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 曾有为
来源 | 品牌观察官(ID:pinpaigcguan)
引言
一份冰冷的《通知》与一个时代的落幕。
深圳装饰巨头海大宣告停摆,33年老字号终究没能扛过这个寒冬。
作为最早一批扎根深圳的装饰企业,海大装饰曾参与打造了这座城市的天际线。从华为园区到腾讯大厦,从万科精装房到碧桂园样板间,高峰和他的团队用三十三年时间,亲手装点了深圳的黄金年代。
“开不坏的三菱发动机,装不完的海大精装房”——这句曾在业内流传的调侃,如今只剩唏嘘。2025年8月26日,海大装饰发出最后一纸通知:停止发放一切待遇,无力缴纳社保公积金。
图源:海大装饰公告
这家曾年营收超20亿元、手握10亿物业资产的行业标杆,最终被2.9亿房企欠款拖垮。账户冻结、资产贱卖、老板成“老赖”。
房地产黄金时代的“红利吃尽者”,成了下行周期里最先倒下的“殉道人”。
从“亿万身家”到“老赖”
海大难逃困局
说起来有些矛盾,海大装饰的危机,并不是因为“穷”。
就在去年,董事长高峰还在向媒体急切地解释:“我们不是资不抵债!公司没有任何民间借贷,我和公司名下还有价值10个亿的不动资产!”
图源:网络
问题的核心,在于资金的流动通道被一根根堵死。
一切的转折点发生在2023年8月。因为多家房地产公司长期拖欠巨额工程款,海大装饰一笔2000万元的银行贷款没能按时还上。
这就像一个导火索,瞬间引爆了“交叉违约”条款。多家合作银行纷纷要求海大装饰提前还款,总计2.9亿元的贷款一下子全部逾期。
紧接着,诉讼和仲裁来了,公司的多个银行账户被陆续冻结。
“部分客户是想付款的,但因为账户被冻结,钱根本进不来。就算钱进来了,也因为冻结无法专项使用。”高峰曾无奈地表示。
图源:网络
就像一个水池,既有入水口,也有出水口,但如今所有阀门都被同时拧死,水成了死水,企业也就失去了循环造血的能力。
高峰本人更是被列为了“失信被执行人”成了“老赖”,所有账户遭冻结,连微信支付宝都用不了。昔日风光无限的老板,如今一举一动都受限。一家账上明明有钱的公司,硬是因为资金流“彻底停摆”,被活活逼进了死胡同。
图源:天眼查
放弃铁饭碗
只身闯荡深圳成巨头掌门人
很少有人能想到,如今深陷债务漩涡的高峰,曾经是个维护正义的法律守护者。
1960年3月,高峰出生在黑龙江省密山市的一个普通家庭。这个东北汉子的人生轨迹,从一开始就带着时代的烙印。他当过三年知青,1980年进入警察系统,在内蒙古大兴安岭从事警务工作整整12年。
高峰
1992年,领导人南巡讲话像春雷一样响彻大江南北。
32岁的高峰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决定:辞去稳定的工作,南下只身闯荡深圳。
1992年在蛇口工业区经营木地板,从销售干起,每天骑着三轮车给客户送货,靠着一股韧劲攒下第一桶金。
1993年转型装饰业务,凭着过硬的质量和诚信经营,高峰接到了第一个大型工装项目。他带着工人吃住在工地,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最终交出了完美答卷。就这样,"要装修,找海大"的口碑在深圳业内慢慢传开。
伴随着深圳地产的黄金时代,海大装饰迎来高光时刻。2005-2015年间,公司先后承建了华为坂田基地、腾讯大厦、华润万象城等地标项目,在深圳高端商业装修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15%。
图源:网络
2015年公司年营收突破20亿元,净利润达1.2亿元,旗下子公司扩张至20余家。
"那些年,我们是真的站在风口上。"高峰后来回忆时感慨,"最忙的时候,公司同时施工的项目达到80多个,设计师都要工作到凌晨。与房企大佬们推杯换盏,与互联网新贵把酒言欢,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据行业数据显示,在2013-2017年的黄金时期,海大装饰保持着年均20%的业绩增长,毛利率维持在25%以上,拥有国家建筑装饰双甲资质的企业,不仅是深圳装饰行业的标杆,更以"深圳老字号"和"全国百强装企"的双重荣誉,奠定了其在业内的权威地位。
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警察,到年营收20亿的装饰帝国掌门人,高峰用23年时间完成了一场华丽的蜕变。但谁也没想到,那些曾经推着海大走上神坛的"贵人",最终成了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房地产下行
下游“陪葬”
海大装饰的困境,远非个例,而是整个行业在宏观经济转型中的典型缩影。当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其冲击波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席卷整个产业链。
它很早就嗅到了风险。从2019年起,海大就开始主动战略收缩,大幅减少地产类业务,转向保障房、学校以及华为、腾讯等付款能力更强的优质企业客户。
这次转型看似明智,实则代价不小。公司的年营收从巅峰时的20多亿掉到2022年的5亿左右,堪称“膝盖斩”,此外,规模一收缩,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跟着大打折扣。
而真正给它带来致命一击的是,历史遗留的“旧账”,海大装饰手里攥着整整3个亿的欠条,这些多半是2019年之前做房企项目留下的旧账。结果房子卖不动了,开发商自己都顾不过来,这些白条子就成了都讨不回来的“死账”。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有的官司打赢了,但执行时发现对方公司名下空空如也。”高峰的这句话,道尽了无数下游供应商的辛酸。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件今年最让家居行业唏嘘的一件事,2025年7月,以"让装修像购物一样简单"闻名业内的靓家居,一夜之间关闭全国68家直营门店,留下一个资不抵债的烂摊子。
靓家居的崩溃轨迹与海大装饰非常相似。
这家公司成立于2001年,也是行业龙头老牌装企,曾是整装模式的开创者,起草过整装国家标准,创始人曾育周更被尊为"整装校长"。其创新的装配式装修模式和商场化运营,一度让业界眼前一亮。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靓家居过度依赖地产商订单的模式,在房地产下行周期中遭遇重创。尽管早在2016年就布局旧改市场,但依旧未能扭转局面。
2025年1月,其核心关联公司"东莞市莞靓家居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因经营场所失联被列入异常名录,预示了最终的结局。
行业寒冬
每天倒下1.36家装企
海大和靓家居的遭遇,只是行业冰山海面上可见的一角。数据显示,2024年家装企业破产数量较2023年大幅攀升,新增93家,增幅高达26.8%,相当于每天就有1.2家企业宣告破产。
图源:无破数据终端
进入2025年,破产速度虽略有放缓,但平均每1.36天仍有一家企业倒下,行业寒冬持续蔓延。
图源:人民法院公告网
不仅如此,近五年来,进入破产清算企业数量也在持续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3.72%。其中2023年的增速尤为惊人,年增长率高达101.22%,堪称行业转折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企业重整与清算的比例高达1:165,2021年和2025年上半年重整数量甚至为零,这表明行业已经进入深度出清阶段,企业自救能力几乎丧失。
图源:无破数据终端
从地域分布上看,浙江省以23.6%的破产占比高居首位,贵州、安徽、湖南等人口大省紧随其后,连经济最发达的上海也跻身前十。
这种无差别的地域分布表明,危机已突破地域经济差异的屏障,成为全国性现象。
图源:无破数据终端
曾经辉煌的行业巨头纷纷陨落。百亿规模的广田集团因恒大业务占比超40%,背负151亿元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最终负债率飙升至97%走向重整;
图源:深圳广田集团公告
"家装第一股"东易日盛2024年营收较2021年峰值缩水近七成,出现大规模闭店、员工欠薪、工程烂尾的困境。
互联网巨头同样折戟沉沙。住范儿挪用40%-95%的预收款填补亏损,半年内现金流锐减1亿元;
图源:网络
"住好家"因施工混乱运营14个月即停摆;阿里Homearch单店投资过亿却因低复购黯然退场。
图源:网络
一位业内专家指出:"当房企出现流动性危机时,装饰企业往往成为最先被'牺牲'的一环。"
过度依赖房地产渠道、预收款挪用成风、标准化与交付能力脱节、互联网模式与重服务属性存在根本冲突。
房地产行业打个喷嚏,整个下游产业链都跟着重感冒。这说明野蛮生长的时代过去了,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重塑的时代已经到来。
写在最后
时代的一粒沙,企业的一座山。
海大装饰及高峰那估值曾达10亿元的办公楼和工业园用地,最终以1.5亿元的价格被出售给了中信金融资产。十余年的积累大幅缩水,令人唏嘘。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海大装饰的故事,像一声沉重的警钟。它警示所有企业:过度依赖单一行业的发展模式隐藏着巨大风险,建立多元、健康的业务结构至关重要。
海大装饰的灯或许即将熄灭,但它照出的问题,远比一家公司的命运更值得关注。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