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0|回复: 0

[心情点滴] 父母的过度安排,正在悄悄毁掉孩子的这项能力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20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主创团·静一羽
暑假期间,闺蜜想要带孩子去沿海城市旅游,长长见识,本以为孩子会高兴地跳起来,哪知孩子淡淡地回了句:
“不去。”
于是,闺蜜就各种劝说,比如可以去海边捡贝壳,吃到当地美食,还可以去热门的大学感受一下文化氛围。
孩子怎么都不肯去,他说,旅游多无聊,还不如待在家里。
闺蜜很困惑,现在的孩子越来越看不懂,宁愿躲在家里无所事事,也不愿抬头看看外面的世界。
清华大学心理系教授彭凯平,带领团队追踪调查了30万名中小学生,发现普遍存在“四无”现象:
学习无动力、对真实世界无兴趣、生活无社交、生命无意义感。
其中70%的中小学生还存在厌学情绪。
“四无”现象正在悄悄减弱孩子对未来的憧憬梦想,这些与过度学业压力、数字化侵蚀及家庭教养方式失衡密切相关。
在孩子学习与生活的同时,如果能种下一颗积极的梦想种子,他内心的荒芜将大大减少。
日本本田集团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提出“梦想力”一词,他认为:有梦想,就有力量——梦想像一粒种子,一旦生根发芽,就会迸发出不可思议的力量。
不妨让孩子在无所事事的假期里,给他充足的自由探索时间,也许会悄悄培养孩子的梦想力。
1.webp

过度的担心,会摧毁孩子的梦想力

我们大多数孩子,生活常态是,一手捧着手机一手拿着薯片,在短暂的“垃圾快乐”之后,眼神略显呆滞,反应稍显迟钝,渐渐地对生活能力习得性无助。
邻居的12岁儿子,放假整日闷在家里,不是看电视就是刷手机短视频,几乎不和父母共同活动。
有一次,邻居意外骨折,医生交代要休息3个月。
她行动不便,丈夫又每天早出晚归,家里只有她和儿子,丈夫就交代儿子:好好照顾妈妈。
邻居想喝水,她喊儿子去烧开水,结果儿子去厨房忙活半天没出来。
她一问才知道,原来儿子忘了按下插座开关。
之后几天,儿子不是摔坏碗了,就是烫伤手了,要不就是往沙发上一躺,不管做什么事都心不在焉,时不时看会手机。
最后,邻居忍无可忍抱怨了起来:
“儿子,这些家务事你怎么啥都不会呀?”
儿子翻了下白眼:
“从小你们只叫我好好学习,又没叫我好好做家务,现在我什么都不会,你满意了吧!”
邻居被怼的哑口无言。
”小时候,我想要养兔子,你说我不会,后来,我想要约同学来家里玩,你说我会把家里弄乱,我说将来要做个灌篮高手,你说我连球都拿不稳。”
听到儿子的诉说,邻居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的过度担心正在摧毁孩子的自主能力。
叔本华说:
“一个悲观的人,把所有的快乐都看成不快乐,好比美酒到充满胆汁的口中会变苦一样。”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帮孩子扫除学习障碍,是对他最好的爱,却无形中让他变得畏畏缩缩,直至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能力。
缺失了酸甜苦辣的生活体验,孩子自然会缺失很多情感与想象元素,容易变得“空心”,直至没有兴趣和爱好。
父母过度的担心,让孩子失去对生活憧憬的能力,孩子也自然很难拥有梦想力。
2.webp


3.webp

孩子的梦想力,是他未来前进的重要基石

知乎有位知名博主分享过这样一个案例:
我生物学博士好友的儿子Max,14岁刚从哥斯达黎加回来那年,拉我一起看他facebook上旅程拍到的的丛林花卉图片,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花卉的学名和特性,还不时查一下WIKI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
MAX15岁,已经拿到了市数学奥林匹克比赛金牌,组织联合国青少年活动,通晓英语、西班牙语和中文;16岁,已经完成了在上海的半年交换生和马耳他一年的交换生;今年已经顺利考下航海证,并取得多个国际比赛青少年组的奖牌。
孩子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具体详细的规划,并能坚持落实于行动之中,他并没有被电子产品裹挟着往前走。
对于这些完全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并对生活怀有梦想的孩子,数字媒体则是如虎添翼。
孩子拥有梦想力,更容易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郑钦文在法网进入八强后的采访中,谈到自己的成长感受,提到了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从小的梦想,就是能站在奥运冠军的颁奖台。
梦想不一定会变成现实,但一定能助一臂之力。
2008年跟随父亲去北京看奥运会,机缘巧合踏上网球学习之旅,即便身体、力量、爆发力、反应等天资聪颖,但是,郑钦文一直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19岁的郑钦文,闯入法网16强后,也多次因为经验不足被对手牵制,但她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憧憬着能像李娜一样,为国争光。
快速调整心态后,郑钦文不断磨炼战术改进技术,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她终于将梦想变为现实,成为中国第一位奥运网球单打冠军。
郑钦文父亲曾说:
“我们在起跑线之前就已经在规划了,我跟女儿说:你必须干到人类的顶尖。”
郑钦文自己说:“我的梦想2023年没有实现,那就到2024年继续干,人生没有成功,永远都有下一场挑战。”
正是因为积极地为梦想规划,孩子才能拥有直面挫折的力量。
敢于憧憬未来的孩子,赢在了起跑线。
当别的孩子还在为买什么牌子的鞋子,游戏打到哪个级别时,有梦想有规划的孩子,早已经开启人生帆船,驶向美好的未来港湾。
4.webp


5.webp

培养孩子的梦想力,让他自信地走出去

对话类节目《长谈》中,面对“为什么这代孩子眼里没光了?”的问题,知名女导演王潮歌这样回答:
“我也是一个母亲,也在经历着孩子的各种各样的事情。
我的女儿也是这样。每天我都在想:她现在亢奋了?她抑郁了?她愁未来的什么事了?她又看着什么东西愤愤不平了?她又玩游戏了?”
6.webp

王潮歌承认,自己对孩子“无能为力”。
对此她给出的建议是:“后撤半步,旁观这个生命,儿孙自有儿孙福,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江山,让他们走去吧!”
孩子能自主探索,能体验到生活与自然与社会的与众不同,就已经是在正确的人生航道上。
父母帮助培养孩子的梦想力,有这3个方法可以尝试。
一,把消极思想图像化,再把积极思想图像化,尝试将两者进行转化。
比如,让孩子尝试把心中恐惧和讨厌的事情用图画或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沉迷玩游戏难以自拔、吃零食无法自控、提不起交友兴趣等等。
然后,让孩子将对应的积极图景表达出来,比如大自然的花香鸟鸣,山川河流的生生不息,朋友相聚的谈笑风生,旅行时的自由自在。
最后,让孩子把两幅图景结合起来,对比出其中的差距,并把消极场景练习转化为积极场景。
多加练习,让孩子将积极的图景具体化,孩子慢慢会建立起梦想力。
二、教会孩子悦纳自己,不要总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有些孩子比较敏感,父母高度关注,学习的高压气氛,很容易让孩子感到紧张焦虑,无形中让孩子不敢失败。
比如,考试失利,运动会没拿到名次,没有邻居家孩子有礼貌等等,孩子开始变得不敢说自己差,不敢和父母表达心里的难过情绪。
就像打翻的牛奶一样,一味反思为何不把瓶子放到安全的地方,这样就不会打翻了,还不如忘了它。
转移注意力做别的事,就已经是对当下最好的补救。
三、告诉孩子:钝感+屏蔽=松弛的憧憬力
墨菲定律里,你是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告诉孩子,对别人的评价不必过分在意,把时间和精力多放在自己身上。
告诉孩子,不要对不理解你的人和事,过度纠结伤神。
多给孩子拥抱,心理学中,30秒的拥抱可以缓解三分之二的压力。
带孩子运动,运动20分钟能提高20%的记忆力。
教会孩子悦纳自己,不要为没有的东西难过,也不要为无心之失自责哭泣。
尹建莉在与毛思翩对话中说:
“未来拼的绝不是谁上大学,而是他对这个世界是否抱有友好的态度,他自己是否有一个热爱的事业。”
愿每个孩子都能去除“空心病”,拥有梦想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自信从容地笑看花开花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30 04:28 , Processed in 0.17844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