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6|回复: 3

[科学观察] 自述:从毒贩到终身教授,我如何重获新生?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0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webp


Stanley Andrisse1983年生)是美国内分泌学家、科学家兼作家,现任霍华德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他的研究聚焦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状态通路及代谢性疾病。曾因三项重罪入狱十年,尔后才投入学术界,并于霍华德大学获得终身教职。因其独特经历,他呼吁学术界不应阻止曾有服刑记录的科学家开展科研生涯。如今他领导着一个公益组织帮助具有犯罪前科的人员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本文编译自他的自述文章。

2.webp

Stanley Andrisse

图源:hedig.howard.edu



二十年前,我被判处了十年监禁,锒铛入狱。二十年后,我成为了霍华德大学医学院的终身教授,重获新生。


若我所知不谬,我应该是全美第一个获得医学院终身教职的“前犯人”。这似乎是一个很具历史意义的事件,但转念一想也令人默然。因为这一“里程碑”来得是如此之迟,且我也不应是唯一完成这种蜕变的“幸运儿”。


一般而言,像我这样的经历,通常会被视作为浪子回头的“救赎故事”,没有人会真正把它当作职业生涯中的“榜样材料”。但换个角度:如果说因前科履历而屡遭歧视的不公经历,本身就算是一种资历呢?如果说重建生活所需的勇气与力量,也正好是终身教职所青睐的卓越品质呢?


我的父母是海地移民,我在密苏里州的弗格森长大。那时的弗格森还没有成为美国种族不平等的象征。


在我15岁时,我第一次被捕。而到了20岁出头,我已经身负三项重罪,其中包括贩毒。当时的一位检察官告诉我,我已"翻身无望"。在一段时间里,甚至我也对她的说法深信不疑。


我不回避我的过去。我曾造成伤害,危及他人,因此我承担全部责任。但是,只有在有望重建生活、弥补过错、贡献社会的情况下,问责才显现出其自身的意义。


我的转折点发生在我入狱服刑的期间。入狱头两年,我父亲的健康状况因糖尿病并发症而急转直下。在他的弥留之际,我因在狱中服刑而没能与他道别。这次终生之憾击碎了我内心中的某些东西。重大的转变中,我在牢房里读到了第一篇关于糖尿病的论文。虽然我的身体被禁锢,但思想却自由地潜入微观世界,与细胞相遨游。我开始痴迷于钻研疾病,只因我想避免他人也像我一样失去至亲至爱。


在获释前,我已提前申请了六所研究生院。其中的五所拒绝了我。唯一接受我的是圣路易斯大学。而他们之所以录取我,完全得益于一位导师的担保。由此,我攻读了生理学博士学位和金融MBA学位。获取这两个学位花去了我四年时间,最终我以班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随后,我前往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完成了博士后研究。


即便经历了这些蜕变式的经历,罪犯的污名依然如影随形。毕业后,我向50多个职位投了简历。其中一家单位在听完我的经历后,选择撤回了offer


2017年,我向霍华德大学递交申请。巧合的是,我在航班上结识了一位霍华德大学的教授,他成了我的贵人。后来我才知道,在35000英尺的碧霄中,我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面试。这位教授正是内分泌系统专业的招聘负责人。在其他机构因犯罪记录而将我拒之门外的时候,霍华德关注到了我的潜力。


在这次云端之上的偶遇里,关上无数次的机会之门终于打开了。


2025711日,我被授予终身教职。如今我的履历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基金、与Alnylam制药公司的合作项目、多家权威期刊的出版物,以及指导20多名弱势群体学生完成博士项目。并且,我在国家委员会任职,评审NIH基金,还领导着非营利组织"从囚室到博士"From Prison Cells to Ph.D.)。该组织专门支持那些受困于系统性负面影响的学者。


然而,纵观整段旅程,我的想法总是遭遇先入为主的怀疑,我的资格总是被不厌其烦地质询,甚至我在学术界立足这个事实本身,也总是遭到人们冰冷的打量。仿佛我为那些最糟糕的过往付出过代价,就不配再拥有美好的未来。


我需要郑重申明:我并不以我的经历为耻,相反,我为之骄傲。我的遭遇并非孤例,我的背后有着一个庞大却被忽视的群体。我坚信,独特的人生经历会让我成为更优秀的科学家。它将砥砺我的研究意志,强化我的同理心,并丰富我的教学内容。


我通过了假释裁决,也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我熬过了牢狱之灾、无数次的拒之门外乃至系统性种族主义歧视。正因这些经历,我不会畏惧基金评审团的考验,也不会放弃对学生的引导。以上正是我创立"从囚室到博士"项目的初衷,该项目已帮助超过1000名遭受司法不利影响的学者。我们组织即将出版的新书收录了13位有服刑经历的学者的文章。他们不是社会的威胁,而是尚未被发掘的智慧宝藏。


为了让更多这样的人进入生物医学领域,医学院需要停止筛选掉有犯罪记录的人。既然他们完成了学业,就应当给予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这些学校还需要重新思考"优秀"的定义——克服监禁经历不是缺陷,而是坚韧的证明,这种品质在学术界同样珍贵。


人们总说要相信救赎。那么现在,不妨让我们建立让救赎成为现实的制度,创造一个将人生经历视作资历的世界。


我是一位父亲、一名科学家、一个有前科的黑人男性。而现在,我是医学领域最负盛名的黑人大学的终身教授。


或许我是第一个获此成就的人。但我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3.gif
参考文献:https://www.ithome.com/0/663/658.htm
  • 打卡等级:圆转纯熟
  • 打卡总天数:14
发表于 2025-9-11 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hetui,毒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33
发表于 2025-9-11 06: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绝命毒师倒装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初窥堂奥
  • 打卡总天数:26
发表于 2025-9-11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德大学医学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1 08:49 , Processed in 0.17384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