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7|回复: 5

[科学观察] 特朗普只给中国4天时间,第三国蠢蠢欲动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2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期,白宫放话“不给稀土磁体就加200%关税”,谈判桌上又摆上了大豆、技术出口、关税这些老话题;再往远看,墨西哥还被曝打算2026年预算里给中国货加税,汽车、纺织、塑料一个都跑不了。三条线缠在一起,还加了个“四天倒计时”的紧张感,不少人问,中方手里还有没有牌、硬不硬。有,而且不止一张。
先来看下近期的新闻,特朗普见韩国总统时说了两句话,一句是“美国会和中国处得挺好”,另一句是“稀土磁体必须持续供应,不然就加200%关税,还不止这一招”。这套“胡萝卜加大棒”的套路不新鲜,新鲜的是他专门盯着“磁体”说事儿。这可不是随口说的,懂产业链的都知道,稀土矿本身不算稀罕,稀罕的是分离、冶炼和造磁体这几个环节——要能大规模生产、保证质量、还能控制成本,这才是关键。而这些环节基本都集中在中国,这正是美国军民产业的“软肋”。
1.webp


但问题也摆在这儿:200%关税这话,听着更像谈判桌上的吓唬人的数字。真要落地,美国的通胀肯定得往上走,制造业成本直接飙升,风电企业、车企、电机厂第一个受不了,美国自己说的“降通胀”就成了空话。这张牌的杀伤力,不看口号多响,看的是美国愿不愿意为了政治作秀付出实际代价。我不否认他们敢加税,但越靠近大选,通胀和就业这两件事越重要,他们能操作的空间就越小。更何况,现在的供应链早就不是“一刀切”的时代了——中方今年已经把7类中重稀土相关产品纳入许可管理,还能追踪去向,这就让谈判有了“节奏”:供给不是彻底断了,而是攥在手里,想松就松、想紧就紧。能控制节奏,才是真的有力量。
说到谈判,另一个能拿捏的点也越来越硬——大豆。九月是美国新大豆收割的季节,往年这时候订单早就排满了,今年中国一船都没买,美国大豆行业协会都坐不住了,特朗普自己还在社交平台上喊话,甚至说希望中国“买四倍的量”。这个时间点卡得特别准:就用这种能替代、还能直接影响美国内政的商品,去换关税政策和技术出口的“准信”。等美国的仓库、港口都堆着大豆,农户等着卖豆换钱的时候,这张牌的分量就显出来了。不少人问,这是不是把农产品政治化了?说实话,这是对方先把贸易政治化,我们才这么应对的。谈判本来就是算账,既然他们喜欢用关税算账,那就用订单对冲回去。
彭博社的消息说,墨西哥政府打算在2026年的预算里写进对中国货加税的内容,涉及汽车、纺织、塑料这些行业。注意两个词:“预算”“2026”。这更像一份“表姿态”的文件,是写给华盛顿看的“投名状”。墨西哥新政府辛鲍姆手里最关键的就是对美出口——超过八成的货都卖到美国,这就意味着关税、通关、治安、毒品这些事,都可能被美国拿来做文章。如果华盛顿还揪着“中国货经墨西哥绕道美国”说事,墨西哥摆出“我会动手管”的样子,能不能换多少好处不好说,但至少能给美国一个交代。可这姿态一旦真要落地,账就不好算了。墨西哥汽车出口的链条里,中国零部件占比可不低,家电、加工贸易也是如此。加税不是凭空多一把刀,是把成本加在墨西哥自己的制造业上——链条越长,成本传导越狠,最后要么让美国消费者买单(涨价),要么让墨西哥工厂吃亏(压利润),还得再推一波通胀。
2.webp


墨西哥以前一直说“不选边站”,一边赚北美市场的钱,一边和中国搞配套合作,姿态好看,收益也不错。可一旦把“对华加税”写进预算,哪怕离执行还远,也等于自己拆了“不选边”的一半台阶。拉美邻国会怎么看?巴西、阿根廷这些年顶着美国压力,还是和中国保持深度合作,谁都知道,在区域里的信誉是慢慢攒的。墨西哥要是高调转向,不光会让中墨之间多摩擦,还会丢了自己在拉美的斡旋空间。更现实的是,供应链会“用脚投票”——政策一不稳,企业先慌了,项目先延期,订单先分散,风险就这么悄悄从预算表转移到了工厂车间。
那中方该怎么办?要三个层面一起推进,节奏要稳,力度要准。
第一个层面,稀土和关键材料的“阀门管理”。 现在手里的工具已经很成熟了,许可、配额、追踪去向这些手段都到位了。重点要做两点:一是把“供应稳不稳定”和“关税对不对等”绑在一起——明确告诉对方,只要不把关税当武器用,供给就稳定;一旦越界,供应节奏就收紧,而且是能查得到的收紧。二是把“磁体”这个核心环节攥牢,用组合手段代替硬对抗,比如控制额度发放时间、调整价格曲线、把控发货节奏,让对方知道:想要稳定供应,就得在关税、技术管制上给个准信。这不是搞对抗,是逼着谈判回到“产业成本、政策预期、供应安全”的理性轨道上。
第二个层面,对墨西哥的“窄门替代”。 意思很简单:让对方有面子,也有台阶下。与其搞“一刀切”加税,不如搞原产地执法合作、反规避专项协作、技术标准对接。可以把商品分成白、灰、黑三类:白名单畅通无阻,灰名单搞审查,黑名单明确禁止;再配合过渡期和豁免清单,把汽车关键零部件、基础原材料、农业投入品放进豁免里,避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同时,把账本摊给墨西哥看——用数据告诉他们,加税不是建“护城河”,是给对美出口加“隐形税”,最后通胀和就业都会受影响。
第三个层面,企业和产业链的“自我修复”。 外面政策不稳定的时候,内部管理就得变硬。比如对墨西哥的订单要分散,关键产品搞双供应商和安全库存,合同里加上“关税和合规成本怎么分摊”的条款;在墨西哥的项目,尽量选“不敏感”的环节,比如售后、模具、维修、物流,把本地化增值率提上去,把USMCA(北美自贸协定)的原产地规则、价值含量要求算透,BOM表(物料清单)、追溯系统、第三方审计都提前准备好;同时推进区域替代:拉美的巴西、智利、秘鲁、阿根廷,亚洲的RCEP成员国,都能当“缓冲带”;金融上,多搞几种货币结算,货运保险里加“政策突变免责”条款,用价格对冲、回购安排做“类期权”防护。供应链的韧性,从来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是靠细小但扎实的调整堆出来的。
3.webp


很多朋友关心,特朗普说的“四天倒计时”到底啥意思?其实更像是“节拍器”。美国大豆收割季就在眼前,中国要不要下单、下多少单,会和关税、技术管制的政策绑得更紧。这个倒计时不只是给中方的压力,也是扔给美国农场主、贸易商和期货市场的“石子”——市场会根据这些声音定价,而政治人物也会被市场反应“反噬”。再看墨西哥的预算:2026年才执行,具体税率、清单、执行时间都没说,目前没有官方信息,一切都得等确认。也正因为这样,沟通的窗口还开着——谁能先把“姿态”变成“理性”,谁就能少花冤枉钱。
这种博弈听着抽象,但落到实处,都是很具体的影响:风电厂买磁体的价格、新能源汽车电驱的成本、家电厂采购电机的预算、汽车厂的线束和控制模块供应、边境工厂的订单和排班、农户的大豆仓储和运输……这些才是关税口号背后的真实世界。贸易战没有赢家,关税战更像“自残式举重”——看谁先扛不住体力。当一个国家要同时顾着通胀和就业的时候,口号再响,也得掂量掂量“杠铃”有多沉。
这几天也看到不少杂音:有人把中方的稀土许可说成“断供”,这不对——许可是“阀门”,不是“封门”;还有人把墨西哥的预算风声当成“板上钉钉”的政策,这也不准。新闻得允许“再飞一会儿”,把事实和猜测分开,把时间点和力度搞清楚,才能看清棋盘上的真实位置。信息太多的时候,最怕被口号牵着走。该谈就谈,该反制就反制,力度对着力度来,用节奏换空间。只要把产业账算清,把利益绑定做深,对方那些极端的牌,在现实成本面前自然会“软下来”。
稀土不是筹码,能控制节奏才是;大豆不是目的,换政策准信才是;墨西哥不是敌人,政策不稳定才是;关税不是武器,通胀和就业才是最终裁判。把这些串起来,就明白为啥中方的反制已经“箭在弦上”——但箭往哪射、用多大力,不靠情绪,靠产业逻辑、谈判窗口和市场信号来定。
把问题拆小,把时间拉长。今天的稀土许可、明天的大豆订单、后天的墨西哥预算,不是孤立的事,是同一个长周期里的节点。每个节点做对一点,加起来就是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这是大国的节奏感,也是一条能走通的路。当外面的节拍器催得紧的时候,更要在心里敲准自己的鼓点——只要鼓点不乱,就不会唱错调。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2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特不靠谱”伤敌一千,自损一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2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不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2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新闻说特朗普是要中国买4倍量的大豆,这个大哥又说特朗普要求中国买4倍量的土豆!到底是什么豆?莫非特朗普是在逗我们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2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先去看病吧,你还能活4天不都无法保证,你选那个儿子已经准备随时顶你的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自成一派
  • 打卡总天数:278
发表于 2025-9-3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2 05:27 , Processed in 0.200167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