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回复: 2

[科学观察] 每天大便 3 次和每周大便 3 次,哪个更健康?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不知道你有没有“大便焦虑”,每天都格外关注自己的排便情况,如果有一天不规律,就会感到莫名的焦虑。


其实,每个人的排便习惯都不尽相同,有人每天就要排便几次,也有人几天才排便一次。


那么,人的排便频率究竟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到底什么频率才算健康呢?


1.webp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正常的排便频率是什么样的?



根据美国胃肠病学会(AGA)的观点,正常的排便频率范围为每天 3 次以下~每周 3 次以上,前提是排便过程无痛、无困难,且粪便形态正常[1]


排便频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膳食结构、水分摄入、活动量、心理状态、药物因素以及肠道状态和菌群组成[2]


换言之,大家不必强求每天排便,只要排便规律、顺畅、不影响生活质量,无论次数偏多或偏少,均可能属于健康范畴。


什么样的排便频率算过于频繁,

需要注意?



如果每天排便超过 3 次,且粪便不成形,呈稀烂或水样状,可视为排便频率增加。


尤其出现排便的时候伴有腹痛,平时老感觉有便意去厕所又拉不出多少(或者拉了又感觉没拉完),甚至夜间睡觉的时候也忍不住起来排便,这些情况更应引起重视。


更合理的判断应该基于个人平时的排便习惯看排便次数或性状和以往相比是否有明显改变,来判断异常。


引起排便增多的常见原因包括:


❖ 食物过敏或不耐受,比如吃了某些容易引起肠胃不适的食物。


❖ 肠道吸收不良,导致食物残渣增多。


❖ 感染性因素,比如肠道细菌或病毒感染。


❖ 个别疾病,如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等。


除上述因素外,情绪、压力或焦虑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肠道功能,导致排便频率增加。


什么样的排便频率算太少,

可能是哪些原因?



根据罗马 Ⅳ 标准,如果在 3 个月内,反复出现以下症状中的至少两项,就可以被诊断为便秘[4]


排便费力、粪便干硬、排便不尽感、肛门或直肠有堵塞感、需要借助外力辅助排便,以及排便次数少于每周 3 次。


引起排便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很多,比如[2]


❖ 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不足,会让大便变得干硬,难以排出。


❖ 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肠道蠕动减慢,排便自然也会减少。


❖ 有些药物的副作用,以及肠道神经或动力出现障碍,也可能会导致排便不畅。


❖ 对于幼龄儿童来说,还可能存在忍便不排的情况。


如果排便频率减少,同时还出现明显腹胀、缺铁性贫血、原因不明的体重下降、腹部肿块或持续腹痛等报警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检查,以排除器质性问题[2]


除了排便频率,

这些情况也需要注意



健康排便的标准包括[5]排便规律、不费力、无腹痛,粪便外形接近布里斯托大便分类的 3~4 型(即下图的软条状)


2.webp

布里斯托大便分类,从上到下分别为 1~7 型



如果在排便时,出现以下 3 种异常情况,则需要警惕,必要时及时就医[2,4]


1、排便习惯或性状改变:如长期便秘或腹泻,粪便变细等。


2、粪便颜色异常:如出现黑便、血便、白陶土色大便,或者粪便中伴随粘液脓血等。


3、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如明显腹痛、腹胀、体重下降或者贫血等。


总的来说,单通过排便频率判断健不健康是不合理的,还要结合排便的性状、颜色、有无伴随其他不适等综合来判断。




参考文献
[1]Locke GR, 3rd, Pemberton JH, Phillips SF: AGA technical review on constipation.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Gastroenterology 2000, 119(6):1766-1778.
[2]Bharucha AE, Pemberton JH, Locke GR, 3rd: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technical review on constipation. Gastroenterology 2013, 144(1):218-238.
[3]Stelzer T, Heuss LT: [Chronic diarrhea]. Ther Umsch 2014, 71(9):537-543.
[4]Drossman DA, Tack J: Rome Foundation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Disorders of Gut-Brain Interaction. Gastroenterology 2022, 162(3):675-679.
[5]Lewis SJ, Heaton KW: Stool form scale as a useful guide to intestinal transit time. Scand J Gastroenterol 1997, 32(9):920-924.


策划制作
来源丨怡禾科普(id:yaeherkp)

作者丨曾敬清 儿童消化内科医生
审核丨孙轶飞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教育史研究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委员
责编丨王梦如
审校丨徐来、张林林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也纠结这问题,后来发现只要不干不稀规律就行,不用太焦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发表于 2025-9-1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吃肉多排便少(次数少),吃素多排便多(次数多)。食草动物排便多,边吃边排。(牛、羊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2 17:44 , Processed in 0.15336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