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0|回复: 20

[心情点滴] 毁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控制「快乐阈值 」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5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近育儿的风向又变了。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家长们热衷于富养孩子,从物质到精神全方面毫不吝啬地投入,希望让孩子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这样的做法正在制造一种隐秘的危机,那就是童年富裕症。

孩子从小物质丰富、被精心呵护,成年后却变得精神贫瘠,逐渐沦为“新型穷人”。

为了避免中产跌落,一批家长开始流行一个新理念:控制孩子的“快乐阈值”。

1.webp


这一届父母

把孩子快乐阈值抬高了?

“快乐阈值”,就是人感受到快乐所需的刺激强度。阈值越高,就越难在平淡的生活中获得满足,需要更强烈、更稀有的刺激才能感到兴奋和幸福。

有人认为,这一代父母普遍把孩子的快乐阈值抬得太高了。

2.webp


图源:小红书@奔跑的布丁

在社交媒体上,一位妈妈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的大儿子从小经常被带去游乐场、公园和各地旅游,小时候一听到要出去玩,就兴奋得睡不着。可到了高中,她提议暑假去青甘,他却坚决拒绝。

她曾看到一位高中女孩在小红书分享,从小没出过远门,也没坐过火车,当一次云南之行被取消时,她伤心落泪。

这位妈妈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没离开过老家,直到去省会上学才第一次远行,那份新鲜与激动至今难忘。

3.webp


图源:小红书

她后来第一次去南京、上海、杭州,每一站都充满期待与珍惜,因为难得,所以那份快乐让她记忆尤深。

很多父母童年去一次公园、吃一次冰淇淋就能开心很久,如今的孩子经常被带去游乐园、出国旅游、买玩具、吃大餐。

从很小开始,他们就长时间在高刺激的外部输入中成长。

结果就是,孩子的大脑适应了这种高位的快乐,一旦回到安静、低刺激的活动,比如看书、画画、写作业,常常因为得不到即时、强烈的情绪反馈难以集中注意力。

4.webp


图源:小红书

而且不少父母在孩子学龄前,就赋予他们大量的权利,可以自由选择、随心所欲地表达需求,却不要求他们承担相应的责任,美其名曰,尊重孩子的个性和自由。

可是当孩子步入上学的年纪,父母又开始收回这些权利,孩子心里落差巨大,抵触情绪就来了。

在心理学上,这些现象被称为享乐适应Hedonic Adaptation,人们会对快乐的刺激逐渐免疫。比如,第一次吃高级甜点会很惊艳,但吃十次后,味道再好也不会让你兴奋。

同理,孩子第一次去迪士尼可能笑到停不下来,但如果每个周末都去,快乐感会急剧下降。

5.webp


图源:小红书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体会到高浓度的快乐,他们的大脑会逐渐固化一种模式,普通的快乐难以激活多巴胺,必须要有刺激感的快乐才能达到平均的快乐水平。

久而久之,他们会出现情绪麻木的情况,对生活乐趣无感,即使物质条件再好,他们也觉得没意思,毫无幸福感,而且会沉迷新鲜感和刺激感,比如冲动消费、沉迷游戏、极限运动等。

6.webp


毁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

控制快乐阈值

在不少父母眼中,“快乐阈值”的管理,是为了孩子的长远幸福。

他们相信,如果小时候就让孩子习惯强烈、频繁的快乐刺激,长大后他会很难从普通生活中获得满足,于是选择在成长过程中人为控制快乐的输入。

但在另一部分人看来,这样的做法很容易变味,甚至演变成一种情绪枷锁。

东亚孩子被父母控制的一生,不仅控制他们的学习、职业、婚姻,甚至还要控制他们的快乐?!

7.webp


图源:烟火人家

他们认为,童年本应是一个人最自由、最能肆意体验世界的阶段,孩子天生的好奇与创造力,需要被释放,而不是被当做实验品进行调控。

但是在崇尚吃苦的国度,很多父母会刻意限制孩子的快乐:好吃的不能多吃,游乐园不能常去,愿望不能随便满足。理由就是怕“阈值抬高”,怕以后更难满足。

而且还会要求他们用成绩、名次、奖项来换取快乐,比如前段时间高考后孩子要求父母送上苹果全家桶、出国旅游、名牌包包等。

当快乐成为一种需要达到条件才能领取的奖赏,那么就不可避免和物质挂钩。

8.webp


图源:小红书

从孩子的角度看,限制快乐不是关心而是剥夺,长期如此,他们会形成一种心理暗示,自己不值得拥有美好,不配得到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被压抑情绪的人,成年后容易出现情感表达障碍,他们不敢追求想要的东西,不相信自己有权利去享受幸福,人生充满着“不配得感”。

即便身处值得开心的时刻,也可能因为习惯了自我压抑而感受不到真正的喜悦。甚至还有发展成“快乐羞耻”,觉得快乐是奢侈的,享乐是不光彩的事情。

知乎上有个话题:为什么现在不快乐的小孩越来越多?

一个高赞回答是:因为父母一直在扫兴,就好像快乐就是犯罪,只要孩子快乐一点,就跟点了炮似的,各种要求马上就来,也不能分享一点快乐。在父母看来,孩子不配快乐,快乐就是有罪。

9.webp


图源:网络

这种状态的延伸,就是情绪麻木与快感缺失,心理学上称之为“快感缺失症Anhedonia”。

就是吃好吃的没感觉,旅游没感觉,拿到offer快乐不过2秒,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淡淡的死感”。

当普通生活无法唤醒多巴胺,有些人会走向极端,比如通过过度消费、沉迷游戏、酗酒、暴饮暴食,用危险行为填补空虚。

更深层的影响,是行为动机的异化,做事的出发点不再是出于热爱或兴趣。

工作变成了挣钱的手段,钱是为了买刺激的东西,而真正的生活乐趣被忽视,这样的人生没有意义,又一眼看不到头。

所以,一些家长反对控制快乐阈值并不是没有道理,毁掉一个东亚孩子的最快方式,就是让他们从小相信,快乐是有条件的。

10.webp


父母的真正本事

是教会孩子在平淡中快乐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可能不是出现在是否要控制“快乐阈值”上。

快乐阈值被养高的孩子,往往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快乐几乎完全依赖外部输入。

游乐园、旅游、豪华酒店、大餐、玩具,这些高频的外部刺激让孩子习惯了“被给予”,而不是自己创造。

外部输入的快乐一旦断供,就会像拔掉电源的灯,瞬间熄灭,留下的只有失落和无聊。

与之相对的是内部产出型快乐,这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满足感。

11.webp


图源:白莲花度假村

比如学会一个生活技能、掌握一项兴趣、完成一个长期目标,这种快乐不仅伴随着阶段性的目标达成获得漫长的满足感,还会让孩子收获自我价值感和发自内心的自信。

这类快乐的阈值更低,因为它依赖的是过程与成就,而不是刺激神经的外部事件。

刺激神经的事情之所以会让人欲罢不能,是因为它刺激我们的即刻快乐因子多巴胺的分泌,但这种分泌是短暂且强烈的,稍瞬即逝。


但是与多巴胺不同,内部产出型快乐刺激的是内啡肽的产生,这种快乐持久且长效,可以受益终身。

12.webp


图源:Google

对于家长来说,与其控制“快乐阈值”,倒不如有意识地减少无条件的高刺激输入,培养由内而外的快乐来源。

比如,旅游计划可以让孩子参与路线规划;购物时可以让他们一同制定预算和购物清单;家庭活动中,也可以交给他们部分策划与执行的任务。

这种参与感和责任感,是内部产出快乐的起点。

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理解努力与成果之间、权利和责任之间的关系。很多快乐是延迟满足的产物,积累、练习、等待,最终换来突破时的成就感。

只有当孩子明白快乐可以来自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他们才拥有在任何环境中创造幸福的能力。

13.webp


图源:你好李焕英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父母的挑战不再是如何让孩子多快乐,而是如何让他们在平淡中自得其乐。

外部刺激只能带来片刻兴奋,内部产出才是伴随一生的财富。

一个学会自己制造快乐的孩子,即便面对单调的日常,也能找到生活的光亮与意义,才能成为一个终身幸福的人。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5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控制快乐阈值不如教孩子从平凡中发现长久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发表于 2025-8-15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就是经济问题了,前些年好光景,肯定生活好,这几年水深火热,人人都不愿意花钱,这文章就是废话,除非你知道未来经济走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发表于 2025-8-15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废话一篇,看似营养丰富,实则是精神鸦片。成功的故事千篇一律,现实的生活千差万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5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你想要天上的月亮我都摘给你,但你跟父母说要自由,那绝对不行。把你生下来就是为了成就父母的,岂有父母成就你之理。大大不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5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总归既要赚钱养家,又要照顾孩子的情绪,还要努力培养优秀的孩子,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最后自己存医保,养老金等,孩子大了得帮忙娶媳妇,带孙子,干家务……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得照顾一下。人活的就是这么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楼主| 发表于 2025-8-15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带孩子远行是很有必要的,我家孩子一直没出过省,从出生到10岁,也就最多在周边500公里的范围内出行,今年五一连带古尔邦节,本来他妈妈和他小姨约好去北京玩,孩子那叫个兴奋,后来因故取消了,孩子那叫个失落,差点哭了。刚好我妹妹妹夫一家打算带着我爸妈出远门游玩,我就让孩子跟着他爷爷奶奶远行4000多公里玩了一趟。不过貌似不是那么开心,他回来说他姑姑老骂他,走快了让慢点,走慢了又让快点,跑跑跳跳疯疯癫癫的又让老实点,把表弟都带调皮了,弄得他觉得无趣。不过他暑假跟着研学营出去玩得倒挺开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5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人也是一样,阈值提高后很难再快乐了,但是内部产生型快乐其实对人本身又要求太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5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简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富养把孩子们推进了舒适圈,这是个大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5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几个月就带着孩子上山下海,现在9岁走过很多国家和大半个中国,我就喜欢带他出去玩,他自理能力也很强了,自媒体P事真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30 04:11 , Processed in 0.41378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