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2|回复: 20

[科学观察] 新加坡一名9岁学生因霸凌同学被执行鞭刑,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和借鉴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22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记鞭刑声响彻新加坡校园,也敲响了全球关于未成年人霸凌惩戒的警钟。三名9岁小学生因霸凌同学被停课,其中一人更被执行鞭刑,这一事件瞬间引发舆论两极分化。
2025年8月,新加坡盛港康林小学的一起校园霸凌事件将未成年人冲突、司法惩戒与网络舆论的复杂关系推至风口浪尖。受害女生的母亲Ni Yin在社交媒体上详细公布了霸凌经过,包括孩子遭受言语攻击、骚扰电话乃至死亡威胁的过程,要求严惩三名霸凌者。
新加坡教育部于8月20日罕见地公布了完整案件时间线和处理结果:三名9岁学生均被停课,其中一名学生C因用书包砸击受害者造成淤伤并发出死亡威胁,已被执行鞭刑。教育部同时呼吁家长不要在网络上煽动情绪,应当冷静理智地与学校和社会共同解决霸凌难题。
1.webp


这一事件折射出全球范围内未成年人霸凌治理的普遍困境。近年来,国内多起校园霸凌事件同样引发广泛争议,从海南13岁女生被多名同龄人殴打并拍摄视频,到安徽某中学长期霸凌导致受害者重度抑郁,每一起案件都刺痛着社会神经。然而处理结果往往难以令公众满意——批评者认为处罚过轻,无法形成有效震慑;辩护者则强调未成年人教育矫正的重要性,反对简单适用成人世界的惩罚逻辑。
新加坡对此类案件的处理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性。据官方披露的时间线,这起霸凌事件始于今年4月,当时受害女生反映遭受学生A的言语攻击,但因双方存在互骂行为,老师仅要求互相道歉。到了7月,语言霸凌升级,教师仍以"修复友谊"为由要求三方和解。真正突破底线的是学生C的加入——这个通过家长获取受害者家庭联系方式的学童,不仅组织拨打骚扰电话,更发出死亡威胁,最终在8月7日用书包暴力击打导致受害者身体淤青。
新加坡教育体系在霸凌事件处理上呈现出强硬态度。涉事的三名学生旋即被停课,并在家长协同下,学生C领受了鞭刑处罚。这种源自英国殖民时期的体罚制度,至今仍在新加坡教育体系中保留,但其适用对象通常为青少年罪犯。此次对低龄儿童实施鞭刑,引发教育学界对惩戒尺度的新一轮讨论。
事件真正引爆舆论的导火索,是受害者母亲在社交媒体披露细节后引发的网络风暴。新加坡教育部罕见发表声明,直指"网暴本身就是霸凌",呼吁家长避免在公共平台渲染情绪。这种立场招致部分家长质疑,认为官方在转移焦点。但深入分析可见,当未完全消音的骚扰电话录音、带有孩子姓名的监控截图被上传至网络时,确实造成涉事儿童隐私泄露,让本应私密的校园调解陷入公共审判的漩涡。
这场争议映射出数字时代教育面临的困境。根据新加坡媒体监管部门统计,2024年涉及未成年人的网络暴力事件同比增长37%,其中63%与校园纠纷有关。当家长选择将矛盾公之于众,看似在为孩子争取公道,实则可能将未成年人推向更复杂的舆论场。
教育部在声明中强调的"情感恢复优先"原则颇具启示意义。康林小学后续处理方案显示,校方计划通过专业心理辅导帮助受害者重建社交信心,同时要求施暴者完成社区服务以培养责任感。这种"修复性正义"模式,与单纯惩戒形成鲜明对比。
值得深思的是,这起事件暴露出低龄化霸凌的深层诱因。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分析指出,数字时代孩童过早接触社交媒体,导致他们模仿成人世界的攻击方式,但缺乏处理冲突的成熟机制1。当三个九岁孩童能熟练运用"死亡威胁"等极端言辞时,家庭与学校亟需重新审视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
对比国内外校园霸凌处理模式,我们可以发现显著差异。新加坡采取的是多元处理机制,包括纪律档案制度(违纪行为记录会跟随学生升学转校)、强制矫正教育营制度、家庭连坐式辅导(家长必须接受亲职课程,缺席会被罚款)、社区劳动等措施,形成了完整的惩戒-矫正体系。
而国内在处理校园霸凌事件时,往往面临法律依据不足、惩戒力度微弱、执行标准不一的困境。许多学校倾向于"息事宁人",采取简单道歉、口头警告等方式处理,缺乏有效的威慑和矫正机制。受害者也常常面临转学难、心理辅导缺失等后续困境,正如本次事件中受害女生的母亲最初要求转学,最终才同意配合校方让孩子返校。
防治校园霸凌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协同努力。学校需要建立明确的预防机制和处置流程,教师需要接受识别和处理霸凌的专业培训。家长则需要避免两种极端:要么一味强调"孩子间打闹正常化"而忽视霸凌的严重性,要么直接诉诸网络舆论导致事件升级失控。
社会层面则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校园霸凌处理提供明确依据和支持体系。值得借鉴的是,马来西亚政府正在考虑建立专门处理儿童霸凌案件的法庭,该倡议旨在为受害者提供快速补救,为违法者提供康复机会,并加强数字安全教育。
从根本上说,校园霸凌是一个涉及儿童心理发展、教育理念和社会文化的复杂问题。单纯的严厉惩罚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过度强调"宽容教育"也可能导致屡禁不止。理想的状态是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让施暴者承担相应责任,同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行为矫正,帮助他们真正认识到错误并改正。
对于受害者而言,及时的权益保护、心理援助和安全感重建至关重要。无论是新加坡还是其他国家的经验都表明,单纯惩罚施暴者而不关注受害者需求,或者只关注受害者而忽视施暴者的矫正,都无法真正解决霸凌问题。
当前,新加坡教育部已启动全国校园安全审查,重点排查教师监管盲区与家校沟通机制。这起事件犹如多棱镜,折射出教育惩戒、网络伦理、儿童心理保护等多重命题。或许正如某位教育工作者所说:"当我们用成人的规则惩罚孩子时,别忘了他们本应被教导如何成为更好的人。"
这场风波最终留给社会的,不应只是对个案的评判,而是对教育本质的集体反思。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科学的未成年人行为教育与矫正体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承担责任,成为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深入发展,校园霸凌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更新理念、完善机制、加强合作,共同为孩子们构建一个更加友善、安全的成长环境。这不仅是教育部门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使命。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22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新加坡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22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大应该学习新加坡法律来维持正义,减少浪费司法资源,一部正能量的法律,人民拍手称快,可惜人民没有立法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23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国家真的应该在法律法规惩戒方面学习借鉴一下新加坡的做法,现在就是缺少严厉的法律来严厉整治那些违法乱纪的各种犯罪分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23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鞭刑很好,俗话说得好:黄荆棍棒出好人。既然你不学好,就让棍棒与你的灵魂来一次亲密的深度接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23 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是作恶少年儿童!其实质是进一步伤害被伤害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23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岁以上应该惩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23 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新加坡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楼主| 发表于 2025-8-23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发表于 2025-8-23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新加坡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3 07:52 , Processed in 0.30588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