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4|回复: 1

[心情点滴] 我在法国亲历历史课,不止记忆的传承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发表于 2025-9-3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png

2.webp

历史是今天的主题,在这个特别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我们也请到了身处海外的华人妈妈、老师,来谈谈她所亲历的当地历史教育。


内容合作 | 微信号:waitan2022

邮箱:tbeducation@daznet.cn


文丨苍碧    编丨KK


3.webp



4.webp

在历史现场上历史课



今年24日,128名法国高中生冒着寒风,踏上“纪念与公民责任”教育项目的旅程,前往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直面二战的残酷历史。
 
比起校园里五颜六色的跑道,青葱绿油的环绕;奥斯维辛集中营四面缠绕的铁丝网显示了一个穿越剧场,悄然无声带学生们无声无息回到祖父辈的岁月。
 
学生们穿行于营房、毒气室和焚化炉之间,复踏着旧人的足迹,看到堆积如山的鞋子、衣物和人发,这些青春懵懂的青少年脸上,只剩下凝重与默然。不少人还红了眼眶,甚至情不自禁地抽泣起来。
 
“一直以来在课堂上学习这段历史时,总觉得隔着课本,了解不透。但走进这里才深刻意识到,这是真实发生过的我们脚踩的地方曾有人蹒跚过、遭罪过,甚至被夺取了生命。”一名学生莫名感叹。而墙壁上留下的条条抓痕深深震撼了学生们的身心:“亲眼看到这些痕迹,内心有种无言的冲击。” 


学生们气氛凝重地参观着每寸土地,神情专注而庄重,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偶尔提出问题,试图理解历史的厚重与残酷。



参观过程严肃又认真,平时上课嘻哈松弛惯了的法国学生忽然间有共识地变得鸦雀无声,似乎被一种无声的沉默主导——那是带着历史,必须被倾听的沉默。





5.webp
6.webp
7.webp
8.webp
9.webp
10.webp
11.webp
左右滑动查看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照片



像这样的学习之旅,是法国奥克西塔尼大区、图卢兹与蒙彼利埃学区延续多年的教育项目。教学活动不仅包括了法国的高中生,还囊括了职业高中的学生,至2024年已吸引超过750名学生参观,属于法国“记忆义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二战老兵日渐减少,但二战历史始终是法国中学教育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在初三与高三阶段,历史上的纳粹主义、犹太人大屠杀以及二战的惨痛教训被放在核心位置反复讲授。



许多法国学校也不满足于课堂上的纸面教学,会定期积极组织学生亲赴历史现场,用真实的场景替代抽象的叙述。



文章开头的场景,就是法国学生的共同记忆。用真实的场景替代抽象的叙述,是法国历史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12.webp

13.jpg
14.jpg
15.jpg



不仅是奥斯维辛,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象征的凡尔登战役遗址,也成了法国教师多次带领学生参观的历史地标。


在一战的集体记忆中,凡尔登战役始终占据着象征地位:战后初期,它曾是“胜利者记忆”的载体;1960年后逐渐转变为法德和解的见证地;到了1980年后,这里逐渐成为“和平与友谊”的象征。



法国教育组织方也曾多次强调:“我们都必须成为记忆的传承者。随着幸存者逐渐凋零,记忆不能随之消散。必须牢记。悲剧不应也不能重演。


16.webp

从知识传授到公民意识



事实上,经历过二战时期的老一辈法国人,对德国的情感还是比较复杂的。像我先生的爷爷,就曾亲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受过伤、更获得过荣誉。


我先生的叔叔也是一个战争迷,从小很喜欢收集所有与战争有关系的旧物品,退休后,他把多年来珍藏的一、二战相关藏品整理出来,在当地市政府的支持下,开办了一家小型战争纪念馆。如今,他专门负责纪念馆的打理,还会接待周边地区学校组织的学生参观。


17.webp

我先生祖父为法国一战争光的奖状及勋章



从这样一个小小的切口,便能窥见法国对历史教育的高度重视。就在去年全法历史中考中,二战再度成为考察重点。



其中一道题目取材于幸存者吉内特・科林卡的回忆录《重返比克瑙》,要求学生剖析集中营的运作模式与法西斯的暴行。(编者注:比克瑙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内三大主要营区之一)


这位幸存者的经历本身就极具震撼力:当年,科林卡与家人一同被盖世太保逮捕,在集中营中九死一生,最终成为家族里唯一的幸存者。



18.webp

法国历史中考题



除了常规的历史遗迹参访、纪念活动组织、历史课程传授与考试测评外,法国教育者还在持续创新教学方式——他们将图像资源引入课堂,尝试叙事手法的突破。



同时,也会借助儿童读物、动画、电影等文化作品传递历史知识,并尝试通过跨学科教学,让学生的历史体验更立体。


像在滨海塞纳省帕维伊,就有初三的法国学生制作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模型,以此深化对纳粹罪行的理解。


19.webp

20.jpg
21.jpg
22.jpg


奥斯维辛集中营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在传承历史记忆的同时,法国教育还非常强调多元视角与批判性思维。官方指引一再强调历史学家和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保持批判性,因为这些见证不可避免带有主观色彩。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一要求?


教师们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不同群体的证词:


比如抵抗者的经历,介绍阿尔萨斯裔犹太青年让・迈耶在普伊昂韦莱的避难故事;


也会引入驱逐者的遭遇,像维尔迪夫大搜捕中约有1.3万名被送往奥斯维辛的犹太人;


同时也还有普通人的视角,如奥斯维辛幸存者艾达・格林斯潘的回访记录,让学生直面集中营的残酷本质与幸存者战后的孤独境遇。


这些视角不同的案例,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复杂性,更引导他们从个体经验出发,深刻思考战争与人性的深层关联。


总体而言,法国战争记忆教育已超越历史传授,成为公民教育,让青年理解和平的重要性,更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3.webp

战争的记忆不分边界与国籍,

但至今尚不完整



法国的这种教育实践,为如何承载沉重历史提供了一种范本。



然而,战争的记忆从不仅限于欧洲。构建完整的人类历史记忆,依然是未竟的全球性事业。



曾有记者在街头调查随机采访了60个法国人,几乎无一人知道日军侵华,甚至有人反问:“日本不是二战的受害者吗?” 正如网友讽刺的:“在西方历史课本里,亚洲战场的篇幅还没薯条长。”


这种认知缺失,可见充满痛楚的历史记忆还不完整,但好在一些人正在弥合。
24.jpg
25.jpg
26.jpg



亚历山大的母亲是日本人,父亲是法国人。一次在跟随学校参观奥斯维辛后,他开始深入研究二战历史。广泛阅读资料后,他忽然震惊地发现:亚洲也发生过相似的事。


然而,日语流利、曾在日本游学的他,却从未听人提及过这段历史。当他支支吾吾,意图与母亲探讨时,只得到沉默与拒绝:“这是法国教科书里的历史,我不想谈论。你是法国人,去问你父亲。”


母亲的回应让亚历山大陷入更深的困惑。这种疑惑、矛盾与撕裂感让亚历山大痛苦不堪。最终,在父亲的引导下,他才逐渐明白了历史的真相。


而亚历山大对历史的探索,也变成了一段与身份、家庭、文化记忆纠葛在一起的自我追问。


还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法国历史学家正突破西方中心史观,将南京纳入二战叙事,使历史的世界性与对人性的警示更完整。



● 像法国卡昂纪念馆,在2010年就决定将中日战争内容纳入常设的展览项目。馆长Stéphane Grimaldi一再强调:“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 1937 年 12 月南京大屠杀。这是人类堕入不可接受与大规模屠杀深渊的时刻。”



● 2016年,年接待量达800万人次的卡昂纪念馆,还推出临时展览《1937:南京的六个星期》。除了展览 270 张照片、实物、证词与影像,还特别放映了法国导演 Michaěl Prazan 的纪录片《南京:废墟中的记忆与遗忘》,试图打破沉默。


27.webp

28.jpg
29.jpg
30.jpg



历史不是书本上枯燥的日期和事件,实则是与生命、记忆和人性息息相关的现实。记忆的传承需要教育体系的支持,需要个人的勇气,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这或许正是历史教育最沉重、也是最珍贵的使命——让年轻一代懂得,沉默换不回逝去的过往,历史绝不能重蹈覆辙。



正如一名走出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的法国学生所言:“走出这里,我更明白和平的珍贵。”


K12 成长与教育社区

追踪前沿资讯   洞察成长规律

挖掘充满温度的故事   探索融合世界的教育
  • 打卡等级:自成一派
  • 打卡总天数:148
发表于 2025-9-3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LZ的帖子,我只想说一句很好很强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5 18:59 , Processed in 0.215585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