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回复: 6

[科技新闻] 重磅!清华教授刘嘉:AI大爆炸,将带来什么?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24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这是一个AI大爆发的时代。
 
AI到底会带来哪些改变,众说纷纭。有技术上的,说可以做PPT,可以写文章、绘图等,也有生产力上的,可以用来科学研究等。
 
实际上,关于AI,有很多根源性问题值得探讨。比如,AI是否会产生自主意识?AI是否会出现“终结者”?会对人类伦理造成哪些挑战?人类将何去何从?
 
苏格拉底说:“不经过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对技术文明,亦是如此。对于AI,不仅仅应该从技术角度思考,更应该从社会、文明,乃至宇宙演化的角度进行“审视”。
 
前段时间,我们拜访了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主任刘嘉教授。他不仅是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也是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刘嘉教授聚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交汇点的新兴领域,颇有建树。
 
刘嘉认为,AI是一个全新的物种,它正在改变我们社会文明的最底层结构和逻辑,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人类需要一场全新的进化,人类的认知、教育与生存方式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大家要充分做好准备。
 
以下为访谈精编,Enjoy!



嘉 宾: 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主任、人工智能学院教授
访谈人:孙允广 正和岛内容总监
 辑:韩筱卉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1.webp

AI诞生意识吗?





孙允广:萨顿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苦涩的教训》,被誉为AI圣经,据说OpenAI的工作人员每天上班前会阅读一遍这篇文章。文中有一个重要观点,人工智能走了一段弯路,过去太依赖算法,而真正带来突破的是规模,通过大规模带来指数级加速进化。


萨顿认为“智慧会自然而然地进化,这是智力的下一个阶段。我们人类终将成为历史,这就是自然进程。”您在书中也讲到,人类大脑的单个神经元并没有意识,但众多的神经元交织在一起,意识就会涌现。您觉得,人工智能会不会涌现出真正的自主意识,这种意识跟人的意识会有什么样的区别?



刘嘉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是会,第二个是不会,我觉得这两个都是对的。
 
先说“会产生意识”。
 
当时大家认为智能的核心是人类积累的知识,这是符号主义AI把知识总结后灌输给AI走了一段弯路。杰弗里·辛顿(人工神经网络之父)很厉害,他认为人工智能的核心是学习,学习比知识更重要。所以做人工神经网络,通俗来讲,是让AI能够学习。只要神经网络的规模足够大,它就一定会产生意识,因为人类就是这样产生意识的。
 
人类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意识古人类在漫长的进化里一点点壮大智能的物质基础——大脑,慢慢才有了意识。300万年内,人类大脑的体积增加了近三倍,远超其他器官的演化速率。
 
现在的人工神经网络,也是在想方设法扩大参数量,增强算力,算力远远比算法更重要,只要网络足够大,慢慢地就会有意识
 
所以AI一定会产生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一定不是人类独有的,机器一定会产生。
 


孙允广:这个“意识”和“人的意识”是一回事儿吗?




刘嘉的。这里的意识是关于概念。
 
像感知世界的浅层次意识,猫也是有的。你踢猫一脚,猫下次见你就绕路走了,对猫好一点,猫也会亲近你,我们谈的不是这个。
 
我们现在关心的是AI会不会有的概念。如果有,它就会去探索自身的发展和权益,格局就完全不一样,的利益不一定会和人类的利益对齐。




孙允广:就像我们也不会去对齐大猩猩的利益。


 
刘嘉对,而且比你聪明头狮子吃饱了,它不会再去主动进攻牛群;但当我们人类聪明程度超过其他物种时,我们90%以上的动物变成食物宠物吃饱了还是想要其他的。
 
这就是自我意识是关于概念。AI一定会产生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是诞生在交互中的。
 


孙允广:就是社会学和互动中的“关系”。



刘嘉是的社群中才会有概念所以,只要参数量足够大,AI和人类交互,AI就一定会产生自我意识
 
我们再来说“不会产生意识”。
 
现在,AI短期内还产生不了概念因为它的复杂度还不高架构还需要进化,还需要继续向人类学习
 
人类不是地球上大脑最大、神经元最多的生物,但是人脑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非常细微。现在的人工神经网络架构还是过于简单大算力、大数据只是一个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所以,现在AI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成为通用人工智能的火花”。


目前,我认为AI主要有两个主要的短板没有解决。首先,AI没有自我意识。它更多地被当成工具,尚未参与到文明构建中。第二AI还没有颠覆性创新的能力。现在还只会拼凑已有的信息,这只是组合式创新。比如画画,AI只能延续传统画派,而不可能产生一个全新的流派。目前,从01的创新能力是人类独有的,而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之处。


2.webp

人类与AI的3种关系





孙允广:您认为,未来人类与AI的关系会是怎么样的?



刘嘉按照现在的发展,我认为未来有三条路


第一条AI是人类的工具大概率不会发生为什么?我们不可能指望一个人类聪明百倍、千倍物种工具。
 
第二条路,终结者人类被AI淘汰聪明的物种把不聪明的物种淘汰这在历史的进程中屡见不鲜。以人类为例,我们的祖先叫智人,当时与智人同期存在的尼安德特人就被淘汰了,一点都没有留下来。北京的山顶洞人云南的元谋人,都是被淘汰的亚人种。所以AI消灭我们,极有可能。
 
第三条路,“人机合一”。这是最重要的一条路,人类把情感思维意识上传到机器中,抛弃肉体机器合二为一
 
人机合一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人的意识在硅基上得到了永生这是人类最终极的问题没有任何问题比死亡加终极
 
第二,算力可以无限扩张,因为100个GPU和1万个GPU本质上没有区别,它是可以无限扩展下去的。
 
第三个,维度可以发生真正地改变,这个具身就不再是你的手脚了,你可以了解四维、五维生物,可以拥有各种各样的身体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现在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脑机接口”——把人脑思想上传到机器里面去。马斯克为什么要搞脑机接口大家有误解,认为脑机接口为了那些高位截瘫的人,其实不是,全世界高位截瘫的人还是占少数,虽然这些人也很重要,但不可能投入这么多资源去解决。所以,从马斯克的角度,他脑机接口,为什么?
 


孙允广:是星际移民的一部分。



刘嘉肉体移民是很难的事,需要大量维生系统而且还很脆弱。但是假设身体是机器意识情感附着在机器上,这时维生系统就变成零,人类可以飞无穷远了,这才是真正的星际移民。


3.webp

新物种诞生?“终结者”来临?





孙允广:在控制论中,一个复杂系统的控制系统,要比这个复杂系统更复杂。同样,也有一个悖论,AI很复杂,但是是人类创造的。一个智慧体能否创造出比自己更聪明的智慧体?


也就是说,人类会不会创造出一个超越人类智慧的物种?AI是否会涌现意识?叠加具身智能,“终结者”真的就来了?



刘嘉人类创造出超越自己的物种,这是必然结果
 
第一,人现在已经超越了自然界给我们的定义彻底改变了自然界的演化方式作为一个基点,已经跳出了自然界进化的束缚,按照人类自己的方法来进化
 
人不仅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营造者从进化的角度来讲,人应该疯狂生育但是现在,人类已经没有那么强的生育意愿了,我们认为思想的流传更重要,更能改变群体命运,这个被称为Meme文化基因),是一种全新基因的进化
 
第二,AI教父辛顿就认为,人类可能只是宇宙演化中的短暂中间态”,人其实只是一个过客,人类只有一个使命,就是从生物智能里诞生出数字智能




孙允广:从碳基到硅基。


 
刘嘉对,因为自然界不可能演化出数字生命人的职责就是演化出数字生命是比生物生命更加永恒的生命形态辛顿认为,从宇宙进化的角度来讲,人的目标不是吃喝玩乐生育产生艺术等,人类的历史使命只有一个,就是产生数字生命。
 
人类的短板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从时间上来讲,人类的寿命有限意味着什么呢?假设你的寿命是100岁即使你从出生就以光速运动,穷尽一生也只能走100光年,100光年是一个非常小的单位远不足以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第二,从算力上来讲,人类的理解力有限。人脑的开发已经到百分之百了,我们的算力、智力都进化到极致了。再过100万年,人类的算力和今天人的算力是一样的,算力限,人类不可能去理解很复杂的东西的。
 
第三,从空间维度来讲,人类的感知受限。我们作为三维生物,永远没法理解四维空间,就像二维生物永远理解不了三维一样。但是这个世界一定存在四维、五维、六维更高维的空间,这是有科学证明的,人类的感知已经决定了永远被束缚在三维的空间里面。


孙允广:人类是有限的,而宇宙是无限的。



刘嘉人类要进化,就抛弃掉这个躯体,AI给我们提供了这个机会。
 
2005年,《奇点临近》作者雷·库兹韦尔提出,在2029年,AI会通过图灵测试(人类评估者与隐藏身份的机器或真人交互,若机器能在5分钟内让超过30%的评估者误判其为人类,则通过测试。该测试主要用于评估机器是否具备与人类相当的智能水平‌‌)当时连智能手机都没有,流行的还是老款的诺基亚移动互联网还没出现,大家都觉得这绝不可能。
 
2024年,AI通过了图灵测试,看来,库兹韦尔预测太保守了。
 
库兹韦尔是谷歌的一位未来科学家去年他又写了书叫《奇点更近》主要观点是2040年到2050年,人类就可以把自己的情感意识上传到机器上,也就是“人机合一”。这时我们就可以获得永生。不出意外的话,我们都能见证
 
4.webp

活到100岁不是梦

 


孙允广:目前的AI,能带来的最大价值在哪些领域?


刘嘉:它能加速科学的发现和研究百年的科研进展压缩到5年、10年进而改变社会的底层逻辑。
 
一个最经典的例子,原来一位有经验的博士需要1-5年去研究一种蛋白质,所以过去的几十年,大家一共研究的蛋白质
 
但是AlphaFold2(由DeepMind开发的革命性AI系统,专注于通过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质三维结构)两年时间,就把地球上两亿蛋白质的结构全部解析了假设让人解析,大概需要几千年的时间。
 
DeepMind的老总戴密斯·哈萨比斯有一个很超前的结论,AI十年内可以治愈所有疾病。那么,我们大胆预测,人现在的寿命大概是70到80左右而到时候我们能轻轻松松活到100岁了。
 
现在很多人50岁时已经在考虑退休生活,但如果我们能高质量地活到100岁,那50岁人生也才刚刚过半,70岁正是当打之年,完全没有癌症、心血管各种疾病的困扰了
 
我们且不说永生,但人的寿命延长是一件铁板钉钉的事情,职业生涯规划、人生规划都会相继改变。
 


孙允广:将来人也可能会跟机器人谈恋爱,人类的价值观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刘嘉一定会的。宠物经济为什么会火起来?因为宠物能给人充足的情绪价值但是狗提供的情绪价值远没有AI高完全不是同一个量级的AI能更好地和人交往
 
AI情感陪伴的商业化目前还不错。这个行业挣的钱远远比开发大模型多,为什么?AI在完全了解你的基础上做个性化定制,百依百顺,这是人做不到的而且不仅智商高,情商也极高,他可以对你百依百顺,还能按照你希望的跟你有来有回、拌嘴逗乐,都没有问题。
 
AI养老陪伴也有非常大的潜力空间。首先,社会需求巨大,一对父母一个小孩,一个小孩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倒三角结构不可逆一个小孩没有那么多时间同时去养4位老人,机器人养老可以补位。另外,虚拟现实技术也跟上了,以前VR场景里的“人”还不智能现在智能性足够,所以AR、VR一定会火起来。
 
现在我们的社区是人与人的社区,马上就会变成人与机器机器机器的混合社区。到那个时候,我们的伦理道德法律会发生本质的变化因为AI的出现社会将会被重塑。
 


孙允广:这可谓是“旧秩序已经崩溃,新世界加速到来”。刘慈欣有一本小说叫《赡养上帝》,讲人类被机器保护得太好了,最终导致人类失去了基本技能,也失去了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成为“科技婴儿”。


 
刘嘉我不太赞成这种说法。
 
我们来看科技的发展,农耕社会时期,每个人要种地纺布,才能养活一家人工业革命大量解放了生产力,一个人可以耕百亩养活很多但不耕地的人并不是就不工作了,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真正的发展。
 
工业革命之后,GDP人口数量均呈非线性增长,当人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后,就会产生出新的创造力,我们现在的教育艺术科技文化,其实都是工业革命带来的。
 
回到现在也是一样,工业革命时期需要“有知识的工人”,大家拼命学知识学技能,但现在知识普及了,只要会使用ChatGPT,初中文凭和大学文凭都能得出同样的答案
 
AI把我们从一些重复性知识密集型的工作中释放出来了今年是程序员失业的元年,机器可以替代一个最顶尖的程序员80%的工作量。于是,律师、程序员医生、教师会大量失业,就跟当年大量的农民纺织工马车夫失业一样。
 
知识不稀缺了,稀缺的是智慧。人类不会躺平人类需要一场全新的进化,开辟出新的道路来又是一个新的迭代
 
我们要重新反思现代教育,我们学得还对吗?工业革命时代,国内外大学普遍通过学术研究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培养工业技术领域的专才以推动技术革新。
 
而智能时代,通识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我们把跨学科的知识称为“博”,高尚心灵称为“雅”,因此通识教育也被称为“博雅教育”。学生们要不设限地思索让他们好奇的任何问题,从而内心充盈,获得自由。
 
我不认为现在的智能时代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它比工业革命彻底很多。
 
这也是我写《通用人工智能》这本书的原因,AI是一个全新的物种,它正在改变我们社会文明的最底层结构、逻辑,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人类的认知、教育与生存方式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大家要充分做好准备。


5.webp

AI将带来生产力爆炸





孙允广:刘慈欣在小说《赡养人类》中,借科幻提醒人类,超级科技的发展可能会导致财富分化极度不均。里面有一个被称作“第一地球”的世界,里面出现一个“终产者”,一个人掌握了99%的财富,所有陆地、海洋甚至空气都属于他的,其他人都是贫民,呼吸外界空气都得向他付费。


有没有可能,将来有资本的人通过脑机接口一下子植入20年的教育成果,而穷人却植入不了,进而导致社会严重层级化?



刘嘉我觉得这还是工业革命时代的“资源有限论”,这源于农耕时代,土地有限、产量有限,只能养活一定数量的人。
 
但从人类的进化来看,工业革命提高产量,提高生产效率,便能产生远超农耕时代的大量资源,养活更多的人。而AI时代会带来更多的资源,这种资源多到人根本用不完。




孙允广:所以,您对于技术的发展是比较乐观的,它可能会产生问题,但会在发展中解决。


 
刘嘉萨姆·奥尔特曼OpenAI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在做Universal basic incomeUBI无条件基本收入)实验在萨姆·奥尔特曼看来,AI带来的资源极度富足,让世界从“按劳分配”进入到按需分配走入真正的大同世界
 
他认为AI使生产力快速上升、商品价格大幅下降,产生的财富太多了。每个月免费给每人提供13500美元,这些钱足以养活自己了。
 
从进化的第一天开始,38亿年,所有的动物都是在为了生计而活,当然包括此时此刻,我们戏谑地自称“社畜”“牛马”。可如果萨姆·奥尔特曼的设想成立,那人类将不再为生计所迫而是真正地为自己而活这时候只需要思考“我想要什么”。
 
所以,AI时代带来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因为效率提升,使资源极大丰富。
 
6.webp

未来3个大爆点:

机器人、脑机接口、人机融合





孙允广:除了看长远未来,也要看中短期。未来5到10年,您觉得AI会使哪些商业领域加速成长或者集中爆发呢?


刘嘉我觉得是三个。
 
第一机器人现在国内的机器人还不太成熟,基本都是从自动化方向的工业机器人转化来的,本身不具备思考能力,也不具备具身能力。
 
我们在谈具身智能时有一个误解,不是有身体、能走路的就叫具身智能,这只是形似。具身智能是指感知能力快速处理事件和运动能力适应环境,并根据环境变化自主做出响应),但目前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所以,现在的具身智能技术尚处于婴儿阶段,属于preGPT时代离机器人商业化还有一段时间。
 
第二脑机接口脑机接口现在也属于preGPT时代现在很多脑机接口在做电极,这其实还比较初级。GPT时代真正最重要的是——解码大脑的能力比如,我现在想把一个东西拿起来,大脑发出指令,经过神经元传递到肌肉。那么,AI是否能读出这个指令,如果可以,那后续操作就很简单了。
 
解码大脑的作用在于“认知增强”。
 
举个例子,20年前,2005年的时候,我们还用按键式手机,当时内存不够,我们要手写电话簿真正打电话时,还要查阅、再手动拨通现在内存完全够,我们的记忆力在手机上体现了,可以任意存储、随时拨通号码,而且手机读取的速度和你在大脑里回忆的差不多,甚至更快,这就认知增强。包括智能手机直接搜索信息、法律法规等,这都是手机相对于人类的认知增强。
 
但是这种认知增强远远不如大模型的增强厉害,大模型有世界上所有的知识,通过脑机接口连接大模型,就不用再去苦学几十年了。
 


孙允广:可以随时调取,相当于在脑袋里插了一个外部硬盘。


刘嘉对,到那个时候,人的智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而且,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权,不存在谁比谁聪明很多了。比如,我们常说受环境、教育等外部因素,一线城市的孩子比五六线城市孩子的视野、知识广度强很多。大模型会消除掉这种差异,让一切平权。
 
至于大家说大模型真的很贵,但这是一个工程问题,一旦突破,很容易解决。就像90年代的“大哥大”是稀罕物,现在手机人手一个一样。




孙允广:技术将来会普惠化。



刘嘉是的,将来人手一个大模型,而且是独有的,不是连到互联网上。到时,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人类的智商会发生本质的飞跃,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我认为这是脑机接口真正的含义,而这个核心在于脑科学的进展
 
第三,人机融合。这也是最关键的人类的情感意识上传到机器里面去
 
这可能现在说起来还有些科幻,但我们回想下,AI的发展有多快。20205月,GPT3发布时,大部分专家还觉得没有价值。时隔两年半,2022年底,GPT3.5发布,那简直惊为天人。如今,AI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了。
 
萨姆·奥尔特曼提出的奇点的概念他认为人工智能的进步已不可逆转,且其正以渐进而非爆发的方式重塑人类社会。其“温和性”体现于技术以相对平和、渐进的方式发展,能让社会有更充分的缓冲空间去适应技术变革。


我们这些当事人是无感的,所以是温和的奇点;但实际上,这种改变非常剧烈。


7.webp

大模型,也有主权意识





孙允广:不同国家的知识、社会文化,甚至思想意识都是不一样的,您认为大模型会不会有主权?

 
刘嘉这是大模型现在最大的问题大模型是根据文本学习而来的,只要是文字,就会带有意识形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一,虽然大模型的三观是多元的,但是输入和选择什么样的文本是开发者决定的,开发者多为该领域的专家,所以,观点前瞻但也相对激进。
 
第二,大模型训练普遍采用蒸馏技术,就像老师指导学生一样,利用已经训练好的复杂大模型输出的数据,指导更小型、更高效的模型进行训练。那老师是什么观点,学生如是。所以,中国的大模型有不少是来自对西方大模型的蒸馏,难以避免地继承了西方大模型的三观。
 
第三,大模型所传递出来的三观并非是旗帜鲜明的直接表达,多数是隐晦的。可能是通过举例、推导等,含蓄地表达出观点,这就很难检查、纠正。
 
所以,这也导致了两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其一,高度同质化。按照国家、民族、区域等来划分群体,人类本来是多元的,和而不同是我们自古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世界的思想瑰宝。但大模型会没有痕迹地把全世界的三观统一起来,哪怕输入和输出的语言不同,观念也是一致的。
 
其二,很难“对齐”。对齐是指确保AI系统的目标、意图和行为始终与人类的价值观、目标以及利益保持一致。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未来的人工超级智能真正成为人类文明的保护者与伙伴,而非人类的终结者。对齐问题被公认为是AI时代最核心、最紧迫的挑战,没有之一。
 
但是AI对齐,从根本上是一个哲学性难题。其一,大模型本身就已经通过知识产生三观了,如何与人类对齐?这可能只是文本表面的“对齐”;其二,“人类自己都无法就价值观完全达成共识,又如何让AI对齐一个不存在的唯一标准?
 
所以,每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大模型。而且,大模型必须要从根基做起。至于如何改变它,这是我们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人类最宝贵的就是多元化,多元化才使得文明有了生机,就像生物多样性才能保持平衡一样,绝对不能趋于同质化。


排版 | 小禾编辑 | 允允 
 
主编 | 孙允广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24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次陪家里老人去医院,医生用AI辅助诊断,5分钟就看出片子问题,比以前等报告快多了,科技真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24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场AI革命可能当下很多人还不知道它的深远意义,100年后堪比工业革命和电气革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24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危言耸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渐入佳境
  • 打卡总天数:35
发表于 2025-8-24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初窥堂奥
  • 打卡总天数:15
发表于 2025-8-25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帖子,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自成一派
  • 打卡总天数:279
发表于 2025-8-25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2 21:48 , Processed in 0.263739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