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1|回复: 1

[科学观察] 离谱!生意爆棚依然被赶?香港老字号主动加租却被逼倒闭!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4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 曾有为


来源 | 品牌观察(ID:pinpaigcguan)

1.webp
引言









香港老字号,需要守住“品质”的根,更要学会“变化”的术。


























2.webp


你见过送钱都送不出去的吗?
在香港的结业潮中,深仔记的将军澳分店前上演了一出令人唏嘘的荒诞戏码——
玻璃门外食客们排着长队等待取号,蒸笼里腾起的热气混着菠萝油与云吞面的香气飘出门外。
而站在店门口的创始人李文达,望着这幅“生意红火”的热闹景象,却无奈地叹了口气:“明明业绩比不少商铺都好,我们主动提出加租续约,怎么反被业主逼着搬?”
3.webp


图源:香港01

另一边厢,有的店铺倒在了经营乏力的短板里,更多小商户则直接被租金重担压垮——转型期的香港零售版图上,冰与火的戏码正同时上演,活成了最割裂的吊诡图景。
4.webp


图源:香港01

5.webp

烟火气比不上坪效?

7月14日,一张通告贴在深仔记将军澳分店的玻璃门上,“业绩超然,管理层多次主动提出加租续约,业主仍坚持不续,本分店将于8月下旬停止营业。”
6.webp


图源:深仔记

短短两行字,扎破了“旺铺”的虚像,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之地,业主涨租本是再寻常不过的商业博弈。
可偏生到了深仔记这样的旺铺身上,自觉加租反倒还成了催命符。
深仔记对于香港人来说不陌生了,其深耕香港42年,拥有8间分店,以鲜虾云吞面、叉烧蛋饭、夹着黄油块的菠萝包等传统港式风味深受本地街坊欢迎。
7.webp


而这家将军澳分店于2019年开业,扎根社区六载,早已成为附近居民熟悉的餐饮地标了。
这些年深仔记经营得稳,转型也成功,甚至被内地游客在小红书上种草成了“网红茶餐厅”。
8.webp


有港媒实地探访了深仔记将军澳分店,确实是店内人满为患,店外大排长龙。
9.webp


图源:香港吃喝玩乐

因此,此次闭店也引来了很多街坊的无奈叹息。
10.webp


就连常来的食客也不理解,为什么加租都不肯续约呢?
在社交平台上或许可以得窥一点端倪,有网友爆料称,有开出更高租金的连锁餐饮品牌店向业主洽谈。
11.webp


图源:网友评论

因此,最可能的症结,还是加租幅度没谈拢。
深仔记“业绩超然”,业主心里的租金预期自然水涨船高,双方一谈加租,就卡在了“期望差”上。
从另一方面来说,目前香港零售业正经历从“大众消费”向“品质消费”的转型,年轻客群更愿为“体验感”“稀缺性”买单。
12.webp


业主因此更倾向引入“高净值客群导向”的品牌——这类品牌不仅租金承受力强,还能吸引高消费力的“打卡人群”,带动商场整体坪效提升。
在这种逻辑下,深仔记的“烟火气”反而成了“低效”的注脚:它的翻台率高但客单价低。
它黏住了社区客群,但难以吸引“高消费外溢客”。
它的装修简单,但商场需要的是“能拍照发社交平台”的“网红场景”。
13.webp


说白了,深仔记输的不是“付不起钱”,而是输在“不够高端”。
那些蒸腾着热气的菠萝油、现点现做的云吞面,终究没敌过财务报表上的冰冷计算——老字号的烟火气,在商业世界的“坪效至上”逻辑里,终究还是败下阵来。
14.webp

香港餐饮的未来

在“变与不变”之间

香港餐饮的困境,本质是“传统优势”与“新需求”的碰撞。
它有地道的风味、扎实的功底,却缺了点“懂年轻人”的机灵。
它守得住“品质”的根,却没跟上“体验”的潮流。
但换个角度看,这恰恰是转型的契机。
当港人愿意花时间、花金钱去寻找“值得吃”的餐饮,当新生代愿意为“好体验”买单。
香港餐饮需要的,不过是多一点“放下身段”的真诚——用更亲民的价格、更温暖的服务、更有趣的玩法,让“老字号”重新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15.webp


比如口味创新,香港餐饮的核心优势是“地道风味”,但这不意味着要拒绝创新。相反,将传统手艺与年轻人口味结合,反而能创造差异化竞争力。
除此之外,在获客渠道上也要从“等客上门”到“主动种草”。
在这个社交媒体即流量入口的时代,本土餐饮必须学会自己讲故事。
比如深耕小红书、抖音等平台,鼓励顾客拍照打卡并发笔记(如送小食、打折),官方账号定期发布后厨制作过程、食材溯源故事等等。
深仔记其实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业绩超然被业主逼迁”的将军澳分店,在深圳找到了第二春。
16.webp


随着内地连锁餐饮品牌纷纷进军香港市场,承载着香港地道美食文化的深仔记也不甘示弱,开始了反向攻进内地。
去年9月深仔记在罗湖老街隆重开设了占地4000平方呎的分店。
17.webp


图源:星岛头条

其用一份冒白烟的冰镇鲍鱼、一杯免费的柠檬水,和比香港便宜两成的定价,把“港式茶餐厅”做成了深圳年轻人的“打卡新宠”
传统茶餐厅的“老三样”固然能留住老食客,但要吸引年轻人打卡,必须有一道“能发朋友圈”的“视觉锤”。
深仔记就是用那一锅“冒白烟的冰镇鲍鱼”敲开社交平台的门。
18.webp


图源:香港01

在服务方面,“深仔记”也全面升级,提供了内地高水平的服务体验,为排队等候的顾客贴心地准备了柠檬水等饮品
深仔记的服务升级,本质上是对“内地消费习惯”的精准适配——香港茶餐厅的“高效但冷淡”服务模式,在注重“情绪价值”的内地市场早已过时。
更不可思议的是,是深仔记的“价格妥协”:香港门店40港元一碗的鲜虾云吞面,深圳分店定价35元人民币;通过美团购买,还能再减6.1元,到手仅28.9元人民币——相当于比香港便宜了近两成。
19.webp


图源:香港01

这种“自降身价”的操作,在传统港商眼里简直是“赔本赚吆喝”,但深仔记算的是另一笔账。
内地消费者对价格更敏感,但高性价比能快速打开市场;而通过美团等平台的流量加持,薄利多销反而能提升整体营收。
深仔记深圳分店开店两个月时,已成为罗湖餐饮平台人气榜第二位,每日外卖逾200单。
20.webp


图源:香港01

另一方面,在香港本地餐饮“大换血”时,内地品牌却前赴后继的落户香港并不断加大投入。
比如在内地的老网红“绿茶餐厅”,不到一年时间,绿茶在香港门店量达到7家,单店月均销售额超过200万港元,坪效达内地的3-4倍。
绿茶没有直接复制内地的标准化菜单,而是邀请香港本地米其林一星厨师俞斌联合研发本地化菜单,降低与内地菜单的重合率,比如文火小牛肉、葱香脆皮烤鸭等一道道港式限定菜。
21.webp


图源:国际金融报

在定价上,绿茶把在内地的“相对性价比”延伸到了香港,人均消费约160港元,比本地同类餐饮(如高端粤菜馆人均300港元、日料店人均250港元)低约30%,却比茶餐厅(人均60港元)、快餐(人均50港元)高出一倍。
这种“相对性价比”策略,精准瞄准了香港市场的“中间客群”——他们既不愿为仪式感支付过高溢价(如高端日料),又追求品质感(拒绝茶餐厅的廉价感)。
22.webp


在运营上,绿茶的“敏捷迭代”能力同样惊艳,菜单更迭周期被压缩至“每月小上新、三月大更换”,远快于香港本地餐厅“半年一换”的节奏。
而且绿茶都会通过会员系统收集顾客反馈,并结合实时销售数据,快速调整菜单,一步步满足当地人的口味。
就这么一步步,绿茶在香港打响了名气,用“精准适配”证明了餐饮的本质,从来不是“我要卖什么”,而是“消费者需要什么”。
23.webp

香港餐饮的“破译密码”

在香港餐饮“新旧交替”的浪潮中,无论是本地老店还是外来品牌,都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如何用“精准的策略”连接“消费者的需求”?
所谓“坚守品质”,不是守着老配方、老服务不放,而是守住“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力”。
所谓“拥抱变化”,也不是照搬内地品牌的套路,而是把“港味的独特性”与“内地市场的适配性”结合。
24.webp


当品牌愿意放下“我以为”,真正走进消费者的生活,“北品牌南征”也好,“本地老店新生”也罢,都能在这片寸土寸金的土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 打卡等级:自成一派
  • 打卡总天数:278
发表于 2025-9-5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1 23:06 , Processed in 0.140033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