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回复: 2

[科学观察] 特朗普想带上李在明来?外交部的回应有深意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近国际舞台上的“大事件”有点密集——一边是中国即将办的上合组织峰会,规模被说“空前”;另一边是中美之间各种动向不断,从特朗普放话要访华,到传中方经贸官员可能赴美,还有外交部的明确回应,每一条都让人想多了解几句。
先说说上合峰会的事儿。已经确定了,峰会会在8月31日到9月1日在中国举办,不少消息都提到这次规模“空前”,而且有多位国家元首和国际组织负责人有望来参会,名单里据说还有不少“分量级”人物,不过具体是谁,还是得等官方最终发布才准。
再看中美这边的动向,最近可真是不少。先是特朗普抛出了消息,说自己“今年或者明年初有可能访华”,更有意思的是,他和韩国总统李在明会面的时候,还抖了个小包袱,说要是访华,说不定能和李在明“同机飞过去”,顺便还打了个环保的旗号,这话一出来,也引了不少关注。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条线——有媒体放风说,中方的经贸官员可能会去美国接触,甚至有人把这事儿包装成了“第四轮谈判”,不过目前也没有更明确的信息。
面对这些外界的“躁动”,中国外交部也给出了回应,两句话说得很清楚:一是元首外交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引领作用;二是处理中美关系,得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来,同时也希望美方能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相向而行。虽然这口径不算新,但放在当下这些动向里,场合可不一般,分寸拿捏得很稳。
先说说上合峰会这事儿。
别光盯着“来了多少人”看,这根本不是它的重头戏——关键是“谁愿意把真问题摆到桌上谈”。上合组织横跨欧洲和亚洲,这么大的地盘,不是大家凑一块儿拍张合影就能撑起来的,得看那些“硬茬儿事”能不能推进:比如跨国的运输通道通不通、能源怎么合作、安全怎么保障、做生意用什么货币结算,这些都是实打实影响各国利益的事儿。
现在看消息,联合国、上合自己的秘书处,还有东盟、独联体、集安组织、亚投行这些机构的头头可能都会来。这个阵容说明,这次峰会不只是“走个流程、互相客气”,更像是“大家坐下来对一对规则”——比如以后在欧亚这块儿做事,按谁的规矩来、怎么配合,得聊清楚。
1.webp


再说说特朗普那档子事。
他说想访华,这也不是第一次提了;又说稀土磁体这事儿,还放话“要是不卖给美国,就加200%的税”,这招他以前也用过。其实特朗普谈判的套路一直没变:先把“筹码”堆得高高的,然后再留个“台阶”,等着跟对方谈条件、做交换。
稀土磁体这东西不简单,既是真金白银的生意,也关系到安全——美国的军工(比如造武器)、电动汽车的电机、风力发电机这些领域,都离不开它。而中国在稀土磁体这条产业链上的优势,不是短时间内靠美国政府给几笔补贴就能追上的。反过来,美国对这东西的需求是真的大,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他说要加高额关税,看着挺凶,但真这么干,最先疼的是美国自己的企业——比如那些靠中国稀土磁体做零件的军工、汽车厂商,成本一下就涨上去了。特朗普心里其实门儿清,他喊这些话,不是真打算“切断和中国的合作”,而是想“换好处”:一方面要中国保证稳定供货,还得给个好价格;另一方面,也想在政治上搞个“胜利噱头”,好跟美国国内说“我为美国争到利益了”。
至于他顺带提了李在明,说什么“可能一起访华”,这更像是故意加的“戏码”。懂外交实务的都知道,两个国家的领导人“同机访华”这种事,几乎不可能——韩美中三边关系本来就敏感,这么干只会添乱。他这么说,更像是制造个话题:一方面暗示“韩美在对华问题上是一条心的”,另一方面也让媒体有的写、让咱们这边得多琢磨琢磨,其实没什么实际意义。
现在常说的“安美经中”这种路径调整,说白了就是韩国想在安全上靠美国、经济上和中国合作,但这么做背后其实被技术、安全、供应链这三件事互相牵制着,没那么容易。真正的变化不是大家说的“跟中国彻底断开合作”,而是“分层次对待”:涉及安全敏感的领域,管控会更严;普通的贸易生意,会多找几个合作对象避免依赖;供应链也会多准备几条后路,防止一条断了就卡脖子。
2.webp


韩国的处境其实挺难的,一边要搞高端制造业、离不开和中国的合作,一边又要跟着美国搞安全联盟,夹在中间就得特别精细地找平衡,不能偏了哪头。之前特朗普说什么“和李在明同机访华”,其实就是故意把韩国这种尴尬摆到明面上,每次这么公开调侃,都是在帮韩国定立场——让外界知道韩国跟美国是一伙的。但对咱们中国来说,能看懂他们这种摆姿态的小心思,不代表就要跟着他们的节奏走,咱们要抓的就是“愿意来谈就好好谈,谈了就得有实际成果落地”的实在路子,不搞虚的。
再说说大家热议的“中美第四轮谈判”,其实不用急着纠结是第几轮,关键得看三个实在的:有没有官方正式宣布要谈、有没有工作层面的人在细化具体怎么谈、谈完之后能不能拿出实实在在的、能量化的成果,这三点才是判断谈判有没有谱的标准。之前提到的大豆议题,其实一直是双方想缓和关系时,比较好操作的选项。对中美来说,大豆是典型的“政治属性低、经济作用大”的品类,谈成了签得快、落地也稳,还能对冲掉一些舆论上的杂音。当然它不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但可以当成测试双方诚意的信号——如果大豆合作能顺顺利利推进,再加上美国多给中国点能源订单、搞点关税减免的小清单、加快审批中国企业需要的许可这些“技术性的小成果”,那两国高层进一步互动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反过来,如果美国还在加关税、加强对华管制,甚至把中美之间的问题扯到第三方安全议题上,让舆论对抗更激烈,那特朗普想在今年访华,基本就没什么机会了。
咱们单说特朗普,要是把他放在自己的政治周期里看,现在抛出“想访华+用高关税吓唬人”这一套,就是典型的为选举造声势的组合拳。一方面得在选民面前装得够强硬,显得自己能“拿捏”对手;另一方面又不能把路堵死,得留着谈成合作的空间,好到时候拿出来当政绩说。对咱们中国来说,看明白他这点心思不难,难的是选准时机——啥时候跟他谈、在哪些具体问题上跟他做对等交换,这才是关键。
3.webp


根据以往的经验,咱们得坚持“小而实”的路子,少给那些虚头巴脑的承诺,多做能落地的事。谈成一个就落实一个,能算清具体数字的就明确量化,能放进固定机制里长期执行的就写进去。这么做的好处很明显,就是把特朗普那些喊口号、放狠话的话术,拉回到讲规则、办实事的框架里,让外面舆论再怎么吵,也尽量少影响实际合作的推进。之前外交部说的那些话,表面看像是外交套话,其实是设了个门槛:有诚意就拿实际行动来证明,没诚意的话,说得再好听也没用。
现在越来越多国家的元首、国际组织的负责人,愿意到中国这个场域来聚一聚,这本身就是在“投票”,投给“有问题能沟通、规则能商量”的模式。有人投票,大家心里就会有预期;有了预期,反而会形成一种约束——这种外部约束,能反过来限制中美之间摩擦的升级幅度,毕竟谁也不想让其他国家看笑话、失了合作信任。对中美这样的大国来说,外面世界的耐心不是无限的,想重新建一套供应链来替代原来的,也得花不少钱、付出不少成本。所以你可以态度强硬,但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可以坐下来谈判,但不能光说不练、玩虚的。谁先把“负责任的态度+能验证的行动”摆出来,谁就能在国际舆论里占上风。
现在这场多线并行的博弈,比短期谁的嘴硬、谁的声音大,其实没那么重要;长期看的是谁的制度更稳定、更靠得住。上合峰会的灯光已经亮了,特朗普那边还在对着话筒说个不停,外交部那两句“相向而行”的话,就像钉子一样把节奏钉在了“务实”上。接下来该谁出牌、怎么出,不如让事实自己说话。等那些技术性的成果包一个个落地了,高层互动自然会顺理成章;要是美国还在加关税、加强管制,那访华的传闻不用别人反驳,自己就会慢慢消失。在这个节点上,别被情绪带着走,把精力放在办实事上,比什么都重要。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妹AI 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自成一派
  • 打卡总天数:278
发表于 2025-9-2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2 04:07 , Processed in 0.15983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