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核心要点:
1.泽连斯基在华盛顿会晤中首次提出“按比例交换领土”,显示迫于俄方攻势和特朗普压力的立场松动。但修宪割让领土面临国内阻力,乌方坚持以实控线为基础而非俄方要求的全面撤军。
2.乌克兰要求“铁一般”的安全保障,西方推“类北约第五条”机制,俄方则坚持无驻军及否决权。美国倾向通过军售而非驻军支持乌克兰,欧洲内部对派兵分歧严重。
3.特朗普依赖个人影响力推动谈判,声称“解决六场战争”,但缺乏北约、联合国等制度机制支撑。若其卸任,协议易被推翻,俄方因此强调根源性解决,寻求条约化安全架构以确保长期利益。
4.普京通过重申停火条件试探西方底线,目标是以低成本固化乌克兰中立化及俄控制区,红线包括克里米亚不可谈、乌非北约地位条约化及无西方驻军。
引言:8月18日,特朗普在华盛顿与泽连斯基的会晤,特朗普究竟是真心推动和平斡旋,还是仅仅上演又一场“表演外交”?各方又将如何博弈?新京报和腾讯新闻联合推出的《洞见美国》栏目,本期邀请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研究所副所长陈宇和民智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邵逸飞,探讨俄乌冲突复杂性。
本期整理编辑:靳钰垲
主持人:此次俄美首脑会晤双方均承认“具有建设性”,但未就停火、领土等关键问题达成协议。未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是否意味着双方在俄乌谈判核心利益上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矛盾点主要是什么?
陈宇:阿拉斯加峰会并非毫无成果。双方讨论超三小时,取得一定进展。首先,俄罗斯说服特朗普放弃“先停火再谈判”,同意“边打边谈”探索和平协议,这是俄方重大突破。其次,在领土问题上,特朗普倾向承认俄方当前控制区,但具体细节,如是否通过条约割让领土或以军事分界线划定,但在顿涅茨克剩余乌控区归属上,双方未达成共识,仅形成以实控线为基础的原则性共识。在乌克兰安全保障上,俄方立场软化,过去要求乌“去军事化”、限制军队规模、武器种类及中立化,禁止加入北约或欧盟,此次普京赞同特朗普观点,认为乌安全应获保障,双方达成安全保障是未来和平协议核心的原则共识。这些仅是原则性共识,细节需俄美、乌克兰、欧洲多方深入讨论。其他议题如重启外交、经贸合作等未突破,但为未来谈判奠定基础。因此峰会取得了一定进展,不能说是失败的。
俄乌战线的领土控制情况(截止8月19日)
图源:Russia matters
主持人:有分析认为本次峰会象征意义大于实质。俄方借此缓解国际压力,而美方塑造斡旋形象。这是否是一场“各取所需”的政治表演?
陈宇:俄美在乌克兰、欧洲安全及全球稳定问题上矛盾深重,短期难解。双方确有表演成分:特朗普热衷高光场合,展示全球影响力,或为诺贝尔和平奖及外交遗产;俄方则利用特朗普,确保冲突以有利方式结束,避免未来面对对俄不友好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因俄方态度威胁退出和谈,俄方以短期停火及与乌直接谈判示好。此次峰会延续此逻辑,俄方通过会晤展示善意,争取特朗普接受“边打边谈”。但表演是博弈策略一部分,能够推动进展,并非全无实质内容。
主持人:特朗普投入“个人信誉和政治资本”,承诺24小时平息战火,却发现战争复杂。美国从轻率承诺到深度介入,反映出对俄乌局势认知的哪些调整?
陈宇:俄美之间确实存在诸多矛盾,不仅在俄乌冲突问题上,还在欧洲安全和全球战略稳定问题上。这些矛盾在可预见的未来难以彻底解决。至于是否是“表演性质”,双方确实都有一定的表演成分。特朗普热衷于这种聚光灯下的场合,通过大国元首会晤展现其世界影响力,俄乌冲突斡旋也被认为夹杂了个人动机,如争取诺贝尔和平奖或留下外交遗产。
对俄罗斯而言,表演也有其目的。俄方希望利用特朗普,确保其在俄乌冲突中保持参与,从而实现对其有利的安排。相比冲突无限期拖延或未来面临对俄不友好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任期内以有利方式结束冲突对俄罗斯更具吸引力。此前,特朗普曾因俄方态度不满威胁退出和谈,俄方随即通过短期停火和同意与乌克兰直接谈判表达善意,试图将特朗普留在谈判桌上。此次峰会也是类似逻辑,俄方通过同意会晤向美方展示善意,同时争取有利趋势,如特朗普接受“边打边谈”。
因此,表演本身是双方博弈的重要环节。通过表演,双方试图推进各自利益的实现。不能说完全没有实质内容,表演是互动的一部分,推动了某些进展。
一名乌克兰军人在哈尔科夫手持武器
图源:路透社
主持人:2025年8月18-19日美乌欧峰会,泽连斯基首次提出“按比例交换领土”。乌方立场为何转变?割让领土换和平的执行难点在哪?
陈宇:乌克兰自去年底立场松动,特朗普当选后政策180度转变,俄方战场进展加快,乌方承认短期内难通过军事收复领土,展现灵活性。泽连斯基强调交换需基于安全与公平。难点包括:1)领土归属形式,修宪割让在国内政治下极难,军事分界线更可行;2)划界标准,乌方倾向实控线,俄方要求乌军撤出顿涅茨克剩余25%区域,乌方视其为关键防线,质疑俄方意图;3)安全保障,乌方坚持让步需切实保障,否则形同投降。2022年俄方更苛刻条件乌方未接受,现更不可能完全妥协。人口迁移及修宪需公投也可能引发国内分裂。
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在华盛顿特区白宫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及其他欧洲领导人时发表讲话
图源:Getty Images
主持人:泽连斯基强调需“铁一般”安全保障才会同意和谈。白宫称美军不入乌克兰但协调保障,欧洲应先行负责。但欧洲内部对派兵分歧严重,这种“美国推责、欧洲分裂”局面会如何影响俄乌谈判?
陈宇:美欧在领土问题上分歧大,美国只求协议不在意乌方损失,欧洲则视乌安全为自身安全,反对过多妥协。双方原则上同意为乌提供保障,但军队规模、美国支持力度等细节存分歧。俄方要求乌中立、无西方驻军,与西方目标冲突。美国不派兵、欧洲分歧(如法国支持派兵、德国谨慎)使保障方案难落地,削弱乌方信心,可能使俄方更强硬,短期和平前景渺茫。
2025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特区接受媒体采访
图源:路透社
主持人:若没有美国的强大火力支持,欧洲多国提到的一个由30个西方国家(不包括美国)组成的“意愿联盟”安全后盾能有多现实?比如谁来出兵?军费谁承担?遭遇攻击时如何应对?这些未明确的细节是否意味着该方案更像是“空谈”?
陈宇:俄乌冲突后,欧洲视俄为威胁,芬兰瑞典入北约、德国增军费显示其重视乌安全。但无美国支持,联盟现实性低:法国、英国、波兰或出兵,但规模有限;军费需欧盟统筹,匈牙利等反对;攻击应对机制不清,依赖北约但无美国承诺。未明确细节使方案偏空谈,难提供乌方所需威慑。
主持人:8月18日的美乌欧峰会中,特朗普称“解决六场战争”,塑造和平缔造者形象。美国国内政治诉求如何影响其俄乌政策?其个人化外交若主导谈判,特朗普卸任后美国承诺能否持续?
陈宇:特朗普国内政治诉求(如中期选举支持、诺贝尔和平奖)深刻影响其俄乌政策,推动其急于“表演”和平,但忽略长期机制。俄罗斯担忧卸任后协议可持续性,因此强调根源性解决,而非仅停战。俄方希望通过条约确保欧洲安全架构对其有利,避免北约东扩威胁。“个人化外交”依赖特朗普影响力,卸任后易变卦,如民主党上台可能推翻,缺乏北约或联合国等制度保障,承诺持续性低。
主持人:8月21日特朗普在X暗示乌克兰需“进攻”俄罗斯,同时推和谈。美方真实意图是什么?对谈判有何复杂影响?
陈宇:特朗普的X帖子有多种解读。一种观点认为他在鼓励乌克兰进攻,另一种认为他在重复“乌克兰无法击败俄罗斯”的立场,意在施压乌方妥协。他派凯洛格将军参加乌克兰独立日庆典,也意在促泽连斯基在领土问题上让步。特朗普的发言常未经深思熟虑,其核心动机是急于通过斡旋赢得诺贝尔和平奖。他对和平前景一度乐观,但受挫后转为沮丧,又开始对双方施压。其缺乏对问题复杂性的认知,导致政策摇摆,短期内难以促成和平。这种矛盾表态加剧谈判复杂性:增强乌克兰战场信心,但可能激化俄方,延缓共识形成。
主持人:2019年普泽会晤未能阻止冲突爆发,如今局势更复杂。若再次举行普泽会,能否取得实质成果,达成和平协议可能性有多大?关键因素是什么?
邵逸飞:短期内达成框架性和平协议可能性极低,更现实的产出是降险措施,如战俘交换、人道走廊、事故预防机制,为后续谈判蓄势,峰会更像话语权与舆论争夺的舞台,而非终局节点。俄方认为时间有利,倾向冻结前线而非先停火,阿拉斯加会后未松动核心条件,显示“停-谈-保”路径不通。西方推“类第五条”保障,俄方要求无驻军及否决权,执行机制难对齐,纸面协议难具威慑力。美欧与乌克兰在停火、领土、保障节奏上分歧明显,乌国内对领土让步敏感,绕过乌主权的安排难持续。制裁松绑是俄方回报,若美欧执行不一,俄让步动力不足。俄方绑定专家文本并质疑乌合法性,降低破局风险,但叙事零和削弱互信。芬兰模式的中立化因俄方领土与否决权要求及乌法规限制难启动,朝鲜模式的停战冻结与俄方无驻军前提冲突,可复制性低。普泽会更可能产出核安全、航运保障、对话机制等降险安排,止战需可验证的兵力规则、空海替代方案、清晰对价交换同步突破,否则仅为降险一步,而非终局大门。
拓展阅读:
从加沙到乌克兰,特朗普的“调停自信”遭质疑,美俄会晤能否挽回一方和平?
特朗普主持下伊以终停火,美国“摘桃子”式干预,背后有何战略算盘?
移民风暴:加州动乱中的美国权力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