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6|回复: 20

[科学观察] 美国查出“核辐射虾”是怎么回事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8月19日,FDA通告印度尼西亚出产的一批冷冻虾包装上检测出放射性物质铯137,后续检测证实在虾中也检测到该放射性物质。基于此,源自同一印尼加工厂的冷冻虾产品将执行召回,最初为部分沃尔玛超市自有品牌Great Value的冷冻虾,如今扩展到其它一些超市的虾类产品。由此,美国出现核辐射虾引发关注,同时,放射性物质的来源也有多种猜测,其中也少不了是否与福岛核电站相关的揣测。先说两个结论:

  • 所谓“辐射虾”对健康威胁极低,召回是出于极度谨慎,并非有现实危险
  • 虾出现铯137污染原因不明,但可以基本排除与福岛核电站的关联
关于“辐射虾”的健康威胁,我们可以看FDA公布的检测过程与结果。冷冻虾检测出放射性物质铯137始于美国海关发现来自印尼一家名为PT. Bahari Makmur Sejati公司的冷冻虾产品外包装存在放射性污染。随后,FDA针对该印尼公司的五种不同虾产品做了采样检测,其中有一只包裹面包粉的冷冻虾检测出铯137,含量为68.48 Bq/kg +/- 8.25 Bq/kg(贝克勒尔/千克,贝克勒尔为放射性含量单位)。注意仅此一只虾检测出放射性,其它样本均为阴性。而且,无论是外包装上有污染的产品,还是FDA检测出铯137的冷冻虾,均被海关直接退回,并未进入美国。如果没进入商业销售阶段,那为什么会有召回呢?这是因为在美国海关首次检测出PT. Bahari Makmur Sejati公司的冷冻虾包装有铯137污染后到FDA在8月14日正式将该公司列入拒绝进口的警告名单,中间有时间差,也是在此期间,有部分来自PT. Bahari Makmur Sejati公司的冷冻虾进入到美国境内。沃尔玛等超市需要召回的冷冻虾产品,也是来自这部分进口。注意,之所以召回并非这部分冷冻虾检测出了铯137,而是因为它们同样来自PT. Bahari Makmur Sejati公司,与查出放射性污染的那些虾属于同一公司加工,进口时间也在查出第一批被污染虾之后。这当然意味着需要召回的虾当然也可能有污染,可是考虑到FDA检测出铯的样本比例很低,召回是出于高度谨慎,并非严重风险。更重要的是,检测出的铯137含量并不高,对人体健康威胁也很小。铯137是一种半衰期约30年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裂变反应。也是由于该来源特征,铯137通常作为核武器试验、核反应堆事故后的主要放射性产物,被跟踪研究。由于人类历史上的多次核试验,目前海洋中差不多有1-2 bq/立方米的背景铯137。环境背景铯137的存在,让虾等水产品查出极微量的铯137很正常。可是FDA检测到68 bq/kg远超一般背景辐射,必然是有污染。只是这68 bq/kg虽然预示污染,却不代表能威胁健康。参考FDA对食物中铯137有个需要干预污染量标准,是1200 bq/kg。目前检测到的污染程度远远低于该值,实际健康风险很低,可以说对消费者健康是基本不可能构成实质威胁。FDA在解释召回时,提出长期暴露在这种低剂量辐射,再加上有些人可能因为医学原因要接触辐射,会构成潜在风险。这种可能性当然存在,只是几乎接近于零。我们可以参考饮用水的铯137标准。美国EPA提出的铯137上限是7.4 bq/L,加拿大和中国都是10 bq/L。成人每天摄入水的量约为3-4L,其中20%来自食物,其余为水、饮料等。假设饮用水含铯10 bq/L,每天摄入3L,对应30 bq的铯137摄入。这在加拿大、中国都被认为不会构成健康威胁的量,换成冷冻虾,含铯68 bq/L,几乎是每天吃一斤虾。有多少人会长期坚持每天吃一斤虾?综合目前冷冻虾检测出放射性物质的情况、量,相关放射性物质的食品、饮用水标准,可以得出结论:消费者实际面临的风险非常低,可以忽略不计。至于此次冷冻虾的铯137污染来源,FDA还在调查过程中,相关通告中提到的是“该产品似乎是在不卫生的条件下制备、包装或保存的,因此可能受到铯-137的污染”。根本没有提福岛核电站。其实从福岛核事故之后的各种环境监测以及印尼的虾产业运营方式也可以排除二者存在关联的可能性。从针对太平洋的海水检测看,铯137早就恢复或接近恢复到背景值,比如美国在白令海圣劳伦斯岛做了多年检测,从14-18年,除了18年海水中铯137为2.4 bq/L外,其余均在2 bq/L以下。2012年,NOAA在洄游到美国西海岸的蓝鳍金枪鱼里检测到铯137,应是鱼从日本海域碰上,可铯137含量仅为2 bq/kg。阿拉斯加从2014年就开始和FDA等部门合作检查当地水域鱼类中包括铯137在内的几种放射性元素,数据公开,迄今最高的是21年在白令海捕到的一只帝王蟹,铯137含量3.85 bq/kg。实际上新闻上能找到与福岛相关的铯137超标海洋水产,基本都是在核电站附近捕获。印尼产的冷冻虾显然不属于此类。此外,印尼是全球第四大虾类出口国,但主产是养殖的中南美白对虾和斑节对虾,并非在太平洋捞野虾。当地虾农是将沿海的红树林圈围起来,改成养虾的池塘,养出来的虾和太平洋就没啥关系。2018年,印尼出口虾总量约14.9万吨,87%出口到美国和日本。其中,中南美白对虾产量更高,印尼在该类养殖虾里排行全球第四,仅次于中国、印度、厄瓜多尔,对美国出口的量则仅次于印度。这次查出污染的大概率也是养殖的中南美白对虾。而涉事的PT. Bahari Makmur Sejati也不是小企业,是印尼最大的虾类出口公司,2018年出口量达2.5万吨。
1.webp

但包括印尼在内,全球养殖虾普遍存在养殖、加工条件恶劣,易出现污染等问题的风险。这次的铯137污染,大概率也是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这事需要弄清原委,防止污染情况继续,可是消费者大可不必恐慌,更不必再度重回过去几乎成了国际笑话的核废水阴谋论。




订阅关注防失联










前沿医药,请关注







参考资料
https://www.fda.gov/food/alerts-advisories-safety-information/fda-advises-public-not-eat-sell-or-serve-certain-imported-frozen-shrimp-indonesian-firmhttps://www.uaf.edu/news/archives/news-archives-2010-2021/water-samples-detect-low-levels-of-fukushima-related-contamination.php
https://www.fisheries.noaa.gov/west-coast/science-data/fukushima-radiation-us-west-coast-tuna
https://dec.alaska.gov/eh/vet/fish-monitoring-program/radioisotopes-in-fish-caught-in-alaskan-waters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确实让人敬佩!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生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么急着跳出来给小日本洗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想问小日本核污水排海后,海鲜产品是否还安全?好像都没人关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洋流运动懂吗?地理没好好学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日本走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吃小日子海鲜,最保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海海产品到底有没有污染,中国🇨🇳权威机构有声明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没有查出原因前,请不要下结论。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虾污染与日本福岛核泄漏无关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你的健康,建议作者多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2 08:48 , Processed in 0.24946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