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回复: 1

[综艺大观] 40分钟9人被骗!警惕这类群里混入骗子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9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期

北京市反诈中心

通报了一起典型案件


提醒学校及老师

组建新生家长群时

务必进行身份核验

不在群内收取钱款

并做好防范提示

家长对群内收费信息

也应谨慎甄别




新生家长群

本是方便家校沟通的平台

却成了骗子行骗的“温床”



9名家长40分钟被骗4000余元

在北京某中学的案例中,学校为方便高一新生家长交流,将官方QQ群二维码印在入学手册上,随录取通知书一同寄出。由于入群未设置审核环节,骗子趁机混入群内。


他们使用与“群主”“管理员”相同的头像,在清晨5点多冒充“群主老师”发布通知,要求缴纳“资料费、复印费”共495元,并附上支付二维码,还让家长备注学生姓名、截图接龙。


看似正规的流程,加上数额不大,使得9名家长在40分钟内扫码支付,共被骗4000余元。更令人警惕的是,骗子甚至将已缴费家长拉入小群,企图实施进一步诈骗。


1.webp




2.webp




3.webp




好在群内有家长起了疑心,向学校老师核实情况,真正的群主老师立即在群内发布消息,告知家长有人冒充老师骗钱,同时封禁发言、将骗子“踢”出群,随后向学校报告并报警。


4.webp




骗子善于伪装

更关键的是他们抓住了

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信任

让家长防不胜防!




因此,家长和老师

要做好以下几点

↓↓↓



家长:筑牢防线,谨慎为先

核实信息是关键:在家长群或班级群收到扫码、交费、转账等通知时,务必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与老师直接核实,切勿急于操作。如遇可疑情况,立即保存证据并报警。


保护隐私不松懈:不随意在家长群或公开网络平台发布个人及孩子的隐私信息,包括姓名、班级等详细内容,避免被骗子利用。


添加好友要核实:对于新申请添加的好友,先确认对方身份再通过,防止骗子伪装混入社交圈。


警惕冒充孩子的转账请求:若收到短信、QQ、微信等发来的 “培训班缴费” 等涉及孩子的转账信息,即便对方声称是孩子本人,也务必电话或当面与孩子核实,勿直接转账,谨防诈骗。


紧急情况莫慌乱:接到“孩子受伤、突发疾病”等需转款的信息或电话时,保持冷静,先联系学校老师或当事人确认,切勿盲目汇款。


老师:严格管理,主动防范

强化群聊管理:家长群等联络群需开启入群验证功能,实行实名制,逐一审核入群成员身份,杜绝陌生人随意加入。


及时清除可疑人员:一旦发现群内有身份不明或行为可疑者,立即将其移出群聊,消除安全隐患。


引导规范发言:提醒群成员不随意发送、点击不明链接,不向无关人员转发群内重要文件和通知,防范信息泄露。


注重隐私保护:涉及孩子的重大问题,优先通过电话、家长会或当面沟通的方式告知家长,避免在群内泄露孩子隐私信息。


学生:提高警惕,多方核实

社交软件求助要核实:收到同学、好友通过QQ等社交软件发来的借款、代付请求时,务必电话或当面确认,绝不直接转账付款。


警惕AI换脸诈骗:与好友、同学视频聊天时,可通过互打手势或约定特定动作辨认身份,防止遭遇AI视频换脸骗局。


账号被盗及时处理:若发现个人QQ等社交账号被盗,立即找回并提醒亲友,避免他人受骗。


遇求助先沟通:接到同学、好友的求助时,第一时间与家长、老师沟通,征得同意后再行动;遇紧急特殊情况,及时报警求助。


要增强防范意识

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若遇到诈骗

第一时间拨打报警电话

5.webp



6.webp


更多详细报道请点击 ➤时刻新闻
源:
安全工作与管理、公安部刑侦局、北京刑侦
编辑:唐唐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20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3 13:53 , Processed in 0.18627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