋建筑,未披露数据前,市场一无所知。2025年1月,住建部的《全国建筑存量调查报告》揭开了这个谜底,截至2024年底,中国建筑总量达到6.02亿栋,总建筑面积1070亿平方米。
2023年2月23日晚,“官方披露全国已有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的消息引发全国热议,最不可思议的是居然有人对“全国已有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这一调查数据,加以误导、偷换概念与片面解读,让市场形成恐慌。

2.webp


“全国有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的数据被解读为“全国有6亿栋房子”、“未来房价犹如白菜价”、“6亿栋能住下60亿人”、“房屋过剩等于房价崩盘”、“空置住宅房1亿套(9780万套)和住下3亿人”,故意夸大房屋过剩问题。
中国到底有多少房子,真有6亿栋房子?
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数据来源于哪里?由住建系统承担的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普查,涉及全国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其中农村房屋量大面广,以栋数计占城乡房屋建筑总量90%以上,以面积计占一半。

3.webp


而城镇房屋则为4700多万栋,同时城镇房屋分为住宅与非住宅两大类。之所以用栋作单位,主要是全国乡村房屋的计量单位,很难用套和户来计算,乡村基本都是三层楼的房屋,因此,以栋来计算。
统计单位‌以“栋”而非“套”为计量单位,不仅考虑到一栋建筑可能包含多套住宅或非住宅空间,也考虑到城乡构成问题。其中农村房屋占比超90%(以栋数计),城镇房屋约4700万栋,说明城镇房屋占比少。‌‌
城镇房屋中,是包括住宅与非住宅(厂房、员工宿舍、农村自建房、酒店、长租公寓、写字楼、公共设施、小产权房等)混合统计,实际商品房、商品住宅占比有限。‌‌这将是所谓的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数据的具体类型、数据构成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住建部公布的“6亿栋”房屋建筑数据,不等同于“全国有6亿栋房子”的说法。主要原因是在这个“6亿栋”房屋建筑中,大部分是农村房屋,超过90%是非商品房,而商品房屋、商品住宅占比小。
“6亿栋”房屋建筑数据确为官方数据‌,那么,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究竟是指什么?实际上,官方的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是指所有建筑类型,包括住宅和非住宅(厂房、农村自建房、酒店、写字楼等),最终汇总为近6亿栋的总体数据。‌‌
6亿栋能住下60亿人?未来房价犹如白菜价?
市场上有人用“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数据”,简单推导出住房严重过剩,“未来房价犹如白菜价”的天大笑话预测,甚至说“6亿栋能住下60亿人、空置住宅房1亿栋(之前有机构说9780万栋)和住下3亿人”的谬论,故意夸大房屋过剩问题。

4.webp


实际上,按照报告显示,明确界定了"栋"的定义,具有独立承重结构、可单独使用的建筑单元。按此标准,一栋高层住宅楼算一栋,一座独立农房也算一栋。这6亿栋在城乡房屋建筑中,其中城镇建筑1.8亿栋,占比30%。
农村建筑4.22亿栋,占比70%。数据背后揭示了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从用途看,住宅类建筑5.36亿栋,占总量的89%。公共建筑0.46亿栋,占7.6%。工业建筑0.2亿栋,占3.4%。住宅建筑中,农村住宅占比高达76.3%,达4.09亿栋。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镇住宅仅1.27亿栋,却容纳了全国60%以上的人口。这种不平衡分布反映了中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结构性特征。事实上,普查目的‌主要用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如抗震、防火性能),并非直接反映住房市场供需。‌‌
那么。这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中有多少是"闲置"的?报告给出的答案令人震惊,全国建筑空置率达17.3%,约1.04亿栋建筑处于长期空置状态。必须注意的是这个17.3%、1.04亿栋房屋建筑,不是指商品房、商品住宅设计。
农村空置率高达21.7%,约9100万栋农房无人居住。城镇空置率为8.6%,约1550万栋建筑空置。毫无疑问,空置的1亿多栋房屋建筑,相当于整个日本国家的建筑总量,这一数据令人深思。但是,商品房、商品住宅占比小。
用“人均0.43栋房子”、“6亿栋房子、1亿栋空置房”,一方面是进而推导出“房地产市场彻底崩盘”,纯属无稽之谈。一方面是试图暗示房地产已经供大于求,进而引发恐慌情绪。这种偷换概念的做法,完全是在误导大众。
用城乡“房屋建筑总量”来推测房价走势,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因为统计口径不一致、城市分化、人口流动和住房需求的差异性。房价最终取决于供需,而非库存数量。因此,不能忽略供需结构,房屋过剩不等于房价崩盘。
“未来房价犹如白菜价”永远是不可能的,因为地价、税收、建安、规划设计、房企利润、银行贷款利息和抵押物摆在那里。最关键是房价再低,都不会是白菜价,况且土地价值未来永远是上涨的。
从上面的分析就可以知道,“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1亿栋城乡房屋建筑”中商品房、商品住宅占比非常小,所以“未来房价犹如白菜价”、“6亿栋能住下60亿人、空置住宅房1亿栋(之前有机构说9780万栋)能住下3亿人”的言论是错误的。
必须接受这一事实,房地产总量(2021年成交量)已达峰值,未来十年将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农村建筑空心化最严重。调查显示,在4.22亿栋农村建筑中,有超过1.5亿栋属于季节性使用或完全闲置状态。
东北三省和中西部省份农村房屋空置率普遍超过30%,个别县市高达50%以上。闲置建筑不仅是资源浪费,还带来安全隐患和乡村治理难题。空置房产成本远非零。据住建部测算,一栋闲置建筑每年产生约建造成本1.7%的维护和税费支出。
全国1.04亿栋空置建筑,每年隐性成本高达4200亿元。这还不包括土地资源的机会成本和环境外部性成本。从国民经济角度看,这是巨大的资源浪费。从建筑密度看,按国土面积计算,中国平均每平方公里有6.3栋建筑。
这个数据,远高于美国的2.1栋和俄罗斯的0.7栋,接近日本的7.2栋和德国的8.1栋。按人均计算,中国每千人拥有424栋建筑,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67栋。毫无疑问,这表明中国建筑总量已相对充足。
6亿栋建筑带来的是巨大的维护更新市场。住建部评估,按照建筑平均使用寿命50年计算,每年需投入GDP的2.8%用于建筑维护更新,约3.7万亿元。2024年实际投入1.9万亿元,缺口50%。这解释了许多老旧小区维护不善、功能老化。
房屋建筑存量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根据住建部测算,全国建筑资产总值约为572万亿元,相当于2024年GDP的4.3倍。其中住宅类建筑价值约423万亿元,占比73.9%。这解释了为何房地产调整对经济影响如此深远,它实在太大了。
2024年家庭总资产中房产占比高达66.7%,远高于美国的26.5%和日本的38.1%,高度依赖单一资产的财富结构,增加系统性风险。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房价每下跌1%,导致家庭财富缩水4.23万亿元,相当于当季GDP的11.6%。
毫无疑问,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是当前中国住房市场的典型特征。按照住建部报告指出,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建筑面积占比高达78.3%,实际居住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56.7%,一二线城市占全国总人口的43.3%。
中国大规模建设房屋时代已经过去了。数据表明,中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8.6平方米,已超过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从总量上看,中国不存在住房短缺问题。未来政策重点应转向存量优化、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
房屋过剩是否意味着住房问题已解决,不需要建房了,答案是否定的。2024年房价收入比数据显示,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高达18-22倍,远超国际警戒线的6倍。特大城市住房可负担性依然是严峻挑战。问题不在总量,而在结构和分配。
房屋产权情况非常复杂。按照住建部的报告来看,8.9亿套住房单元中,约有1.7亿套属于非标准产权状态,包括小产权房、历史遗留问题房产等。全国约有3800万栋建筑属于"无证建筑",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
住房供需相对平衡,存量时代来临
目前全国建筑平均年龄为24.6年,其中农村建筑平均年龄29.8年,城镇建筑平均年龄为17.5年。建于2000年后的新建筑占总量的52.7%,反映了过去二十多年大规模建设的成果。14.2%的建筑建于1980年前,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地区。
存量区域分化严重,东部地区建筑占全国总量的31.7%,中部地区占38.4%,西部地区占29.9%。四川、河南、山东位居前三,建筑数量均超过3000万栋。人均建筑面积方面,上海为28.7平,内蒙古高达94.3平,区域差异悬殊。
将建筑栋数转换为住房套数,结果更加直观。根据住建部门的估算,6.02亿栋城乡房屋建筑大约对应8.9亿套住房单元,平均每栋建筑包含1.48套住房。城镇地区这一比例高达4.3套/栋,农村地区则接近1:1。
全国约有4.9亿户家庭,平均每户家庭拥有1.82套住房。这一数据解释了为何许多城市房价下跌却难以刺激需求——市场已接近饱和。中国住房存量研究报告显示,1978-2020年中国城镇住宅存量从不到14亿平方米增至313.2亿平方米。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8.1平方米增至34.7平方米,城镇住房套数从约3100万套增至3.63亿套,套户比从0.8增至1.09。一般而言,套户比小于1,表明一国住房供给总体不足,套户比等于1,表明一国住房总体基本供求平衡。
考虑到休闲度假需求、因人口流动带来的人宅分离等情况,成熟市场的套户比一般在1.1-1.2。从国际看,美国、日本的套户比分别为1.15、1.16,德国为1.02,英国为1.03,中国城镇住房套户比接近1.1,表明住房供给总体平衡。
按照人口变化趋势分析未来住房需求,结论不乐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常住人口已连续第三年负增长,减少175万人。社科院预测到2035年人口将减少约8000万,相应减少约2500万套住房需求。
面对6亿栋房屋建筑存量,绝对不是释放城市住房过剩、房子在未来将越来越不值钱、二手房会越来越不好卖、新房开发停止、房企剩余20%、20%的城市和20%的房子有价值、房价崩盘、房价犹如白菜价、未来房价长期下跌的信号。
面对6亿栋房屋建筑存量,未来房地产市场将呈现五大趋势。一是存量交易将超过新房销售,成为市场主体。二是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将成为建筑业主战场。三是建筑养老一体化将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四是农村闲置房屋盘活将释放巨大价值。五是租赁市场将获得政策支持,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增长点,短期内在“新房开发”,长期在存量房改造、城市更新、租赁住房、代建、物业管理、商业自持的新模式。
房子到底值不值钱,不是看房屋总量多少,主要是取决于城市能级、房子类型、地段位置、人口和资金及人才流向、基础设施和教育及医疗资源完善程度、产业发展和就业等,另外是城市的经济结构等。
2023年2月20日,证监会宣布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工作,在现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框架下,新设“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类别,并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政策,致力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盘活存量。
2023年2月2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正式发布《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备案指引(试行)》,明确了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的投资范围、参与要求、信息披露等一系列细则,对该类基金业务进行了系统化规范。
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的投资范围包括特定居住用房(存量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市场化租赁住房)、商业经营用房、基础设施项目等。基金进入行业,有效扩充融资渠道,提升专业化运营能力,有力促进租赁住房的健康发展。
从更长远周期来看,房地产行业向新发展模式的迈进,意味着从快速开发到重视运营的转变。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的试点,将帮助不动产进入以运营产生持续性现金流的发展模式,具备资产运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将受益于这一改革。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0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家村里好多三层小楼空着,跟报道里说的农村房屋空置率真对得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0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破小危房占比很大,需要拆除重建的房子很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0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茅草房还有人住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发表于 2025-9-10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年后一半房子没人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0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一个问题 房价跟现实工资 合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圆转纯熟
  • 打卡总天数:14
发表于 2025-9-11 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1 07:10 , Processed in 0.27810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