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8|回复: 6

[科学观察] 星闻 | 可能是最大的黑洞了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25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大黑洞现身“宇宙马蹄”下



最近,天文学家发现了可能是迄今为止探测到的最大黑洞。这个宇宙巨兽距离地球约50亿光年,比银河系中心的黑洞重1万倍,相当于360亿个太阳质量,几乎接近理论上限


这个黑洞位于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大星系之一——“宇宙马蹄(Cosmic Horseshoe)”星系中,它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作为前景星系扭曲了时空,并将背景星系的光线弯曲成一个巨大马蹄形状的爱因斯坦环。


1.webp

“宇宙马蹄”星系。
https://scx1.b-cdn.net/csz/news/800a/2025/most-massive-black-hol.jpg


学界认为,宇宙中每个星系的中心都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拥有更大的黑洞。大多数黑洞都是通过间接方法测量出质量的,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科学家们也不太确定究竟哪个黑洞最大。但由于使用了新方法,研究人员对“宇宙马蹄”黑洞的质量有了更大把握。


研究人员通过引力透镜和恒星动力学(即研究星系内恒星的运动以及它们围绕黑洞移动的速度和方式)探测到了“宇宙马蹄”黑洞。通常情况下,恒星动力学是测量黑洞质量的好方法,但使用范围有限,不适用于距离遥远的黑洞。有了引力透镜,研究小组就能“进一步深入宇宙”。


换言之,研究人员通过两种方式探测到了黑洞的影响——它改变了光经过黑洞时的路径,并导致其宿主星系内部区域的恒星以极快的速度(近400公里/秒)移动。通过结合这两项测量结果,黑洞的存在才得以确认。相关研究已发表在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
来源 https://phys.org/news/2025-08-billion-solar-masses-cosmic-horseshoe.html





可是海王星外天体的轨道

确实存在异常


太阳系外围是否存在一颗尚未被发现的行星?早在20世纪30年代(冥王星被发现之前),这个想法就已经存在了。一些科学家认为,正因为受到了这颗行星的影响,天王星的轨道才会偏离物理学所期望的路径。


20世纪90年代,这一谜团最终通过重新计算海王星的质量得以解释。然而,2016年,天文学家康斯坦丁·巴蒂金(Konstantin Batygin)和迈克·布朗(Mike Brown)提出了关于潜在的“第九行星”的新理论


2.webp

图片来自Vadim Petrakov。
https://scx1.b-cdn.net/csz/news/800a/2025/the-hunt-for-planet-ni.jpg


这一理论与柯伊伯带有关:柯伊伯带是一个位于海王星之外(包括冥王星)的巨型带状区域,由矮行星、小行星和其他天体组成。许多柯伊伯带天体(又名海王星外天体)围绕太阳运行,但就像天王星一样,它们没有沿着预期的方向运行。巴蒂金和布朗认为,一定有某种具有强大引力的天体在影响这些天体的轨道,并提出第九行星可能是答案。虽然最初很多科学家都对这一理论持怀疑态度,但随着观测能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海王星外天体的轨道确实存在异常


那么,如果第九行星存在,为什么至今还没有人发现它?有些天文学家由此对海王星外天体的运动提出了其他解释——比如碎片环,或者一个小黑洞


其实,问题在于我们对外太阳系的观测时间还不够长。例如,天体2017 OF201的轨道周期约为24000年。虽然我们可以在短短几年内发现一个天体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但可能需要四到五个轨道周期才能察觉到引力效应的细微变化。另外,天文学家发现第九行星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受到探测器的限制——以新视野号探测器的速度来计算,一艘宇宙飞船要花上118年的时间才能找到它。
来源 https://phys.org/news/2025-07-planet-massive-edge-solar.html





月球知道答案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对月球的研究揭开了宇宙的奥秘——从研究的角度来看,月球比其他任何天体都更有用。它是距离地球最近、最易于到达的天体。如果我们想理解从太阳系形成到引力本质等一切问题,那么月球就是最好的选择。


事实上,在数千年都不曾踏足月球的情况下,我们仍从中获得了大量知识。比如,证明地球是圆的最早证据之一就来自月食;当牛顿思考重力的本质时,他意识到将苹果从树上拉下的力量与使月球围绕地球运行的力量完全相同,从而揭示万有引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力量。


3.webp

月球勘测轨道器(LRO)的艺术想象图。
https://scx1.b-cdn.net/csz/news/800a/2025/is-the-moon-best-left.jpg


然而,直到阿波罗任务带回首批月球样本后,我们才真正开始深入研究这颗星球。其中最令人惊叹的发现或许是,月球表面的浮土中含有许多与地球地壳成分相同、比例相似的放射性元素。这一发现为“大碰撞(Giant Impact)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大约45亿年前,原始地球曾被一颗大小与火星相当的天体撞击,后者大部分埋入了地球内部,抛射出的物质则形成了月球。


如今,我们将月球视为时间胶囊,因为它形成后不久便冷却并固化,此后基本保持原状。通过挖掘月球,我们得以了解太阳系诞生之初的形态


但在这漫长岁月中,月球并非完全静止。大大小小的小行星和彗星撞击在月球表面留下了痕迹,这些撞击坑的大小、位置甚至形状,都揭示了数十亿年来太阳系的动态演化。通过研究这些撞击记录,我们可以获取很多宝贵信息,比如彗星向早期地球输送水资源的效率。如果我们想了解海洋以及生命是如何形成的,月球上会有答案。


许多国家都在月球表面或轨道上部署了传感器、探测器,它们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陌生世界,一个就在我们身边形成、但演化轨迹完全不同的世界。如果我们想了解星系中小天体的演化规律,月球就是答案。


再看看这个——太阳不断释放出微小的带电粒子流,即太阳风。太阳风会钻入月球表面的风化层,留下微小的孔洞,并改变其化学成分。取一捧月壤,你能读取数十亿年来的太阳活动记录。如果你想知道几十亿年前的太阳活动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它如何影响地球上的生命进化,月球也能给出答案。


月球科学才刚刚起步。我们能触摸、嗅闻和品尝月球的历史还没超过一个世纪。月球非常重要,但关于月球,我们还有太多未知领域。
来源 https://phys.org/news/2025-07-moon-left.html





幸运星DFK 52



最近,天文学家在一颗红超巨星周围发现了一个巨大的、不断膨胀的气体和尘埃泡——是人们迄今为止在银河系同类结构中发现的最大一个。尘埃泡的质量与太阳相当,它形成于约4000年前一次神秘的恒星爆发。然而,为什么这颗恒星能在如此强大的事件中幸存下来,答案不得而知。


这颗红超巨星名为DFK 52,它与著名的参宿四(Betelgeuse)极为相似,仿佛参宿四的同胞,但被一个巨大的、混乱的物质气泡包围着。这个气泡由气体和尘埃云组成,质量与太阳相当,向外延伸了1.4光年——比我们的太阳系宽数万倍。如果这颗恒星离我们像参宿四一样近,那么恒星外的气泡在天空中看起来会有满月的三分之一大。


4.webp

红超巨星DFK 52及其周围的巨大气泡。
https://scx1.b-cdn.net/csz/news/800a/2025/supergiant-stars-gigan.jpg


天文学家借助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波阵(ALMA)观测到气泡正在膨胀,并认为气泡曾经是恒星的一部分:大约4000年前,恒星突然发生了剧烈爆炸,由此喷射出的部分外层物质形成了气泡。以宇宙尺度而言,这如同发生于片刻之前。


关于DFK 52为何能在未发生超新星爆发的情况下抛射如此大量的物质,目前尚无定论。可能它有一颗尚未被发现的伴星,能协助其抛射外层物质。 科学家们计划对DFK 52进行更多观测,以确定它是否会在未来一百万年内爆炸。相关研究已发表在arXiv预印本平台上。
来源 https://phys.org/news/2025-08-supergiant-star-gigantic-scientists.html





土特产解密
月球

保持“年轻活力的原因


一直以来,科学家普遍认为月球在30亿年前便已“休眠”,火山活动基本停止。然而,我国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分别带回了20亿年和28亿年前形成的玄武岩样品,证实月球在所谓“晚年期”依然发生了火山喷发。这引出了一个关键科学问题——是何热动力机制支撑着月球在“晚年”仍保持活力?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汪程远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团队,联合香港大学博士钱煜奇等,对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开展了系统性研究,揭示了月球年轻火山活动的源区特征与热驱动机制


5.webp

月球晚期火山活动想象图。
https://www.cas.cn/syky/202508/W020250822537010757802.png


研究团队在嫦娥六号样品中识别出两类形成时间相近(约28亿和29亿年前)但成分和来源深度迥异的玄武岩:源自月幔深处(超过120公里)的超低钛玄武岩以及来自较浅月幔(60公里至80公里)的低钛玄武岩。研究模拟月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发现,两类岩石来自月球早期岩浆海洋冷却后形成的两种不同岩层,即普通的辉石岩层和含钛铁矿的辉石岩层。


此前,传统观点推测月球晚期火山活动可能与源区富水或富含放射性生热元素相关,但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样品的源区既“干燥”又缺乏放射性生热元素,否定了这一假说。科研人员基于嫦娥六号两类玄武岩的对比,提出了新的热动力机制——随着月球冷却,其岩石圈不断增厚,深部岩浆难以直接喷出,只能滞留在月幔浅部辉石岩层的底部。这些“被卡住的”岩浆可向上传导热量,从而触发浅部月幔部分熔融,导致火山喷发。


为进一步验证该模型,科研团队分析了全月球遥感数据,发现约30亿年前后月球火山活动的热动力机制发生明显转变。30亿年前热源复杂多样,可能包括放射性物质、潮汐力和陨石撞击等;而30亿年后热源趋于单一,自下而上的热传输机制占据主导,使得年轻月球火山活动的源区集中在浅部月幔。


对全月球遥感数据的分析显示,月球正面的晚期火山岩石化学特征基本均与嫦娥五号玄武岩相近,而背面大多接近嫦娥六号超低钛玄武岩。这表明,月球正面和背面的月幔组成可能存在差异,即正面月幔浅部含钛铁矿较多,而背面相对较少。这一发现为理解月球的不对称演化提供了新线索。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来源 https://www.cas.cn/syky/202508/t20250822_5080223.shtml



科学审核 苟利军  编译 雪琪校对 某西  编辑 怀尘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25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全世界对宇宙太空探索研究都被美国航空航天局垃圾专家教授给骗什么外星入被美国抓到了,作为星球上是有生命成在外太空人不可能来到我们这个地球的.,你都不了解外星人吃什么身体 构造是根地球人肉体不一样你这些专家教授了解过外星人需要氧气生存吗,作为我们这个地球与宇宙星球为什么当中 隔了一层黑藏黑洞黑藏才是我们地球人指得去研究的宇宙星球秘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25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需害怕,我们也在黑洞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25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斗没搞明白   人体搞不明白  天天搞这些没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楼主| 发表于 2025-8-26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都不想喷,50亿光年什么概念,就人类这j8设备能观测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26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宇宙,不存在“黑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初窥堂奥
  • 打卡总天数:15
发表于 2025-8-27 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2 18:20 , Processed in 0.242444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