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3|回复: 0

[科学观察] 老旧小区改造,为啥不直接推倒重建?没钱是主因,还有3个原因也不容忽视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5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老旧小区的改造,一直都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问题。以前都是大拆大建,如今政策变了,很少再有拆迁了,转而变成了改造。此时很多人,就有疑问了,很多老旧小区,墙体剥落、管网老化、常年漏水,这样的房子为何不推倒重建?2025年全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仍以综合整治为主,真正推倒重建的比例不足1%。
1.webp


为啥不能推倒重建呢?没钱是主因。推倒重建的经济压力远超想象。有案例就说了杭州浙工新村13幢危房重建的总费用高达5.3亿元,其中居民自筹4.7亿元,一个家庭10万到上百万不等,这种大额的资金,对于退休的老人来讲,压力确实是比较大。
而且政府财政同样捉襟见肘。仅在杭州市拱墅区,类似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就有300多个,涉及5000幢房屋、2万户居民。若全部重建,按浙工新村标准需投入超500亿元,相当于该区2024年财政收入的3倍。 更严峻的是全国层面:16万个老旧小区若全部重建,总成本将突破4万亿元——接近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五分之一。
2.webp


所以推倒重建,看似是很好的选择,但是在经历压力之下,新的政策也不得不做出改变。那么除了资金问题之外,还有那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呢?
第一,各个家庭协调难
即使资金到位,重建还面临更棘手的障碍——业主意愿的碎片化。
浙工新村的重建签约曾因一户反对濒临流产。548户居民中,最初同意率仅91%,距离100%的启动门槛相差甚远。街道抽调100多名干部进行6轮入户动员,最终547户签约,剩余一户因“不愿折腾”拒签。已签约居民不得不联名请愿才勉强推进。
3.webp


这印证了基层工作者的感慨:“一千户小区有一两户反对,重建就可能夭折。”不同楼层居民的诉求更是尖锐对立。这也会导致推倒重建的难度加大。
而且老旧小区的特殊人群进一步加剧协调难度。上海黄浦区老房多住着省属单位离退休人员,曾因拆迁计划集体上访至市长办公室;粮管所宿舍离休干部甚至闹到市委,迫使政府放弃改造。 这些老人与老邻居、老环境的情感纽带,远非经济补偿能割断。
第二,饱和时代的重建,会被认为是浪费资源
在住房总量过剩的背景下,大规模重建可能引发新的社会问题。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拥有率已达96%,户均1.5套房,人均住房面积40.8平方米(城镇36.6平方米)。 当基本居住需求已满足,推倒重建本质是“拆旧建新”的存量置换。
4.webp


拆除尚可使用的房屋,意味着钢筋、混凝土等建材的巨量消耗。按每平米建筑产生1吨垃圾计算,100平米住宅拆除即产生百吨建筑垃圾
重建释放的新增房源可能加剧供需失衡。2024年商品房库存高企的海南已明确要求“优先以购代建”,直接收购存量房作安置房
第三:技术政策仍然会阻碍
危房鉴定标准模糊埋下首要障碍。浙工新村早在1993年就被定为“局部严重损害房”,但直到2014年才被明确列为C级危房。其间经历5次鉴定、2次加固,沉降反而加剧。 当前政策规定“D级危房才需强制搬离”,而大量“悬而未危”的老房处于监管灰色地带——安徽宁国市1979年建成的食品厂宿舍,楼板踩上去掉灰渣,鉴定员直言“钢筋烂穿了”,但仍未达拆除标准。
5.webp


审批流程复杂让重建步履维艰。海口市2024年加装电梯申请通过率仅37%,卡点集中在消防验收、结构安全等环节。 推倒重建更需穿越规划、住建、消防等十余部门审批,开放式小区因“无明确申报主体”往往连第一道门槛都难以跨越。
推倒重建的“革命式更新”虽能彻底解决问题,却受困于资金枷锁、民意迷宫与制度壁垒;而渐进式改造虽存“治标不治本”的争议,却以较低成本维系了社区血脉。或许正如浙工新村攻坚组干部的感悟:“更新没有完美方案,只有对居民痛点最诚恳的回应。”
6.webp


当政策设计学会在钢混森林中倾听每一扇窗后的呼声,老房子焕新的就不仅是墙面,更是城市文明的温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3 23:41 , Processed in 0.159979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