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回复: 5

[综艺大观] 中元节路边“画圈烧纸”难绝迹,北京多部门发布倡议提示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6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每到农历七月十五前后,深夜的北京街巷路口总能看见星星点点的火堆燃起,三两人围蹲在火堆旁烧纸钱,待纸钱烧完,留下一地灰烬和随风飘远的烟尘。
其实早在2020年,《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中就提出,不在道路、居民区和其他公共区域焚烧、抛撒丧葬祭奠物品。然而,上述情况还是屡见不鲜。今年中元节前夕,北京多部门再度发布提示,街边烧纸有隐患,倡导市民文明祭扫。
市民有延续传统、遥寄哀思的情感需求,城市有保护环境、维护安全的管理需求,如何在二者中寻求平衡?在民俗专家高巍看来,民俗传承不应拘泥于形式,而应注重内涵的延续与创新,老百姓缺的不是道理和一味地劝导,而是需要一个情感出口,找到好的出口,才能让公众情感有所寄托。
中元节市民习惯街头烧纸,寄托哀思
过中元节,是许多老北京人的传统。古时候,除了烧纸,还有放河灯等特色民俗活动。这一日,北海、什刹海、积水潭的河道与星火相映,“中元似上元”。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也有记载,“中元祭扫,尤胜清明。”
如今,在老一辈市民眼中,中元节虽不像清明节那般郑重,要驱车到京郊陵园祭祖扫墓,但也得在“家门口”完成烧纸等仪式。
人们通常会找个四通八达的路口,用水或粉笔、石头在地上画一个不封口的圆圈,先取零散纸钱点燃在圈外烧尽,再把准备的全部纸质祭品放在圈内燃尽,等到没有了火星,或是最后在灰烬上浇一瓶水,整个流程才算结束。
“烧完纸,中元节就算过了,心里踏实。”年过花甲的市民林女士告诉记者,她小时候随父辈们烧纸,是为了祭奠葬于外地的祖辈,“一般我们只有清明节会回到祖籍祭祖,而中元节、寒衣节,就会在家附近烧纸,寄托哀思。”
到后来,“老家儿”们(方言,指父母或其他长辈)过世,葬在了京郊的墓园,林女士也只有清明节会随孩子一起到京郊扫墓。在北京,陵园墓地不能点燃明火,但她“认老理儿”,总觉得一年里,得在中元节、寒衣节这样的日子烧点纸钱,祭祖才算圆满。
北京多部门发布提示,倡导市民文明祭扫
传统祭祀仪式承载着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情感,但在现代城市中,街头焚烧行为与公共安全、环境卫生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近年来,北京相关部门持续推出引导政策,倡导市民以更文明、安全的方式寄托哀思。
记者注意到,今年中元节前夕,首都文明办就曾提示市民,焚烧纸钱不仅影响公共环境,也会带来安全隐患,倡导市民优先选择鲜花祭扫、植树纪念等环保方式祭祀。2020年6月开始施行的《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中明确,不在道路、居民区和其他公共区域焚烧、抛撒丧葬祭奠物品。
8月底,北京市民政局开通96101殡葬服务专线,并在中元节前向市民发送提示短信,倡导市民文明寄哀思,强调街边烧纸存在安全隐患。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也发布提示,践行绿色祭扫,防范火灾隐患,严禁在居民楼道、绿化带等非指定区域焚烧纸钱,避免引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确需焚烧,应前往指定场所,且焚烧过程全程看护,确保余烬彻底熄灭后方可离开,避免复燃。
另外,消防部门还公布了此前多起因烧香用火,不慎引发火灾的案例,倡导市民强化防火意识,确保祭祀行为的安全性。
“纸钱换鲜花”“云祭扫”,多地推祭扫新方式
一边是千年传统与情感需求,一边是城市文明与安全保障,二者如何兼顾?不在路边烧纸,我们还能以怎样的方式寄托哀思?
记者了解到,今年中元节,北京市昌平区天寿陵园继续推行“纸钱换鲜花”绿色公益活动。逝者家属若携带纸钱等祭祀物品前去,可在园区入口处免费兑换一枝鲜花,以芬芳代替烟雾缭绕。
此外,其他地区也实行了一些人性化的替代措施,为城市管理提供参考方案。
例如,今年中元节前后,山东省聊城市城市管理局在主城区56个点位放置了410个便民祭祀烧纸容器,为市民提供安全、文明的祭祀场地。此举将分散的焚烧行为集中起来,更便于清理,目前很多城市也都采用过这样的办法。
在网络祭祀平台建设方面,今年中元节,江西省景德镇市倡导群众通过“云祭扫”寄托哀思。景德镇市民政局上线了网络祭祀平台,市民可选择亲属安葬的陵园,输入逝者姓名,书写寄语,表达思念。
专家:民俗传承不应拘泥于形式,而应注重内涵延续与创新
中元节作为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对先人的深切缅怀与情感寄托。在北京民俗学会会长、民俗文化专家高巍看来,中元节的核心并非焚烧纸钱,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仪式感和对根源的追思。
“就中元节来说,旧时点河灯是最主要的活动之一。”高巍说,放河灯是人们对生死、未知世界的理解和对先祖的感怀。本质上,这一节日还源于古代的“秋尝”习俗,农作物成熟后,人们要在秋天祭祀时供给先人品尝,分享收获喜悦,表达感恩之情。“这一天,人们将祭奠先人、乘船纳凉、放河灯等活动结合在一起。”
曾经的烧纸活动要在墓前进行,但陵园墓地往往位于城市边界,放河灯便成了人们表达思念、寄托哀思的载体。到后来,因大城市的管理需求,放河灯被禁止,街边胡同口的火堆就成了北京市民的节日寄托。
高巍认为,民俗传承不应拘泥于形式,而应注重内涵的延续与创新。他回忆,2007年自己曾在北京的一处陵园策划了一场中元节公祭仪式,通过统一诵读祭文、书写缅怀话语、点燃法船等方式,引导公众以环保、安全且更具文化内涵的方式表达哀思。活动结束后,许多市民反馈,这样的仪式不仅洁净安全,更是真正实现了情感的升华与传递。
他进一步提出,中元节祭奠还可以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例如,在社区组织居民展示先辈先进事迹、优良家风,由后辈亲自参与布展、讲述祖辈故事,共同感恩先人。这样既强化了根脉意识,又将祭奠从个人家庭层面扩展至社区共同记忆的构建,实现“家国共祭”的文化升华。
高巍说,推动文明祭扫的关键,不在于强硬的约束或宏大的叙事,而在于提供可行、可感、可操作的新方式。“老百姓缺的不是道理,而是一个情感出口。所以,你讲出山一样的道理,不如给大家提出一个好方式,让公众的情感有所寄托。”政府、媒体与民俗学者应协力创造并宣传更多元的祭扫形式,如集中设置焚烧容器、组织开展集体公祭、推广网络云祭扫等,让公众有途径、有意愿主动选择更文明且不乏仪式感的缅怀方式。
他认为,中元节真正的文化价值,在于联结家国情感、传递根脉意识。“当我们能够以更富内涵、更具温度的方式去践行传统,这一古老节日才能在当代社会中真正‘活’起来,实现有情、有义、有序地传承。”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卢茜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6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烧纸:传统与条例的“隔空batt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6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问专家自己烧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6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剩下这点心灵慰藉了,就让它继续吧!支持烧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6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多岁、七十多岁的人说:晚辈的人因生育少或不生育已经快没了,只好在这个日子里用这样的方式与长辈沟通交流了一一很怀念那时多人在一起的时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6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元节全国各地都烧纸祭哀思,传承几千年的民俗需要一直延续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1 18:41 , Processed in 0.18806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