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回复: 0

[科学观察] 科学家制造精子机器人,或用于女性生殖道微创治疗;世界最大冰山解体,可能在数周内消失|科研圈日报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5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微信推送模式又双叒叕变了!如果不想错过更及时、更优质的学术资讯,别忘了点击右下角的“
1.webp
”和“
2.webp
”,科研圈日报每个工作日与你相见ღ( ´・ᴗ・` )



· 气候变化

世界最大冰山解体,可能在数周内消失



3.webp

A23a 从 1986 年至 2025 年 8 月底的移动轨迹(图片来源:法新社)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消息,英国南极调查局(BAS)的科学家表示,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冰山之一 A23a 正在发生解体,或将于几周内消失。


据悉,A23a 重量接近万亿吨,面积达 3672 平方千米。1986 年,A23a 从南极大陆架脱离,随即在海床上搁浅 30 余年。2020 年,由于底部冰川融化,A23a 得以“脱困”开始漂流,并于 2025 年 3 月再次搁浅。2025 年 5 月,A23a 再次被洋流卷走。据法新社对欧盟地球观测项目“哥白尼”拍摄的图像的分析,A23a 现在的面积已不到原来的一半,面积仅为 1700 平方千米。最近几周,A23a 的巨大碎块(面积约为 400 平方千米)已经脱落,面积稍小的碎块也漂浮在附近海域。科学家估计,A23a 会一直跟随南极绕极流锋(SACCF)的强洋流急流漂向东北方,暴露于越来越温暖的海水中,并于几周内完全解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 生物医药

科学家制造精子机器人,或用于女性生殖道微创治疗



4.webp

通过弱低频可控外部磁场和 X 射线透视成像定位精子机器人,或可实现女性生殖道微创靶向治疗(图片来源:原论文)



在一篇近日发表于《npj-机器人学》(npj Robotics)的论文中,荷兰特文特大学(University of Twente)的研究人员将真实的精子细胞改造成了磁性纳米颗粒涂层的微型机器人,未来或可用于女性生殖道微创治疗。


研究团队在人类精子表面包裹了氧化铁纳米颗粒涂层,使其在 X 射线下可见,并能响应外部磁场控制。这些精子机器人可在真实尺寸的人体解剖模型中实现实时追踪与导向,未来有望将药物精准递送至子宫、输卵管等传统方法难以触及的区域。实验证实,这种精子机器人具有生物相容性,人类子宫细胞接触 72 小时后仍未产生显著细胞毒性。该技术不仅可能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癌等疾病提供靶向治疗新方案,还有助于揭示受精过程中的精子运输机制,改善不孕症诊断与体外受精技术。(特文特大学)




· 海外学界

印度已彻底封锁 Sci-Hub,Sci-Hub 回应



当地时间 8 月 19 日,印度德里高等法院(Delhi High Court)下令,印度电子信息技术部(MeitY)和电信部(DoT)应采取必要措施,在 72 小时内发布封锁令,要求立即屏蔽 Sci-Hub 和 Sci-Net 及其镜像网站;封锁令发布后,印度各网络服务供应商应在 24 小时内封锁相应网站。据《印度报》(The Hindu)消息,此举是印度法院对爱思唯尔(Elsevier)、威立(Wiley)和美国化学会(ACS)针对 Sci-Hub 发起诉讼的回应。


当地时间 8 月 25 日,Sci-Hub 在官网发布声明,质疑了印度的封锁措施。Sci-Hub 表示,印度法院于 2021 年初要求 Sci-Hub 暂停发布新论文时,Sci-Hub 遵守了这一规定。此后,Sci-Hub 开展了名为 Sci-Net 的全新项目,该项目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奖励积分机制,鼓励社群将论文上传至开放获取平台。然而,学术出版商以 Sci-Net 项目违反了 Sci-Hub 不得上传新论文的规定为由,要求印度同时封禁 Sci-Hub 和 Sci-Net,此举既不合逻辑也不合法。据《化学与化工》新闻(C&EN News)网站消息,当地时间 8 月 26 日,诉讼原告发表联合声明,重申 Sci-Hub 和 Sci-Net 等盗版网站威胁着大学和个人学生以及专有数据的安全,损害了图书馆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安全。(《印度报》,Sci-Hub,《化学与化工》新闻)




· 学术不端

调查揭露欧洲最大论文工厂,涉 46 国逾 4500 名研究人员



据《自然》新闻(Nature News)报道,一项由柏林自由大学(FU Berlin)和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联合发起的调查发现,一个常用域名为“Tanu.pro”的乌克兰商业组织可能已成为欧洲最大的论文工厂之一。自 2017 年以来,该论文工厂已向 380 本期刊输出超过 1500 篇可疑论文,涉及 46 个国家约 460 所大学的 4500 余名研究人员,主要集中于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


调查指出,该论文工厂与名为“Scientific Publications”的公司密切相关。该公司宣称提供论文编辑与投稿服务,但其宣传语暗示可代写论文或买卖作者身份。此外,该公司相关论文普遍存在数据造假、抄袭、无关引用及操纵同行评审等问题。仅施普林格·自然近几年就收到了 8432 份相关投稿,最终发表 79 篇(48 篇已被撤稿)。研究还发现,其客户不仅限于青年学者,许多为教授或院系负责人等资深研究人员。目前,该公司已在哈萨克斯坦等地设立分支机构,员工规模扩张逾 50%,并不断更新策略规避监管,甚至可能利用生成式 AI 伪造内容。专家警告,论文工厂已构成全球性威胁,治理不能仅依赖期刊编辑,亟需高校、资助机构与各国协同应对,以捍卫学术诚信体系。(《自然》新闻)




· 材料科学

科学家发明双焦点眼镜,按一下即可变焦



5.webp

科学家发明的双焦点眼镜(图片来源:原论文)



过去的双焦点眼镜通常采用上下分区不同焦点的策略,佩戴者须不断调整视线才能分别观察远处和近处的物体。据《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网站消息,在一篇近期发表于《物理评论-应用》(Physical Review Applied)的论文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通过电子方式切换镜片度数的方法,让佩戴者能轻松切换不同视野。


这种镜片由注入了液晶材料的玻璃制成。液晶分子受电场影响后,会改变其在镜片内的排列,进而改变对光线的折射效果,实现变焦目的。据悉,佩戴上这种镜片制作的眼镜,用户只须轻按镜架按钮约 5 秒即可轻松变焦。然而,目前该眼镜的度数调节范围有限,且有效视域仅为传统眼镜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尚难以临床应用。研究人员表示,该技术具备大规模生产潜力,尤其在虚拟现实头显设备领域可能大有可为,他们也正在尝试缩短切换焦点所需的时间。(《新科学家》《自然》)


编写:白一凡、字鑫楠、莫喻枫、黄雨佳

编辑:黄雨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1 21:28 , Processed in 0.159347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