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上图:一头浮出水面呼吸的儒艮。©摄影:王敏幹
关键信息导读:
儒艮的代谢率颠覆认知。5头野生成年儒艮在30℃恒温代谢舱中测量的RMR值(基于耗氧量推算)仅为同等体型哺乳动物预测值的50%;
显著高于近亲海牛(代谢率仅为预测值25%-36%),但远低于其他海洋哺乳动物;
儒艮繁殖周期长达2.5~7年(比海牛更久),生长至性成熟需9~17年;低代谢率与贫营养海草的限制,导致其能量分配优先维持基础生存,繁殖成为“奢侈品”。
本文约3400字,阅读约8分钟
文 | 王海诗
出品 | 海潮天下
儒艮(Dugong dugon),是一种完全生活在水里的哺乳动物。它们的一切——吃饭、长身体、繁殖,都离不开海草。可以说,海草就是它们生命的底牌。
最近几年,科学家们越来越发现一个问题:全球的海草床在不断减少,儒艮的生存环境正在悄悄变得危险。这也让大家开始认真思考——儒艮到底每天需要多少“饭量”?它们是怎么消耗能量的?只有弄清楚这些,才能帮它们想出真正有效的保护办法。
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小编注意到,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环境学院Janet Lanyon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2024年10月4日在《海洋哺乳动物科学》期刊上发表一项新研究,首次通过活体间接测热法,精确测定野生儒艮的静息代谢率(RMR),为保护这一濒危物种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
▲上图:从空中拍摄的儒艮母子。©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其实,儒艮吃的海草可不是随便哪种水草。它们最爱吃的有两种:喜盐草和二药藻。
这些海草虽然分布广,从印度洋到西太平洋的浅海都有,但营养价值其实不高,能量少、蛋白质也少。你想啊,如果每天吃的都是低热量食物,身体就得用自己的储备慢慢维持,长身体慢、繁殖慢,这也就解释了儒艮的“慢生活哲学”。
科学家一直想弄清楚,儒艮一天到底得吃多少海草才能活得好。以前有人在圈养条件下测过,成年儒艮每天吃15~30公斤海草,但圈养环境和野外可不一样。野生儒艮自由自在地在海里游,环境复杂、海草种类多,能量需求其实更难估计。
于是,为了弄清楚野生儒艮每天到底消耗多少能量,科学家们找来了五只成年野生儒艮,把它们放进温度稳定的小水箱里,测量它们休息时消耗的氧气。
这些儒艮,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的莫顿湾,都是在年度健康检查中捕获的健康个体。捕获方法很温和:研究人员在开放水域里短暂追逐儒艮后,用网将它们捕获,然后在水中进行标记和测量身体各部位尺寸。捕获后,每只儒艮被放到定制的担架上,拖到研究船上做全面的医学检查,包括采血、测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等,确保它们健康且应激反应最小。血样用来分析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水平,还检查了它们的脂肪状况和生殖情况。整个过程持续记录生命体征,确保安全。
▲上图:昆士兰大学研发的儒艮专用代谢舱(左图:移除舱盖状态,儒艮正被吊装入舱;右图:实验运行状态,带观察窗的舱盖已密闭固定,箭头指示顶部抬升式呼吸空间)。该漂浮式设计首次实现清醒野生儒艮的耗氧量实时监测,为2024年《海洋哺乳动物科学》这项突破性研究的关键设备。图源:Lanyon, Janet M., et al. (2025)
确认健康后,儒艮被放入一个特制的水箱——代谢舱里,这个舱体大约有两吨水,尺寸刚好限制它们在舱里轻微移动,但仍能自由浮潜呼吸。科学家通过流通呼吸测量系统连续检测舱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变化,从而计算每只儒艮的氧气消耗量,再换算成能量消耗(千卡或千焦)。在舱里,儒艮先有一个适应期,让它们熟悉环境,随后开始测量,每次实验大约持续30分钟。实验结束后,它们被取出称重、再次采血,然后放回原来的海域。整个实验控制严格,确保儒艮在水温适宜的环境下,尽量保持自然静息状态,因此测得的能量消耗接近野生儒艮在休息状态下的真实需求。
为什么测氧气?原来,氧气消耗量能间接告诉我们动物消耗了多少能量,也就是代谢率。呼吸越多,身体消耗的能量就越高。
不过要注意的是,儒艮的消化系统特别慢,一顿食物在体内能停留六七天才消化完,所以科学家测的是“餐后静息代谢率”,也就是吃饱后休息时的能量消耗。通过对比其他草食性哺乳动物的代谢规律,科学家算出了成年儒艮每天至少要吃多少海草才能维持基本生命活动。
▲上图:喜盐草。©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海潮天下
研究结果让人有点吃惊:一头成年儒艮每天至少需要吃40~65公斤的喜盐草,或者20~40公斤的二药藻。
这还是最低限度,只够维持生命。如果它们还在生长或者要繁殖,那食量就得更多。
换句话说,海草对它们来说,真的是命根子。
根据GBIF已有的观测记录,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在全球的分布范围可见一斑。图源:GBIF
那么,如果海草不够吃,会发生什么呢?儒艮生长会慢,繁殖周期也会拉长,甚至影响种群数量。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儒艮的出生率总是比同类海牛低。海牛吃草虽然也慢,但它们代谢率低、适应能力强,所以问题没那么严重。而儒艮代谢率高又挑食,一旦海草资源不足,它们就特别容易受影响。
这也反映出,动物的代谢率、食物能量和繁殖能力息息相关。换句话说,如果儒艮能量不足,它们只能保证基本生存,没多余的能量去长身体、繁殖后代。
更严重的是,儒艮的生存环境现在越来越艰难。沿海开发、污染、港口建设、气候变化,都让海草床受损。一旦海草减少,儒艮就要游得更远找食物,消耗更多体力。科学家观察到,每当台风或者海水暴涨,摧毁海草床后,接下来几年儒艮的繁殖率就会下降,说明它们确实因为食物不足而难以顺利生育。
科学家还有一个意外发现:儒艮虽然体型大,但代谢率比想象中高,也高于亲缘关系很近的海牛。这意味着它们需要的能量比科学界之前估计的要多。如果再结合它们低营养的食物,问题就更明显——身体需要能量维持生命,但食物能量不足,生长和繁殖就受限。可以说,儒艮的一生几乎都在和食物作斗争。
对此,海洋生物多样性专家王敏幹(John MK Wong)解释道,海牛通常生活在河流或河口这样的内陆或半封闭水域,它们周围食物丰富,不需要长距离游动就能获得足够的养分。而儒艮则是海洋居民,身体流线型,非常适合在开阔水域中游泳。这让它们能够在广阔的海草草甸和繁殖地之间来回迁徙,寻找食物和繁殖场所。由于这种迁徙和游动活动需要消耗更多能量,儒艮的代谢率自然会比那些生活在河流里的海牛要高得多。
看来,这些看似慢吞吞、憨态可掬的海洋动物,它的一生、它的繁殖速度,甚至它的存在,都和海洋环境息息相关。海草减少,不仅儒艮吃不上饭,它们的种群也会慢慢减少;种群少了,海洋生态也会失衡;生态失衡,最终影响的可能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海岸环境。
感兴趣的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读者可以参看该研究的全文:
Lanyon J M, Sneath H L, Long T, et al. How much seagrass does a dugong need? Metabolic rate of live wild dugongs, Dugong dugon, determined through indirect calorimetry (oxygen consumption)[J]. Marine Mammal Science, 2025, 41(2): e13190.
读而思
【思考题】学而时习之
Q1: 这个实验是在控制环境下测量的“接近静息”的代谢率,但要考虑到,在自然海域中,儒艮在野外还要游动、躲避天敌和寻找食物,它们的真实能量消耗可能更高。这是否意味着仍然低估了它们的食物需求,也可能影响保护策略的制定?
Q2:人类活动对儒艮代谢和行为的潜在影响有多大?因为,捕捉、船只干扰、水质变化等人为因素,可能会增加儒艮的应激水平、能量消耗。是否需要理解了这种干扰对儒艮日常能量平衡的长期影响?而这方面的认知不足,是否意味着在海洋管理和保护政策上仍有盲区?
Q3:儒艮已被宣布在中国区域性功能性灭绝。但是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台湾省海域、日本海域重新出现儒艮,带来了新的希望。假设,如果儒艮重新回到中国沿海,它们对海草生态和其他海洋生物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保护措施应如何设计,既保障儒艮生存、又维持生态平衡?
特别是儒艮需要水温适宜、海草丰富、干扰少的环境。中国沿海哪些具体海域具备这些条件?是否需要优先评估海草床覆盖率、污染水平和船舶活动密度?如果考虑“重引入”,那么哪儿是比较理想的地点?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希望成为儒艮重引入的理想地点吗?
保护生物学
海潮天下
Global biodiversity governance
©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 致力于打造全球环境治理学术前沿和资讯平台
声明:本文仅代表资讯,供读者参考,不代表平台观点。
论文资料 | Lanyon, Janet M., et al.
文 | 王海诗(Amphitrite Wong)
编辑 | 海潮君
日期 | 2025年8月16日
参考资料
https://www.gbif.org/species/5329622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mms.13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