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回复: 0

[科学观察] 揭秘恒大地产2009年上市的惊险过程,许家印差点提前13年爆雷!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9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06年3月,许家印聘请美林、高盛、瑞信三家保荐机构,开始谋划恒大地产海外上市。
为什么选择海外上市呢?,原因有三:
1、A股对房地产融资的限制越来越严,许家印为了海外上市不惜将已经在A股借壳上市“恒大地产”亏损1.25亿元转让,错过了随后两年的大牛市。
2、碧桂园同时期筹划港股上市,受到国际投行的追捧。
3、商务部等六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实际控制人的境外离岸公司收购境内权益时,须上报至商务部审批,且审核批准后一年之内必须完成资金接收和回流的全过程;而此前,只需要在证监会备案即可。
这项规定加大了海外上市的难度!
虽然文件是在2006年8月8日颁布、9月8日生效,但此前业内早有传闻。
拟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必须在该《规定》生效前,抢先收购境内权益,拿到批文,否则就要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
为此,许家印与他的投行顾问团队开始紧锣密鼓地实施上市计划。
1.webp


一、重组搭建小红筹架构
当时,恒大版图已经很庞大,相关公司近百家,分为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和钢铁制造等三大业务板块。这些恒大系公司之间交叉持股非常普遍,股权结构十分复杂。
1、清理交叉持股的情况,理顺股权关系。
许家印将拟上市的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公司,通过集团内部股权转让的方式,打造“三层子公司”体系,并全部纳入恒大实业公司名下。
2、设置境外公司,收购境内股权,注入上市主体。
2006年6月26日,许家印分别在英属维京群岛和开曼群岛注册安基(BVI)有限公司(简称“安基BVI”)和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恒大地产”)。
恒大地产注册资本5万美元,由鑫鑫BVI全资控股,而鑫鑫BVI许家印全资控股。
作为上市主体的恒大地产,全资控股安基BVI,后者将直接全资控股恒大实业(境内拟上市资产)。
两天后的6月28日,安基BVI收购恒大实业的审批工作就已完成,后者成为外商独资企业,成功抢跑10号文。
二、融资
在港股市场,通常以NAV估值法(净资产估值法)对地产公司估值,土地储备是投资者对开发商持续经营能力与估值评判的重要指标。
而当时的恒大,只是业务范围集中在广州的一家中小型区域开发商,2006年底的土地储备不足600万平方米。2004~2006三年总销售额仅47亿元,名列华南五虎榜末,不及其他四家开发商2006一年的销售额。
为了卖个好价钱,恒大必须大幅增加土地储备,这需要大量的资金。
于是,许家印在投行的策划下,开始大规模融资:
1、可转换优先股
2006年11月29日,恒大地产将法定股本由5万美元增加至5000万美元,分为42亿股每股面值0.01美元的普通股及8亿股每股面值0.01美元的优先股。
同日,恒大地产向许家印全资持有的鑫鑫BVI配发15.9999亿股普通股(未缴款),加上鑫鑫BVI原有的1万股,许家印通过鑫鑫BVI共计持有恒大地产16亿股。
同日,恒大与德意志银行、美林及淡马锡正式签订战略入股协议:三家机构投资者以总价4亿美元认购恒大8亿股可换股优先股,占恒大已发行股本的三分之一。
可交换优先股每年有5%的利息,但这只是保底收入,还有很苛刻的对赌条款:
(1)恒大地产如果在2007年之前上市,按照发售价计算,最低回报率为30%;
(2)如果在2008年6月6日之前上市,最低回报率为40%;
(3)如果在2009年年底前之上市,最低回报率为70%。
否则,作为大股东的许家印,将向投资者转让一定数量的股份,补足至最低回报率。
2、结构担保贷款
4亿美元还不够花,恒大又寻求贷款。
2007年8月,在上市保荐人瑞信的牵线搭桥下,恒大筹得4.3亿美元境外及2000万元境内结构担保贷款。
这些5年期贷款的年利率高达19~19.5%,用恒大持有的土地所有权、子公司股权以及鑫鑫BVI持有的恒大地产股份作为抵押。
根据协议:1/3的贷款本金需用上市时筹集的资金偿还,其余2/3本金到期偿还。
有了这8亿多美元的资金,恒大到处买地。截至2008年3月12日招股时,其土地储备达到4580万平方米,比2006年底的不足600万,增长近7倍。
三、提升业绩
仅通过收储土地就想大幅提升估值,这是不够的,还得将业绩做上去。
为此,恒大使用了一种“雅立”模式!
2007年7月,安基BVI在香港注册了全资控股的雅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雅立”)。
8月,安基BVI将其持有的境内公司金碧物业的股权全部转让给雅立,雅立通过持有金碧物业间接持有恒大御景半岛项目。
9月,安基BVI以1.3亿美元将雅立40%的股权转让给美林旗下的Pearl River Investment Limited,从而间接转让恒大御景半岛项目40%的权益。
1.3亿美元的转让款,折合9.76亿元人民币,扣除雅立40%股权的成本2.16亿元后,收益为7.6亿元人民币。恒大地产当时就确认了这笔收益,而其2007年净利润仅10.8亿元人民币。如果没有这笔交易,当年净利润只有3.2亿,比2006年的3.3亿还要低一些。
恒大御景半岛项目当时还在建设中,按照常规程序,从预售到交付至少需要几年才能确认收入和利润。而通过“雅立”模式,恒大可以一次性提前兑现利润,目的就是在IPO时获得高估值。
四、债转股
按照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规则,企业在上市前,不能存在优先股。
因此,恒大地产的4亿美元可转换优先股必须转债或者转股。
截至2007年末,恒大地产资产负债率高达96%,转债是行不通的。而转股,优先股和普通股之间的差价将产生一次性非现金财务支出,从而影响业绩,对估值不利。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许家印和投行顾问们设计出一种比较“曲折”的安排:
1、2007年12月11日,恒大地产向鑫鑫BVI发行8亿普通股,获得4亿美元;再用这4亿美元回购三家投资者持有的可转换优先股。
在这过程中并未涉及现金支付,许家印也拿不出4亿美元,因此恒大地产尚欠三家投资者4亿美元的回购款。
2、2008年1月31日,鑫鑫BVI以其持有的恒大地产股权偿还该笔贷款,分别向德意志银行、淡马锡附属公司Baytree Investments、美林附属公司Indopark holdings转让2.66亿股、2.68亿股、2.66亿股普通股(合计8亿股)。
至此,优先股全部转换为普通股,恒大地产的资产负债率降至约70%。
五、功亏一篑
2008年1月,恒大上市申请获得港交所批准,计划募资94~152亿港元。
不过,由于爆发金融危机,全球股市暴跌,恒大地产被迫将上市路演推迟到3月7~12日。
3月13日,即路演结束第二天,就开始公开招股;3月20日定价,3月28日正式挂牌交易。
上市路演期间,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崩盘,恒大未获得任何机构投资者的认购。
在随后公开招股的三个交易日内,香港恒生指数有两天单日下跌超过千点。
受此影响,许多已经通过上市聆讯的拟上市公司,都没有启动招股程序。
在这种情况下,恒大地产仍然坚持招股,并降低入场费,被外界解读为“对融资的需求已达到非常紧急的地步”,但散户们也不买账。
3月20日,恒大地产被迫宣布暂停上市。
此时,恒大的资金链相当紧张,面临着对赌和高息贷款的双重压力。如果上不了市,许老板奋斗十年打下的江山将灰飞烟灭。
六、二轮战投
但许家印深谙“欠钱是大爷”的道理,摆出一副欲擒故纵的姿态,吊足了金融机构的胃口。
当投行们主动上门商谈解决之道时,竟被告知只有10分钟时间,因为许老板已经和别人约好要打高尔夫球。
经过激励的博弈,恒大于2008年6月9日引入第二批战略投资者共计5.06亿美元的资金。
其中,郑裕彤旗下的周大福出资1.5亿美元,科威特投资局出资1.16亿美元,第一批投资者中的德银和美林分别追加0.6亿和0.5亿美元,此外还有其他4家新入投资者。
这批投资者一共认购恒大地产此次增资扩股后13.49%,而许家印的持股比例由66.7%降至57.68%。
但人家的钱也不是白投的,同样制订了苛刻的对赌条款:
(1)如果恒大在2010年3月前上市,按照发售价计算,最低回报率为100%,不超过200%;
(2)如果在2010年3月之后上市,从2008年6月26日至上市之日期间,综合回报率为100%或者内部回报率为50%,以高者为准。
否则,许家印将向投资者转让其持有的恒大部分股份,以补足最低回报。
以上只是第一层对赌,还有第二层:
如果恒大地产在2009年12月31日前上市,投资者最低回报在100%的基础上可以下降18%,达到82%即可,但要满足两个条件:
(1)在上市后1年内,鑫鑫BVI出售其股份前,需要事先征得投资者同意。
(2)在上市后一年内,投资者遭遇损失,鑫鑫BVI将补回18%的收益率,使得整体收益率不低于100%。
怎样确定投资者遭遇损失呢?
投资者的收入由两部分构成:
(1)1年内出售恒大地产股份所得;
(2)如果1年内没有全部出售,剩余股份继续持有的市值(按照后6个月的加权平均收市价计算)。
以上两项相加总和,如果低于按照发行价计算的市值,就算投资者遭遇损失。
这项对赌的本质,就是赌恒大地产上市后一年内的走势:如果跌破发行价,许家印很有可能需要赔偿现金。
根据后来确定的3.5港元的发行价,这项现金补偿最高可达7.06亿港元。
七、故技重施
由于恒大2008年未能上市,2007年操作的“雅立”模式失效。
为了提升2008年业绩,许家印故技重施,这次帮忙的是郑裕彤。
2008年4月30日,新世界出资7.55亿元与恒大合作开发在佛山和武汉的两个项目。恒大向新世界转让该两个项目60%的开发权,获得4.74亿元的即时收益,占2008年6.3亿净利润额的75%。
八、金融机构让步
如果恒大不能上市,造成资金链断裂从而破产倒闭,早前参与的金融机构投入的8亿多美元就要打水漂。
为了挽回损失,这些金融机构不得不妥协:
1、提供结构性贷款的投行,豁免了恒大未能在2008年上市而产生的一系列交叉违约责任,将期限延长至2010年3月31日。
2、美林、德银和淡马锡这三家第一轮战略投资者也做出稍稍让步:只要恒大地产在2009年12月31日前上市,最低回报率也可以下降18%。
原先最低回报率是70%,下降18%,就是57.4%,但许家印要做出与第二轮投资者类似的补偿机制,现金补偿最高可达9.13亿港元。
这两轮投资者总的现金补偿最高可达16.19亿港元(9.13+7.06)。
九、上市IPO
根据上述对赌协议,恒大地产最佳上市时间是在2009年年底之前。
2009年10月22日,恒大启动公开招股,这次得到很多名人的热捧。
李嘉诚、郑裕彤、刘銮雄、杨受成、号称“重庆李嘉诚”的张松桥、澳门赛马会董事总经理李志强等人,或通过旗下公司、或以私人名义直接认购至少数千万港元。
恒大地产上市首日收报于4.7港元,大涨34%,总市值达705亿港元,许家印因此一举超越刚刚出炉的《福布斯》内地首富王传福,成为新首富。
但这次只发行了10.05亿股,每股3.5港元,净募资32亿港元(扣除手续费)。
按照许家印的说法:IPO定价较低,出于股份惜售的考虑,所以缩减发行规模。
一向胆大的许老板,为什么变得如此保守?
因为,发行价定得太高,就容易跌破,许家印就要输掉对赌协议。
这次上市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圈钱,而是解除对赌协议带来得义务,防止爆雷。
十、继续融资
由于IPO净募资只有32亿港元,恒大于不够钱用,只能继续融资。
1、2010年1月21日,恒大发布公告称,将发行7.5亿美元的5年期优先票据,年利率高达13%,美银美林、高盛及中银国际已订立购买协议。
这次发行票据所得净额约7.3亿美元(约人民币50亿元),超过32亿港元IPO规模,除了为现有及新增物业项目提供运营资金外,还有一部分是偿还2007年借入的4.329亿美元结构担保贷款。
根据贷款协议,恒大地产在上市时至少偿还1/3,实际偿还了1.756亿美元,还剩2.573亿美元。
也就是说,恒大发债融资的超过1/3的金额,将用于偿还旧债。
2、2010年1月28日,恒大公告称:鑫鑫BVI以其持有的恒大已发行股本的1.80%股权作抵押,从中国工商银行取得4000万美元的贷款(约合人民币2.7亿元),贷款为期两年。
借钱的目的是为了增持,鑫鑫BVI一共耗资3亿港元(约合2.63亿人民币)将许氏夫妇的持股比例从68.01%增至68.56%。
为什么要增持呢?因为要维护股价。
前面提到,如果恒大地产在一年内跌破发行价,许家印最多将补偿战略投资者16.19亿港元。
4月份,内地房地产调控加码,港股市场内房股走势继续恶化。
恒大地产又向华人置业及其主席、行政总裁刘銮雄发行6亿美元优先票据,年利率也是13%。其中刘銮雄认购2.5亿美元,华人置业认购3.5亿美元。
但以上努力作用不大!
最终,恒大地产股价在上市一年后未达标,许家印赔偿了12亿港元。
十一、战略投资者收益率总结
第一轮战略投资者美林和淡马锡,综合回报率约134%,年化内部回报率约33%。
第二轮战略投资者美林、新世界、科威特投资局等机构,综合回报率约82%,年化内部回报率约49%。
那么,这两轮都参与的德银呢?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德银为筹措资金,在上市前5个月(2009年6月)将其所持有的恒大地产股份全部转让给了周大福旗下的均荣控股(BVI)。
一周后,许家印时任夫人丁玉梅买下均荣控股(BVI)的全部股权,从而间接持有德银出售的恒大地产股份。
德银两次入股总成本为1.93亿美元,而丁玉梅的买入价约1.56亿美元,差不多打了8折。
为了补偿德银的损失,许家印向其售出认购期权,但行权价高达1.35美元(约合10.5港元)。
换言之,只有股价高于10.5港元,德银行权才有利可图。
恒大地产上市后,股价曾长期跌破3.5港元的发行价,使得上述认购期权成为废纸。


许家印自从创业以来,一直维持着很高的杠杆率,这次有惊无险的IPO让他的胆子更大了。
2013年起,恒大地产(2016年更名为“中国恒大”)利用高息永续债融资,2017年用1300亿战略投资偿还。
2020年,借壳深深房上市失败,2021年终于爆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1 08:48 , Processed in 0.158346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