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9|回复: 20

[心情点滴] 「被北京的休学率惊到了」!12个少年厌学的故事, 读完让人心头一沉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发表于 2025-8-19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webp


图源:电影《年少日记》
这些故事再次验证了那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病了,那病得更重的是他们的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
作者:蝎子号,蓝橡树主编。
........................................
家长群里的一则分享激起千层浪,起因是某位家长分享了一组数据,说北京中小学阶段的休学申请量,比去年增长了不少。
结果各地家长纷纷响应,分享起身边听来的休学故事。
有清北苗子突然就摆烂不学了、有四年级孩子边做作业边拔头发,头皮都露出来了、还有为了手机跟父母打架决裂,然后就不去上学了……
2.webp


总之,这一波关于休学话题的讨论,我主观上有两个感受:
第一是休学普遍化。以前,可能一个年级才有一两个休学的孩子,很多也是学不下去的特殊儿童。而现在,几乎每个班都有因各种原因,无法正常上学的孩子,学霸休学也不罕见。
第二是厌学低龄化。过去,出现严重厌学情绪的多是面临中考、高考压力的学生。而现在,一些小学生,甚至三年级、四年级的孩子就开始“摆烂”,在作业本上写下「活着没意思」。
网友分享自己跟5年级班主任朋友的聊天,她说上学期班上有3个孩子明确拒绝做作业了。
这群孩子究竟怎么了?
最近,我读了「少年大不同」的创始人,陈瑜老师的一本书——《少年厌学》,书中记录了她与一群“厌学少年”的访谈。
学业压力、亲子问题、校园霸凌……12个因为各种原因厌学、休学的孩子,与陈瑜老师展开谈话。
3.webp


休学的孩子并不是坏孩子,他们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故意摆烂。在休学同时,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自我放弃,而是积极需求自救的方法,跟陈瑜老师做访谈就是他们迈出自救的一大步。
这本书揭开了少年厌学的真相:糟糕的教育生态、与有毒教育共谋的家庭、成年人稀巴烂的个人问题,共同造就了这一切,孩子是其中最无辜的一环。
这12个故事再次验证了那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病了,那病得更重的是他们的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
4.webp



被病态竞争困住的好学生

因为学业压力而厌学的,往往是那些曾经最优秀的学生。
男孩宇骋,休学前在上海第一梯队高中就读,是别人眼中的学霸。
他说,考上头部高中的那天,是他最后的快乐。此后,强者如林的环境让他陷入了无尽的焦虑,他无法接受自己不再是第一的事实。
同龄人的努力和优秀,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
宇骋坦言:“一个同学对有机化学很感兴趣,纯粹是因为自己喜欢。但我看到他,我就不爽.……真的不能怪他们,确实是我在折磨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或许是为了寻求片刻安宁,或许是为了麻痹自己,他躲进手机里,一刷就是一两个小时。但过后,他又被巨大的罪恶感和愧疚感包围,形成恶性循环。
5.webp


这种痛苦的来源,要追溯到宇骋的童年,当时他喜欢玩泥巴,妈妈就会告诉他说,“玩泥巴不好”,孩子就要多看书多学习。宇骋又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就把贪玩的念头狠狠按下。
「好孩子不能贪玩」,渐渐内化成他的一部分。
但哪有孩子不爱玩呢?到了高中,宇骋一边玩手机,一边骂自己,他内心不断拉扯,累积了巨大痛苦和焦虑,再加上竞争压力的啃噬,他终于爆发了。
休学后,宇骋消沉了一段时间,刷手机、摆烂、也跟失望的父母拉扯,但他并没有放弃自救。后来他尝试了创新学校,读了很多书,渐渐找到自己的人生锚点。
6.webp


宇骋的故事,是这个时代病态竞争的缩影。
当教育被简化为赤裸裸的分数竞争,学习的乐趣荡然无存。一位受访的孩子说,她的初中班主任在上学第一天就警告他们:“以后你身边的同学,每一个都是你的对手。”
这种残酷的竞争意识,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友谊不重要,情感不重要,学习只为考试,考试只为成功。可一个内心没有滋养、灵魂没有共鸣的孩子终将枯萎。
糟糕的父母,
让孩子背负自己的人生
书中有一个女孩名叫星河,她才上五年级,却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与哀愁。
制欲超强的妈+隐形的爸,星河的家庭配置就是一手烂牌。
星河的暑假被妈妈排得满满当当。从早上7点半到晚上12点,她要参加钢琴、数学、英语等各种补习班,然后完成课后作业。
其实她的成绩并不差,但妈妈总觉得她需要超前学习,要比别人更努力,将来才能跟大城市的学生竞争,才能上清华北大。
她对陈瑜老师说,自己根本就不是那块料,就是个普通孩子,觉得自己根本无法承受母亲的希望。
星河有个闺蜜更惨,暑假要上8门课。两人有一次课间在厕所碰到,聊着聊着就哭了起来。
繁重的课业让星河喘不过气,也对她的健康造成肉眼可见的负面影响。身高一米五的她,体重只有二十几公斤。
妈妈总之用充满怨恨的语气,指责她不好好吃饭。但星河却认为,自己是因为长期缺乏运动和心理负担,根本吃不下东西。
7.webp


终于有一天,星河崩溃了,哭着对妈妈说想去死。妈妈竟然轻蔑地怂恿道:“你有本事就去跳啊,神经病。”
即便如此,星河依然不怨恨妈妈。她理解妈妈的生活中有太多不如意,她的婚姻不幸福,对自己的丈夫充满怨念,是一种无人可依靠的状态。
有一次她偷看妈妈的手机,发现以前同学喊她出去聚会。她说:不行啊,我在家带娃走不开。
星河说:“我挺不开心的,我也想让老妈有自己的生活,不想她总是围着我和弟弟转。”
8.webp


我们为什么对孩子寄托了如此深重的期待?这种期待让我们看不清孩子的需求,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很多时候,父母传递给孩子的,其实是他们自己的人生焦虑。这些父母,真该扪心自问:你爱的究竟是孩子,还是他的成绩?你焦虑的究竟是孩子,还是你自己充满遗憾的人生?
书中还有一个初二女孩君君,爸爸多次出轨,财务上也是一团乱。从君君记事起,这个家庭就没有一天安宁日子。
在这个家里,孩子的事情父母不放心上,但大人的事情孩子却渐渐操心:家庭财务、父母关系、婆媳关系,甚至还要被妈妈派去直面第三者。君君时而是传话筒、时而是出气筒、时而又是协调人……家庭这般腥风血雨,她怎能安心读书?
我们常说,夫妻恩爱是成本最低的拼爹。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才能感到安全,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
被有“毒”的校园逼走的孩子

除了家庭,校园也是导致孩子厌学的重要因素。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则新闻,江油一个14岁的女孩被3名为未成年女生群殴,长达4个小时!女孩被不断辱骂、脱衣服、掌掴,逼着下跪又被踢倒。
9.webp


视频看得人非常压抑、后背发凉。
据说,这个女孩已经不是第一次被霸凌了,之前也报过警,但因为施暴者是未成年人,关了不到20分钟又被放了出来。
此后,霸凌者更是有恃无恐。
校园霸凌并不罕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每年约有2.46亿学生遭受霸凌。《厌学少年》这本书中,校园霸凌也是厌学的重要原因。
比同龄人的欺凌更让人痛心的,是他们的孤立无援。
有时候,老师会带头霸凌成绩差的学生,默认成绩好的学生拥有更高地位。而当孩子向父母求助时,得到的回复往往是——
“为什么他们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管好你自己就行了。”
“是不是你惹别人了?”
这样的话,对孩子无疑是二次伤害。
10.webp


书中,有一个化名“路过人间”的女孩,因为小时候成绩垫底,她在班上一直被轻视、被排挤,目前她休学在家已长达八年。
其实,这个女孩虽然其他科目成绩不好,但作文写得特别好。她至今记得只有一位语文老师,毫不吝啬她的夸奖,给路过人间很大的鼓舞。
只可惜,这样的老师实在太少了,更多老师嘲笑她笨,还调侃语文老师为什么要如此看重这个学生。路过人间最终选择退学,语文老师非常痛心自责,至今他们都保持着联系。
陈瑜老师说,紧张的师生关系和有隔阂的同学关系,是导致孩子厌学的两大重要因素。
但其实,很多孩子在外部关系中遇到的问题,都是其亲子关系问题的外化。一个孩子惧怕某位严厉的老师,很可能是因为老师的某种特质与他的父亲相似。
所以,解决问题的钥匙,最终依然握在父母手中。一个与父母关系亲密、内心有足够安全感的孩子,才有能量去面对外界的风雨。
结语

看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没有一个孩子是真正厌恶学习的。他们厌恶的,是附加在学习之上的过度压力、病态竞争,以及由此伴生的糟糕人际关系。
休学,是他们走投无路时的自救。他们必须暂时远离有毒的环境,才能让自己活下来。
11.webp


这些身处绝境的孩子,对父母的感情也非常复杂,既有怨恨,也有理解和同情。他们知道父母自身也带着原生家庭的创伤,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在用自毁的方式,撕开家庭的问题,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拯救父母。
读完这些孩子故事,真的让人心头一沉,他们实在太不容易了!他们承受的太多了!
最后,愿每一个痛苦挣扎的孩子,都能被看见、被理解、被温柔以待。愿每一个在教育上走过弯路的父母,能及时醒悟、及时纠错。
只有父母开始真正改变了,孩子就能好起来。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发表于 2025-8-19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这些故事,如果能让人们科学育儿,避免发生精神障碍,就能起到积极作用。如果只是简单用来当躺平理由,那就……。通俗说,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傻者见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9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亲戚家孩子小升初也厌学,天天说上学没意思,和文章里太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楼主| 发表于 2025-8-20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目前的基础教育是有问题的,是带病中持续坚持的。中国基础教育正处在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型期,从义务教育阶段中寻找拔尖创新人才早期选拔培养,与义务教育阶段中普惠教育质量提升,需要平衡推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20 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家长国内卷到国外也卷。我一个邻居周一到周五下午三点半孙子孙女放学要去补课,钢琴,舞蹈,英语,中文,写作。一个12岁一个7岁。周六周日父母接送学的更多。把孩子累的每天都睁不开眼。这样不把孩子累傻才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20 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21世纪已经过去了25个年头,我们的教育依然停留在“头悬梁 锥刺股”的美梦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20 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长为什么焦虑,因为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现在本科生研究生都找不到工作,一个高中生更难。老师为什么焦虑,因为成绩不好,领导会找你谈话,会大会小会内涵你一番,严重的会说你教学能力不足,调离一线教学,并影响职称的评比。现在的教育是家长,学生,老师三输的局面,教育已经严重不适合未来的社会发展,已经病得不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20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定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20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一个孩子是真正厌恶学习的。他们厌恶的,是附加在学习之上的过度压力、病态竞争,以及由此伴生的糟糕人际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20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脑力和心理负荷过重是根本原因,以前虽然穷,物质匮乏,但是脑力负荷没有现在这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30 08:10 , Processed in 0.20955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