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8|回复: 3

[心情点滴] 高校放弃非升即走?是误解,也是误导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5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非升即走”(Up or Out)原本是欧美高校对长聘教授采取的一种人事制度,20多年来被广泛引入我国高校,尤其是著名高校。其核心就是针对新入职教师在约定的聘期内(通常为3-6年),需要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达到学校规定的考核标准,成功晋升,否则将面临不再续聘离职的结果。
目前在我国高校,两种制度并存,并非都是非升即走。一些高校仍然是原来的“老办法”,即录用即有编制,就是“铁饭碗”了,这也就是最近部分媒体误读一些高校的招聘公告,误以为高校放弃非升即走制度。但这种制度的不足也是明显的,薪酬待遇一般,在激励上有不足。
一些著名高校目前对新入职教授多选用非升即走的长聘教授制度,老教师仍然采用原来的聘用考核制度。但非升即走的长聘教授薪酬待遇往往是原来这种制度下的教授工资的两倍甚至更高,在科研的支持上,力度也完全不同,存在巨大的差距。但同时,对于非升即走教职岗位的考核要求也比较高,尤其是科研上,比如在论文与国家级课题上都有具体的要求,这也造成了很多长聘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亚历山大”与抱怨的地方。
在很多著名高校,原来体制下的教师,可以申请转非升即走这种长聘岗位,但需要接受新的考核体系。对于已经选择非升即走的教师,则不允许转原来体系。
也就是说,考核压力大,是因为给你的待遇不同。如果希望没有压力,当然可以选择低一个层次的学校普通教师,这类岗位学校往往没有非升即走的用人制度要求,或者选择著名高校其他相关教职和岗位,比如辅导员或者明确就是只承担授课任务的岗位,不承担科研任务。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不能既要还要,既要优厚的薪酬,但不要严格的考核。
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不赞同一些高校仿效此类做法,推出针对年轻博士的一些特殊用人政策。多年前,南方某著名高校以劳务输出的方式大规模引进博士毕业生,定位为特别研究员,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相关学术任务(比如论文和项目),就可以转正。最后往往能完成的人寥寥无几,大量的特别研究员只能离开另觅出路。
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博士后”,有人称之为“合同制科研民工”。这一做法的弊端不断显现,近年遭到批评的声音较多,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停止这种做法。
无论如何,非升即走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大学用人制度,虽然也有不足,但不能全盘否定,尤其是对于个体,我们可以有选择,但不能既要这种制度的好,比如高薪酬待遇,还要不让非升即走。
1.webp

资料图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5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升即走:高薪高压,想躺平?换条赛道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5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是好的,奈何和尚歪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5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升即走制度学国外没问题,问题在于考核制度的设定,目前是许多高校过于竭泽而渔,不考虑正常的科研周期,过高设定目标,而且招很多人让彼此之间相互倾轧,最后就只留成果最好的。这种环境或许可以短暂提高学校的成果,但不可持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30 05:29 , Processed in 0.20764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